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写作与叶圣陶写作教育思想探讨

2020-02-23 16:17严慧玲方向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叶圣陶作文思想

◎严慧玲 方向红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中学写作教学一般在理论上与思想上都比较薄弱,通过实践,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教育思想对中学生的写作过程与中学教师的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根据在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中受到的启示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为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与一线教师写作教学的推进有所助益。

一、研究现状分析

叶圣陶先生在写作领域与写作教学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他并没有仅仅满足于自己在写作领域取得的成果,而是更多地致力于写作教学领域,希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认为写作既是为了学习所需,也是为了生活所需,叶老的写作教育思想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针对现阶段中学的写作教学现状,教育者们探究叶老写作教学的论著也层出不穷。

(一)写作教学现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引领下,语文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与一线语文教师的实践探索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二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代光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探究》),使得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因中学阶段的时间紧,任务重而难以彻底地根除,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由此陷入尴尬的境地。这些问题表现为: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写作教学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朱亚梅《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历史回顾及现实应用研究》):师生在考试大环境的压迫下更加注重应试技巧和方法,轻视素材积累和体验,注重写作数量轻视评价修改,注重统一要求忽视个体差异,诸如此类的问题致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模仿甚至抄袭,失去了独立的写作人格。另一方面,一些教师教学理念的急功近利(王平《刍议中学写作教学的尴尬现状及对策》),使得学生写作兴趣丧失,写作水平难以取得进步。还有一些教师自身素质的缺失,在写作方面不愿写、不会写、不能写,对学生的写作训练简单粗暴、写作指导随意零碎、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成效低下……这些都是在写作教学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二)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研究现状

叶圣陶先生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基础教育事业,尤其在写作教学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并且至今仍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因此探究学习叶老的写作教学论著也层出不穷。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序言中写道:“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1]写作教学时至今日在不断取得成就的同时,少量根深蒂固的老问题与随时代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却也令人担忧不已:教师习惯性挤压写作训练时间和忽视写作教学,学生对写作的惧怕,来自考试的压力导致写作教学的机械化、空洞化等问题不断涌现。

一方面,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如宋晓霞的《论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中学写作教学实践的指导》一文对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多是理论研究而与实践结合较少。商金林的《叶圣陶写作教学的真知灼见》从教师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要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后指导齐头并进,师生一起动笔写作,归根到底总结为教师的写作教学应既要有理论支撑,更要用实践来检验。但是文中多就叶老在写作教学中的做法来阐释观点,同样是以理论见长。这类以理论研究为主的论文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叙述。

另一方面,在结合理论与实践但同时更多地偏重于实践应用的研究中:如朱亚梅的《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历史回顾及现实应用研究》一文系统地论述了叶圣陶写作教学理论观、实践观、教学方法观并探寻了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渊源,揭示了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现实意义。程爱兰的《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归纳了当前作文教学的五大困境,针对这些问题以叶老的写作教学思想为指导有针对性地总结出了改进写作教学中问题应该具有的“五观”和相对应的解决办法。郝平的《基于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初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一文针对教师和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基本问题,结合叶圣陶的写作教学思想从写作观念、写作内容、教学方法、强化阅读四个方面提出提升中学生写作教学效果的策略。这些研究都更多地致力于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应用,但将问题与解决策略更多地指向教师,更多地强调发挥教师的作用,而对于写作教学两方面的主体——教师与学生,没有进行分层论述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这两方面的具体问题与解决策略。

二、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在中学生写作中的应用

叶圣陶先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观点是“作文即做人,作文即生活,作文即说话”,他用自己几十年来深入教学一线的切身实践与经验总结出来的教育理论对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忘我地教,学生认真勤奋地学”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水平却依然难见成效,叶老的写作教学理论对教师的写作教学过程的调整与完善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一)写作内容应“求诚”

叶老在《读〈经典长谈〉》中提到“写作固然要伏在桌子上,写作材料却不能够单单从伏在桌子上获得……刻刻认真,处处努力,一方面是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另一方面也就开凿了写作材料的泉源。”[2]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作内容的选取应该都是他们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的应试写作中,多是试卷命题者给出题目或者话题,学生在规定的极短时间内搜罗出脑海中与其有关的素材并进行构思。

笔者在见习期间统计高一某一班级的学生测试试卷的作文,题目中给出的话题是关于“逆境”,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选取的素材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者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的,为了题目而拼凑出的素材抑或是记下书上的素材和例子较为常见,以便彰显出题者所希望的主题思想。没有兴趣与没有素材是大多数学生写作的“拦路虎”。在与见习班级学生访谈时,发现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并不容乐观,由于该班学生大多是选择理科为主,对语言类的科目大多不太擅长,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在和该班语文老师访谈时也发现其他偏文科类班级的学生写作兴趣也并没有高出很多,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对写作也是持被迫接受的态度。在写作时基本都能够完成任务但多半是草草应付,作文中素材多是急功近利地通过作文素材书套用,毫无特色与情感。每个学生都有佳句摘抄和素材积累本,但选取的个例谈话中,记在摘抄本上的内容也都是为了应付检查,极少能够熟练地记住并熔铸自己的感情进行使用。

