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民俗解读及其叙事功能

2020-02-23 11:39朱永久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顺顺事象二老

◎朱永久

《边城》面世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了,关于这部经典作品的解读,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读之作篇目不少。下面,笔者根据教材节选的内容,试着从民俗学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文本中的民俗事象,体会作者叙事的匠心。

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教材节选的内容主要涉及节日民俗、民居建筑民俗、民间信仰民俗、民间婚俗、民俗语言及养狗习俗等民俗事象,下面逐一分析如下。

一、节日民俗。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民俗活动。教材节选的第三节交代了“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节选的四节内容涉及端午、中秋和过年这三个节日。端午节俗四节内容都提到了,中秋节俗则一笔带过;过年节俗在第五节中涉及,提到了看狮子龙灯,正月十五夜晚放炮仗烟火,挺热闹的。作者对中秋、过年这两个节日着墨并不多,对端午节俗写得较为详细。

小说第三节中这样介绍边城端午节俗:“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酒画了个王字……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边城人赛龙舟,“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接着介绍桨手及其数量,头人、鼓手、锣手,划船时的状态和比赛时的盛况。“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这是龙舟竞赛。更有趣的是捉鸭子比赛:“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这是端午节里湘西人独有的习俗。它既丰富了边城人的节日生活,又融洽了当时的军民关系,给当地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从整个小说来看,端午节给边城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二、民居建筑民俗。居住方式的选择,与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是川、湘、鄂、黔四省交界的地方,也是苗、汉、土家各族杂居的地方。这里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森林茂密。吊脚楼是这一带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充足的通风条件保持了房屋的干燥。小说中多次提到“吊脚楼”这种民居建筑,它们临河而建,是当地居民的安生处,也是往来船家的落脚点。

三、民间信仰民俗。民间信仰的实质是求吉、禳灾。通过分析《边城》中掌水码头龙头大哥顺顺的名字及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名字可以了解当地人民独有的民间信仰。

先看龙头大哥“顺顺”的名字。在这偏远的小山城,山路崎岖,水路滩多且险,交通极其不便。无论陆路还是水路营生,人们都期盼顺顺利利。所以当顺顺出生时,他的长辈就给他取了“顺顺”这一名字,期盼他一生诸事顺利、心相事成。这是一种趋吉避凶思想的体现。

其次来看“天保”其名。天保是顺顺的大儿子,又名大老。这一名字是神灵信仰的体现。原始初民认为万物有灵,天地日月、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皆有神灵,如雷公电母。在今日男女成婚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都要大礼祭拜,俗称拜天地。其本质上是对天地有神灵的认可。“天保”一名实际上是民间人们对天神信仰的体现,“天保”其名寓意天神保佑的孩子,妖魔鬼怪不得伤害。

再来看“傩送”其名。傩,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傩神,驱逐瘟疫的神。湖南湘西古属楚地,这里是潮湿、闷热之地,人们易生瘟病,这里的生活环境对医疗条件落后的人们的身体健康自是一大威胁。楚地自古素有崇巫的传统,所以“傩送”之名寓意其子是傩神送来之子,邪神不得欺扰,保其子一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四、民间婚俗。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婚姻作为民俗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仪礼两个方面。教材中第六节写到了婚俗。文中没有交代其中的婚姻形态,只是写了结婚仪礼程式迎娶阶段中路过渡口时的接亲场面:两个乐手吹着唢呐,四个汉子抬着一顶空花轿,穿新衣的新郎跟随其中,一个牵着两只羊的小孩,一个担着礼物的人,礼物中有一坛酒,一盒糍粑。他们一行过渡后,新郎掏出红包送给翠翠的爷爷。爷爷收下红包并顺便打听了结婚的女方的相关情况,得知新嫁娘年纪只有十五岁,这个年龄与翠翠的相当。这里只是记叙了当时边城婚姻仪礼中的一部分情景,这一场面让爷爷内心有了涟漪——女大当嫁,翠翠这个没爹没妈的孙女的婚事又萦绕在心,当然宋家堡子新嫁娘的婚事也触发了翠翠的情思。

五、民俗语言。它作为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民间语言,指广大民众用来表达思想并承载着民间文化的口头习用语,其主要部分是民众集体传承的俗话。《边城》中的人物语言平实、简明,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其中也间或插入几句民间俗语,如第四节中二老叫翠翠不要在河沿等爷爷,到他家里去,到点了灯的楼上去。结果翠翠以为二老叫她上青楼,认为自己受了欺辱,就轻轻地来了句“悖时砍脑壳的”,这是一句骂人的话,其实这也是民间广泛流传的詈语,它表达了翠翠被人误解后的愤怒之情。像这样的俗语简练,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读后特别亲切。此外,文中还有“狗不识吕洞宾”“礼轻仁义重”等也是如此。

