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档案大数据开发利用浅探

2020-02-24 02:47
审计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档案资料审计工作案例

审计档案大数据开发利用,是指审计档案资料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为满足档案资料利用者的需求,将现有审计档案资料进行大数据化,为审计人员的业务工作、理论研究、业务培训提供可靠的统计分析数据、审计案例、业务查询等资料。审计署早在“金审一期”时已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上传审计档案资料进行归档管理,增加审计档案的信息化和数据化,最终形成审计档案云。对现有OA平台中的审计档案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提炼,发挥“四级互联”OA平台中审计档案的数据开发和成果利用,成为利用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效能的现实课题。

一、审计档案大数据开发利用的原则

(一)保密原则

审计档案信息化的利用、开发、使用需出台专门的规章制度,真正实现以档案信息化的制度“管人”,杜绝因审计档案信息化造成失密、泄密。同时,严格执行《保密法》《档案法》《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等相关保密条款。根据审计工作和有关主管部门保密事项范围确定审计档案大数据密级权限。因工作需要提前或者推迟解密的,由审计业务部门向本机关保密工作部门按解密程序申请办理。按照密级分类,提供使用者的密级管理,真正做到保守审计秘密,服务审计工作。

(二)开发适用原则

一是要设定合理适用的审计模块,使审计档案大数据模块化,以利于审计研究、审计培训、审计参考、审计档案查询、审计管理等工作。二是要确保归集的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严格真实有效地录入审计档案,做到不漏、不缺、不增、不改、不变。三是要坚持开发实现可视化、便捷化。审计档案大数据的开发利用要立足完善基础档案,模块功能直观可视,实现操作便捷。四是要与“金审工程”相结合。充分考虑审计档案大数据开发与《金审工程》中的平台化融合,在原有数据不变的情况下,充实完善,避免资源浪费。

(三)分级利用原则

审计档案大数据云建设后,署、省、市、县应当根据审计管辖范围设置相应的工作权限。在不同层面开展审计档案的数据分析利用工作,避免超范围使用审计资源。若为省级及以下审计机关审计业务垂直管理模式,可以建立三级档案链接云数据,根据分级管理实现部门、地区、行业的层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为审计档案大数据云的合理使用提供适用的环境。

(四)功能扩展原则

审计工作与时俱进,审计档案信息化工作也应与之相匹配。审计档案大数据云是审计大数据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据云的概念中必须要考虑功能的可扩展性。如近几年出现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一些新型审计工作,都应在审计档案的功能扩展中实现,使审计档案信息化工作跟上日益发展的审计事业步伐。

二、审计档案大数据开发利用的模块设计

(一)设置领导决策参考分析依据模块

通过对历年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调查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项目的审计档案分类统计分析,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经济建设进展情况等方面的审计建议进行专项汇总,形成可模糊化查询的政策参考依据,为领导提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决策的高质量审计建议。

(二)设置案例及违纪违规事项查询功能

通过将审计档案中的数据进行归集、分析,分类汇总审计档案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形成统一宏观的标准,经计算机处理,为审计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及审计整改案例设置标准查询功能,形成审计案例及违纪违规事项查询功能模块,可为新的审计项目的案例查询及违纪违规事项查询提供真实、有效的参照,增强各级审计机关查处违纪违规、揭露腐败和打击犯罪的力度,为进一步提升审计服务能力提供借鉴。

(三)设置生成统一行业审计文书模块

在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新形势下,审计系统内势必要求修订成统一格式的审计文书,审计档案的大数据分析将为统一文书格式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在全省各级审计机关的OA平台上传各个行业的审计文书,进行统一分析形成适合本省的行业标准审计文书格式和模版,在需要某种审计文书时直接调用生成,使审计文书做到统一、标准、规范、适用。

(四)设置量化标准评判审计档案模块

审计档案是审计项目成果的重要载体,可通过对审计成果和审计程序量化来考核审计工作质量。随着行业审计项目的增多,评定和考核优秀专项审计项目的标准将更细化和规范。通过对审计档案集约化分析,形成大数据链,归纳和提炼审计实践,制定量化检查标准。将现有OA中审计档案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程序、审计成果等资料按行业分类归集,通过合并取优、规范实施步骤、细化资金核实标准、制定检查方式等选择每类行业审计档案中最优的部分形成各行业标准的审计档案模板,并细化和量化审计档案中的细项,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审计档案的智能化考核评优工作。

(五)设置审计业务模拟培训模块

通过对已有的审计档案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设置行业审计培训单元、经济责任审计培训单元、预算执行审计培训单元、自然资源审计培训单元等审计业务模拟培训模块,有利于新进人员自行模拟开展专业审计,增加审计经验判断和审计阅历,提升审计业务能力。

三、审计档案大数据开发利用的效果

(一)实现领导决策审理案例等依据化

汇集跨行业多年度的审计成果,在为党委政府经济建设建言献策时,能够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通过对行业审计、专项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项目的档案分类统计分析,可为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依据。审计档案大数据化也可为领导判定决策审计审理提供参考案例,可大幅提升审计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实现被审计对象档案数据模块化

根据审计对象的行业类别,分类归集审计对象的档案资料,形成审计对象行业背景库和专业知识库。当审计人员审计某一行业对象时,可通过审计对象档案数据模块查阅以往同一领域审计档案,了解相关行业背景和行业专业知识,搜索自己需要的审计线索,核实某些特定信息和学习以往审计报告对相关行业对象的审计问题、认定依据等,从而突破审计瓶颈,为审计工作提供便利。

(三)实现审计理论研究资料云架构化

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离不开实践,审计档案是来源于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可为研究审计历史与审计理论提供实践依据。审计档案的大数据化加快了审计档案中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审计记录的电子化进程,有利于审计的统计分析、提炼和研究,为各类审计历史沿革调研及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修订提供大量数据。审计档案资源中丰富的审计经验和审计案例,也能为审计理论专业研究提供大量审计案例参考资料和信息。

(四)实现审计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化

在审计档案的信息化开发过程中,通过审计系统统一开发和管理,强化档案归集的标准化采集和标准化录入,可保障审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开发前,充分完成审计档案的信息化调研和收集审计一线人员及专家意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方案。组织开发中,统一采集和录入、统一效验核准。开发后,充分测试和试用。

(五)实现审计业务人员培训专业化

审计档案真实记录了每一个审计项目被审核的真实情况,通过分类归集不同行业领域的审计档案资料,按照行业审计要求模拟现场审计环境,依照审计流程和步骤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可实现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功能。

猜你喜欢
档案资料审计工作案例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思路探讨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