针对写作内容假大空,套话连篇的现状,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不断提醒与训练,逐渐矫正或者改变学生的不良写作观念,由内而外“真诚”地对待写作,不再仅仅将写作当成是完成任务式的行为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会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小事记录下来并与他人分享,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和他人的经历分享中提升对写作这件事情本身的兴趣,使得学生写作内容力求真诚,不虚假造作,不抄袭套作。“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是鲁迅先生在《作文秘籍》中提到的写作秘诀。写作要“有真意”,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仔细留意,将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把所见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形成一种习惯,经年累月便成为自己的素材库。素材库作用的发挥不仅仅止于考试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每次语文课前十分钟左右让学生口头分享自己素材库中的素材,这一行为的训练同样也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质量,也有利于服务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这一方法就是通过间接经验来获取素材,可以借鉴周围人的经验,也可以通过阅读,吸收不同人的经验,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情感将其合理真诚地表达出来,而绝不至于出现如同“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困境。

叶圣陶先生的“求诚”的写作观念:取材真实深厚,态度严肃诚恳。与做人之道相得益彰,教师在教给学生这一写作观念的同时也是对学生为人处世方式的引导,在学生的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写作训练要“写生”

“写生”与“求诚”相辅相成。要做到“写生”就必须处理好写生与临摹的关系:力求“写生”为主,“临摹”为辅。“学写文章也有临摹的方法,熟读若干篇范文,然后动手试作,这是临摹。在准备动手的时候,翻着一些范文作参考也是临摹。另外一个方法是不管读过什么文章,直接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见怎么样就怎么样写,所闻怎么样就怎么样写,其余类推,这就是写生的方法。”[3]写作训练要力求内容的生动鲜活就必须从生活中取材,而不是依葫芦画瓢地模仿别人的优秀作文去应付考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若是单叫他们模仿古人的行径,记忆古人的思想,那么有记载前言往行的‘陈编’在那里,识些字懂些讲解便完事了,要什么小学教育?”[4],点明了不可一味地去模仿前人的作品。

不论是平时的作文课训练还是大小考试中的作文,或是迫于时间压力,或是对作文完全没有兴趣只求迅速完成任务,除非教师强制要求,否则学生在写作之前几乎从不列提纲,“大都是在写作前在心中预设自己的写作提纲,但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而偏离写作思路”[5]是常见现象。在写作过程中的所运用的素材都是按照原来积累的素材进行加工改编去配合一篇文章的主旨需要,没有自己的观点与个性,套万能模板的痕迹随处可见。既违背了“求诚”原则,也在实际训练中难以真正地练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与“写生”背道而驰。

临摹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用的最多,尤其是第一学段,中学阶段也同样适用。在小学写作中,最开始的字词句训练就是通过临摹,有针对性地传授和训练低学段学生的写作意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这些常见基本的方法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下来,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写出自己的个性与风格,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最后导致千人一面的作文层出不穷。这种临摹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中学阶段新题材或文体的写作教学,最开始接触到不同的文体或者是新题材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恰当的示范,给出不同的观点以供学生参考,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写作要求与前沿观点,从而有效地发散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实的自己,写出自己的个性。应该注意的是临摹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引导,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写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与观点,说出真话与心里话,抵制抄袭。

三、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

(一)作文批改求“自能”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是叶老所提出的语文课的最终目的。“自能”是改变语文教师课堂灌输的努力方向与目的,一堂语文课达到了学生能自己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才算是成功的课堂,写作课堂也是如此。写作水平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智能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中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渐趋成熟,对自己的思想已经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在写作中可以清晰地掌控自己写的内容,但是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难以把握,所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着重训练学生的自我写作能力与自我批改能力。

在学校见习时笔者通过与教师访谈、调查关于高中阶段作文批改情况如下:首先,在高中阶段的作文练习多是以测验、考试的形式进行,没有按规律周期性地开展写作课教学,理由是以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为主能更快速地帮助学生提高分数。其次是关于作文的评价,试卷中的作文老师只给分数不写评语,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老师给出的评语多是分成两部分打分:文章内容好坏和书写规范与否,写的评语多为总体性评价而非过程性评价,在批改时较为细心的老师会圈出错别字,继而在每个同学的作文后给出的评价语为50 字左右,但没有给出具体段落与句子的修改意见。在批改完毕就会在班级进行集体讲评,学生则根据老师给出的分数与评语得到自己此次作文好坏的反馈,最后,教师讲评完毕此次写作训练也就到此结束,没有针对写得不好的作文的修改和补救措施,学生也没有自觉地将自己的作文修改后给老师看的自觉意识,究其原因还是教学时间紧,批改作文耗时长,收效微所致。

教师批改作文是学生获得反馈的一个主要途径,作文批改既是难点,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点,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老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作文的水平进行评估的。因此,教师的细心批改与讲评后的修改作文并再次回收查阅都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检验与提升。

