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劳动者也有美好精神世界

2020-02-23 01:13杨朝清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42期
关键词:朱之文精神家园农民工

杨朝清

前段时间,一则农民工手捧两块红砖朗诵的短视频刷屏全网,他富有磁性的嗓音把徐志摩的经典作品《再别康桥》演绎得十分动人。今年35岁的李小刚出生在陕西神木的普通农户家庭,打小就爱鼓捣文字,还偷偷模仿名人大家的朗诵。

辍学—打工—结婚生育—打工,这是许多农家子弟的人生轨迹。由于缺乏学历和一技之长,农民工挣钱并不容易。让李小刚与其他农民工不一样的,就是他的“农民工播音腔朗诵”。

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让一些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公众注意力的焦点。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农民工大都干着不太体面、不太光鲜的重活、脏活和累活,和体面、风光的“专业范儿”播音员、主持人并无关联。因此,“农民工播音腔朗诵”以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迅速走红。

不论是爱写小说的育儿嫂范雨素,还是“食堂诗人”宋成宝,抑或是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里爱写书法、爱弹琵琶的杜深忠,都生动地说明农民、农民工并不是一尊尊没有思想的“兵马俑”。长期以来,农民和农民工习惯了沉默和被代言,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民工开始用诗歌、朗诵、写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表现自己。

“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农民工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著名社会学者符平认为,農民工进城之前生活的圈子是他们的“乡土世界”,进城之前所想象的城市生活是他们的“想象世界”,进城后生活于其中的客观现实世界是他们的“城市世界”,对真实生活的不断适应是“实践世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在许多农民工玩手机、看电视的时候,李小刚将业余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李小刚一边努力地挣钱,一边不愿意“泯然众人矣”,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活成了自己想活的模样。

人需要吃饭,精神世界也需要“营养输送”。当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时,便会采取“自我救赎”。就像用美声唱法唱歌的“大衣哥”朱之文一样,他也曾饱受质疑,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坚持,最终改善了生存生态,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农民工播音腔朗诵”或许不会像朱之文那样功成名就,但李小刚对播音朗诵的热爱与坚持却依然值得尊重和肯定。

(选自东方网)

【素材解读】

在短视频的信息洪流里,低成本的看见与聆听,让这个浮华的世界有了质朴的沉淀。相信还有无数的“李小刚”奔跑在时光的道路上,他们微小而澎湃、平凡而卓然,而正视他们丰盈精神家园的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尊重“平民表达”,是一个成熟社会应有的姿态。

猜你喜欢
朱之文精神家园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大衣哥”:被改变的朱之文和朱楼村
“大衣哥”朱之文:被直播的生活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坚守精神家园 争创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