六、养狗习俗。养狗习俗由来已久,狗生性忠厚,忠于职守,忠于主人,能看家护院。同时狗还有灵性,是人类心灵的伙伴。节选的四节内容中,都写了翠翠家养的一条黄狗。这条狗时时处处跟着翠翠,当翠翠与祖父一同去看龙舟,它也一同前往。如第四节中,当翠翠误以为二老欺侮她时,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汪汪地吠起来。二老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便走上河街去时,黄狗以为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真是狗通人性。又如第六节中,当老船夫与卖皮纸的过渡人争执时,翠翠与黄狗赶过去,翠翠拉着卖纸人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便在翠翠身边对着卖皮纸人汪汪汪地吠着。这真是一条忠于主人的好狗,难怪翠翠家养它。

以上民俗事象真可谓多姿多彩,写出了边城人的奇风异俗,增加了《边城》的可读性。

作者写作以上民俗事象的功能何在?下面从叙事学与写作主旨层面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民俗事象在叙事学层面上的作用

(一)营造节日祥和的氛围。如第三节写道,端午日这天,妇女、儿童穿着一新,装扮一新,吃鱼吃肉吃粽子。来到热闹的河边,观看龙舟竞赛。蓬蓬鼓声传四方,听到鼓声一响,心里就慌,人们自发地来到了河边。“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好事的军人……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鞭炮”。又如第五节中写到了过年,“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锣鼓喧阗大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大家情绪都为之事情十分兴奋……又怕又欢喜。”这些都营造了节日热闹祥和的氛围。

(二)民俗事象成为小说叙事的缀连。第三节写了第三个端午节筹备龙舟竞赛的情况,结尾时是这样叙述的:“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这样引出第四节的内容。而第四节开头这样写道:“还是两年前的事。五月端阳,……”中间写第一个端午节,看龙舟的翠翠巧遇傩送,这是对往事的追述。这部分结束时,写翠翠摸黑回家心中对二老的情思。第五节写第二个端午节,翠翠巧遇大老天保。这节开头部分写过中秋的无趣,也写过过年的热闹,但在翠翠内心还是比不上上一年过端午的甜美。后来端午巧遇天保,但翠翠对他并无好感。这节结尾,还在写爷爷守渡船,“因为过节,明白一定有乡下人来城里看龙船,还得乘黑赶回家。”这里仍在叙写节日活动。

综合节选内容来看,这一节一节的内容都是一项项民俗事象缀连而成。

(三)民俗事象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要素。教材节选的内容塑造了不少人物形象,如顺顺、傩送、爷爷、翠翠等,他们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民俗事象来塑造的。如第三节里的顺顺,他“年轻时节便是一个泅水高手,入水中去追逐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后来傩送年过十岁也会在水中捉鸭子时,他不再下水捉鸭子了。但是,当下水救人,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水,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可见,顺顺是一个泅水技艺高、身体结实、有担当的人。

同样在第三节里,傩送与大伙一起参加龙舟比赛,事后一起参与捉鸭子比赛,他一个人共捉了五只鸭子。在龙舟比赛与捉鸭比赛的民俗活动中,作者塑造了傩送是一个身体结实、身手敏捷的青年小伙。当他看见翠翠独自一人傍晚站在河边,打听之后,又让人护送她回家。可见他也是一个心地善良、关心他人的好青年。

端午节里,祖父找了替手,自己陪翠翠进城看龙舟比赛。中途祖父想到替手也要看龙舟比赛,于是他独自返回,让替手也去看龙舟赛。又一次端午节里,祖父坚持不收商人多给的钱,而商人也是一样的诚实,非坚持给钱不可,最后祖父只收下一个铜子,却搭了一把烟叶给商人。通过这些,作者塑造了一位关心他人、心地善良、不占便宜、诚实守信的渡口老船夫形象。

端午节里,观看龙舟赛后,翠翠在河边误骂二老,明白真相后内心自责及后来对这二老的相思等内容塑造了翠翠是个正直、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这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均是在一项项民俗活动中塑造完成的。

二、写作主旨层面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者笔下的边城人生活的民俗事象表现了边城人的生活状况,“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他们几乎与世隔绝,“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多年来这里的节日民俗活动,成了边城人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在此他们与世无争,自娱自乐,官民同乐。当两船竞赛激烈时,锣声、鼓声、观船时的呐喊声,河中及两岸构成了一部交响曲,此时的端午节变成了狂欢节,其它的一切都置于脑后,这样极大地宣泄了边城人的心理情感。赛船过后,军民人等均可下水捉鸭子,这河中下放的鸭子谁捉到就归谁。于是水面上各处都是鸭子,同时各处都有追捉鸭子的人。好一派热闹欢悦的景象。

边城风光秀丽、民风淳朴,这里人们不分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友爱,边城人的人生形式就是这么自然简单,他们的生活就是这么优美健康,这也正是作者乐于所要表现的。

综上所述,《边城》的民俗叙事充分体现了作者创作的匠心。

猜你喜欢
顺顺事象二老
那一刻,我感到愤怒
东坡词中民俗文化事象浅析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
蟹蝴蝶
郑性二老阁:尽得南雷烬余,规模仅次天一
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
我为爸妈当“秘书”
李鼎、张灿玾二老新春贺词手书
融资额:1800万美元一夜成名的顺顺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