《说文解字》中“批”释义为“反手击也”,“改”即“更也”,引申到现在“批改”即为用文字判定是非优劣,进而修订。然而,在现阶段的作文“批改”中,经常表现为教师“批”较多,即恰当地点出好与不好及其缘由,极少次数会让学生“批”。“改”则表现为教师圈点修正学生作文中的错字病句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或重新构思布局。教师的批改的确能起到帮助学生表达更加准确完善的作用,能够有侧重点地帮助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均有所收获。但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教师应多就少改、多批少改,甚至不改,进而让学生自己改。与此同时,教师“不教”的前提是教会学生自己批改的方法,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批改。因此,教师可通过当面批改、集体批改或书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的自我批改加以引导铺垫。

解决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作文批改收效低,学生写作进步慢的方法是学生的自我修改,即自我批改,这一方法需要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三个方法进行:

其一,教师示范修改。教师示范修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批改方法,从批改者的角度看待作文,有助于学生全面颠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让学生在之后的写作练习中牢记应避开的易错点,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可选择优秀学生作品进行示范,或者是选择一般学生的作品匿名之后在班级讲解评析,让学生将其和自己的作品比对发现是否存在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并自行修改。

其二,学生诵读修改。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读自己的作文,或是与同学交换诵读,在诵读中不仅能够发现作文中的错字与病句,而且能够在诵读中体会自己作品的思想与感情是否到位,思维逻辑是否顺畅,在诵读中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修正。

其三,暂时搁置后修改。将学生作文搁置一段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变得陌生,继而能够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正视并修改自己文章中的不足。可以运用“加减法”的方式进行,先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再将作文发下去,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原文主旨,不加人物、段落和事件的情况下增加一百字,目的是使文章语言具体生动。一段时间之后再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这篇文章中不减少人物、事件和段落的基础上减少五十字左右,目的是使文章语言简洁凝练。最后是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补充或是缩减,使每个人的作文修改更加得体。

学生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这一做法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传统的教师批改而言,学生自己批改更有利于加强自我反省,提升写作能力。对教师来说也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成效,但前提是教师的引导要得当,运用正确的方法科学地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批改,加强实践探索,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批改的习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自我批改方法。

(二)作文讲评要“得当”

教师讲评有集体讲评和单独讲评。教师在给学生讲评作文时要力求得当,使得全班学生均有所收获。作文讲评是继批改之后,教师向全班学生分析和评论某次作文情况,既是对本次作文情况进行总结,同时也是对学生下一次作文的指导。

在笔者见习期间,高一年级语文老师的集体备课中关于一次周记的讲解时间只安排十五分钟,在上课时按照计划进行,老师对写作优秀与一般和写的差的学生分别进行表扬和批评,剩下的时间里对本次周记中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讲,在预设的时间里完成了本次周记的讲评。课后笔者询问学生在此次课上是否有新的收获,回答是觉得老师每次的讲评都差不多,本次也是一样,所以收获不大,但在作文课上收获会多一些,因为老师会讲怎样分析题目,选取哪些合适的素材,而讲解素材是大多数学生所喜爱的。

首先,教师讲评得当是指教师要用恰当的评语来评价每个人的作文。一方面,评价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给出的评语中不能仅仅只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优劣做出客观冷峻的评价,而是要通过口语化的语言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进行肯定,借此表明自己对学生作文的态度;另一方面,评语也要注重要对每个学生的作文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出,用精准的旁批指出学生需要修改的内容以及如何修改,并在课堂讲评时利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对学生仍然难以修改的地方加以指导。

其次,教师的讲评要得当,除了给学生讲解写作技巧和存在问题这一方法之外,教师的“下水作文”更能给学生以直观的激励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示范性影响对学生的言行具有规范和矫正作用,因此教师的示范作文在讲评过程能够更具说服力。叶圣陶先生的《怎样教语文课》中指出教师要常常动笔,与学生共同体会作文的甘苦才能对学生作文作切实的指导,“倘若自己不敢创作,而唯赖编辑先生信手挥来的作品以临事,乃是教师的奇耻。”[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下水作文应该在教师让学生自评、互评作文之前拿出来示范讲评,而不是在学生构思准备动笔写的时候拿出来讲。不能以教师的分析理解或者模块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思考,否则只会对学生造成刻版印象,禁锢学生的思维发散,作文到最后也就不自觉违背“求诚”的基本要求了。

最后,教师的讲评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以自己的喜好和个人理解为中心而是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加以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家庭、成长和阅读的基本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讲评是对作文批改的补充与延伸,但是因其耗时较长且收到的效果也不是十分显著,因此大多数教师不会选择在每一次大作文和小练笔之后都进行全面的讲评。要确保每个学期每次作文讲评的质量,教师除了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细心备课单独讲评外,还可以在每学期开始时制定讲评计划,并将这一计划提前通知学生,让学生珍惜每次讲评的机会,针对自身的问题查漏补缺,这样每次的讲评都能让学生有所收益。

四、结语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经后人的不断总结与反复实践,对中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他在写作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帮助众多的一线语文教师有了改善写作教学难题的方向与具体实践措施。因此,一线语文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学习叶老的写作教学思想,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发挥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能力。

猜你喜欢
叶圣陶作文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文学寿星叶圣陶的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