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2-24 02:56董维康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情境内容

董维康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215011)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上更加轻松高效,学生不仅在吸收新知识时可以借助逻辑思维,而在解答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并且可以提升解题的准确度.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要对于各个教学环节做合理的设计来打造高质量课堂.同时,教师要善于从具体的知识要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可以在知识的吸收上更高效率,并且基于学习过程实现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学科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也会帮助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更加轻松高效.

一、展开深入细致的教学准备

教师首先应当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指导方法,并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训练.教师在进行备课环节时不仅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整体教学计划,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教师也需要提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相关预设,寻找学生可能在新知识的理解掌握上容易出现的认知误区,以及在课堂上可能会产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当提前对这些问题做相关预设,透过思维上的引导让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推进更加顺畅,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较好的展开新知识内容的分析讨论,学生学习的效率会更高,大家也可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收获与成长.在这样的训练背景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会逐渐形成,学生会更快的对新知识吸收掌握.

比如在教授《认识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设计让学生试着证明“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命题的活动环节,同时,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预想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疑惑,学生会觉得这是一个既成的事实,无须证明.教师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先理解什么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即为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三个角相等那么三条边会是什么关系?随后再来让学生加以证明.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理论基础尝试就这个命题展开论证,在此过程中会逐渐对三角形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这样的课堂活动很好的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会跟随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到问题探究的情境中,并且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才是数学课堂上要达到的良好效果,教师通过前期充分的教学准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加投入,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构建.

二、创设情境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在展开新知识的分析解读时,为了让学生更快的理解吸收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合理的设计教学情境,通过情境作为依托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快速活跃起来.在讲到一些核心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更快的建立对概念的基本认识,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做调整与优化.教师如果简单的从理论层面给学生就概念的意涵做剖析解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乏味,学生也难以很快理解概念的实质和意涵,学习的效率也不高.教师不妨调整教学思维,转变教学实施策略,透过开放有趣的情境创设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激发培养,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做分析探究,帮助学生快速在头脑中建立相关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更为直接,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吸收掌握知识原理.

比如在教授《线段、射线、直线》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于这三个概念建立正确认知,教师可以结合知识内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采取如下教学活动方式:1)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点一个亮点,然后再由这个亮点发出一条线并可以无限延伸,这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射线,从而引出结论:射线有一个端点、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不可度量;2)在这条射线上用另一种颜色的亮点点出来,这样可以把这条射线分成两部分,有两个端点的即为线段,不可延伸,可以度量;3)在第一步中把亮点向左延伸,即为直线.教师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给学生演绎线段,让学生进行直观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情境创设的优越性,不仅让学生的知识理解吸收更加顺畅,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培养与锻炼.教师可以多采取这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对概念的理解认识,达到较好的教学训练效果.

三、基于问题展开课堂教学互动

数学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互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可以从新知识出发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首先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案.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多元学科能力进行了很好的考察,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来尝试分析解答问题.这样的活动过程会让学生对于新课的学习更加积极投入,能够为学生理解吸收知识内容提供依托,是优化教学的方法,并且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认识概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引入下述例题:是不是每个面出现的概率都为1/6?请自行验证.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反复掷骰子来加以验证,小组成员共同操作记录,由此得出结论.学生可以发现经过掷骰子次数的增加,每个面出现的概率大约能够等于1/6.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结论,将问题很好的解答.这样的训练过程能够让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学习印象,学生会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对新知识的学习认知,可以更好的理解问题背后包含的知识原理.这样的训练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一些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教学主题出发开展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强化会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原理,建立学生的学习认知,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教师首先要让自身的教学思维更加开放多元,并且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体现出多样化的思维.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多分析知识内容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向和教学实施策略,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思考问题来丰富课堂,增加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同时,教师要多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内容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通过习题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锻炼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些训练方法可以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与色彩,有助于学生丰富课堂学习收获,起到很好的综合训练效果.

比如,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教师可以利用PPT将经典的鸡兔同笼的动画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设计相应的习题内容:在一个笼子里上有35头,下有49足,请问笼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问题,很好的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学生不难发现兔子有一个头四只脚,鸡有一个头两只脚.有了这种基本的观察后教师再来引导学生引入未知数x、y来表示鸡和兔子的数量,然后让学生正确列出方程,问题就会变得简单直观.这种有代表性的练习内容很好的巩固了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掌握.同时,设计这样的思考问题很好的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便利性.这样的训练过程可以显著提升数学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是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值得关注的教学方法.

总之,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进行深入细致的教学准备,创设情境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基于问题展开课堂教学互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情境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主要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