加快发展广西现代物流业的研究

2020-02-23 02:21
市场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物流业广西物流

易 城

(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28)

广西地处我国华南西南和东盟经济圈衔接交汇点,是我国西部唯一沿海区域和西南最便捷出海口,占据沿海、沿江、沿边独特区位,近几年以提质提速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千方百计推进物流业加快发展,全区物流业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增效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情况

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截至2019年年底,广西公路总里程达12.7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000公里,县县通高速率为92%;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超过5200公里,高铁动车通达全区12个设区市和周边所有省份;已开通运营的民航运输机场7个,主要规模以上港口码头泊位265个。中国—东盟信息港、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业平台、社会物流统计直报系统已建成运营。二是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成果显著。南宁、柳州、桂林、钦州—北海—防城港、凭祥、东兴等8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发展已初具规模,并积极发挥区域带动效用。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8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将广西本地果蔬、水果、海鲜、煤炭等产品和货物向境内外进行分拨配送,并面向东盟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出口电子产品等。2019年8个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进出口总值达4234亿元,占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90.2%。三是物流园区加快发展。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防城港市东湾物流加工园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中国-越南茶岭跨境商贸物流集聚区等自治区级别的14家现代物流集聚区发展迅猛,已形成社会化运输、配送、包装、仓储、信息等产业链。2019年14家自治区物流园区投资总规模达172亿元,营业总收入477亿元,入驻企业3100家,其中A级物流企业66家,5A级5家,就业人数3.9万人。

二、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虽然广西物流业发展稳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物流企业总规模不大,物流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服务水平及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偏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二是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联运水平不高,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尚未形成,物流成本偏高,出海、出边物流服务及通关服务有待提升,港口收费、路桥费等费用过高等。三是物流园区集聚效应不够明显,南宁等8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经营方式粗放,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创新。四是物流信息化水平偏低,智慧物流和物联网发展程度低,物流行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三、广西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思路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线,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动国内外物流需求规模扩张。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物流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激活物流业发展活力,构建现代供应链,培育融合发展物流产业带。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推行绿色物流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实现绿色环保与降本增效协调发展。

(二)发展重点

一是打造物流大动脉。依托各地物流枢纽布局优势,打造陆海、陆陆联运“一主一辅”物流双通道。加强与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铁路货运通道互联互通,优化沿海港口功能布局与分工协作,重点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主通道。完善公路水运集疏体系建设,推进内河航运网络建设,构建层次清晰的枢纽体系。

二是培育物流产业带。以港航物流产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建设国际铁路联运和跨境公路运输物流,打造南宁、钦州至东盟的国际海铁联运物流产业带。依托广西北部湾港,拓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保税港区开放门户,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和陆海新通道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内物流带“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沿边口岸双向辐射,进一步加强防城港、崇左沿边口岸之间产业联动与物流协作,推动沿边物流带发展。

三是推动物流业融合发展。依托现有的禀赋资源,推动物流与相关产业发展空间相互融合,运作环节相互支撑,形成一体化布局和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积极支持物流业和金融业、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增强物流业的竞争力。

四是推动物流多元化发展。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和各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支持物流业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建设。积极支持第三方物流建设发展,建立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发展模式。根据各自条件,以及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创新流通组织方式,联合物流、信息技术、金融等机构发展物流联盟。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提高供应链产品质量和保障能力。

五是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多元化信息公共平台,打造线上物流服务平台,整合线下物流企业和物流资源,改造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坚持技术领先的服务模式,加快推进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推广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引导企业开发基于物联网的先进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新技术在通道物流园区应用,支持物流枢纽建设自动化场站、智能型仓储等。

六是鼓励发展智慧物流。依托现有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鼓励发展智慧物流,重点建设大型商贸物流中心、仓储基地和配送中心,引进、培育一批服务优质、运作高效的物流企业,提高物流科技水平。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物流信息平台,优化配送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物流实时跟踪和可视化管理,让作业标准化,流程系统化、监管有力化,增强物流安全性和精准性。

七是推动绿色物流发展。依托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充分利用和改造,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发挥综合效能,提高使用效率,实现绿色环保与降本增效协调发展。推广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逆向物流,集约资源等,通过绿色物流理念和技术改造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建设绿色物流新生态坚持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持续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三)发展突破口

一是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推进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快递物流体系,打破农村商贸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瓶颈障碍。推动网络信息基础建设,重点提高城乡有线和移动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实施5G工程。

二是推动集聚化发展。按照集中集聚发展的原则,重点推进防城港市东湾物流加工园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等14家现代物流集聚区持续优化服务,建设成为示范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发挥集聚区等平台作用,集聚更多国际高端知名品牌资源,重点打造一批辐射中南西南和东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物流中心。

三是推进物流带建设。在通道两端城市和港口,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保税港区等,有序推进物流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国际物流功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重点打造自重庆、成都分别经贵阳、怀化、南宁、百色至北部湾港的陆海新通道的物流带,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大建设物流承载城市力度。抓住国家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的机遇,依托铁路、公路、航空大动脉,立足北部湾,衔接自贸区,南宁、柳州、桂林、钦州—北海—防城港、凭祥、东兴等8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放眼大局,精准对接东盟市场,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应用,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枢纽经济。

(四)发展支撑

一是完善高效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广西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功能,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对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调和跨区域城市协同发展的利益关系,引导各地分工合作和协调发展,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用。

二是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以“三互”为重点,全面落实大通关政策,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24小时全天候通关、电子申报和电子审批等新型服务与管理模式,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探索完善提前申报、联合检验、快验快放的便捷通关模式,全面提升贸易化便利水平。

三是扩大物流领域市场开放。依托各级各类物流设施开展各种物流组织服务,提升现有基础设施的服务组织化水平,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营,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各种形式,与各类大型生产及商业流通企业结成战略发展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合作项目建设。

四是降低经营成本。以交通、物流、贸易、产业等领域为重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税收、财政政策的产业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结构性减税的力度,扩大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妥善解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合作,建立区域间质量、资质互认制度。协调解决交通、融资、土地等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深化收费公路清理工作,降低过路过桥收费,保障物流用地供应,切实减轻物流企业负担。

猜你喜欢
物流业广西物流
广西贵港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