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 14:22谢宗春
师道(人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操场师生老师

谢宗春

未曾想到,2020年的寒假如此不同寻常。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之影响,我省和许多其他兄弟省份一样,连续2次推迟了春季开学时间,师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颇受影响。宅在家里,响应“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之号召,和孩子们虽也有文字、音视频等线上的交流(平生第一次做了直播主持人),但总觉隔了一层面纱,阻了一层薄雾,少了一层力量,多了一份忐忑。静下来,往昔和孩子们融在一起,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时的点点滴滴,总会萦绕心头,绵绵不绝……

想起了和孩子们融在一起的课堂。我的地盘我做主,虽不像名师的课堂那样风生水起、精妙绝伦,但我和孩子们在自己的课堂上也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交流和分享。孩子们讨论时的你我争锋、各抒己见;朗读时的珠落玉盘、和谐统一;写作业时的凝神思考、沙沙书写……稍一闭眼,这一幕幕就会反复出现在脑海里,定格在心田上。记得2020年元旦假后的第一节英语课,室外雪花翩翩起舞,室内交流热气腾腾,我们按下了课堂内容的暂停键,一起唱起了《雪绒花》(Edelweiss):“small and white,clean and bright,you look happy tomeetme...”舒缓优美的歌声飘出窗外,也把我们的宁静和快乐融进了晶莹剔透的雪花;学习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学校该设立哪些school days后,有孩子在拓展时居然提出了family day之想法——有的孩子把父母生日设为family day,有的为全家设立了一个reading day,还有的设立了一个sports day或者travelling day,何其有创意!这份生成水到渠成,如同一枚香甜可口的巧克力,一次品尝,终日留香……在这师生共融、情智互融的课堂里,我和孩子们感受着彼此的呼吸和存在,共创、共享一份真实充实的快乐和成长。

想起了和孩子们融在一起的食堂。我向来不喜欢在教师专用餐厅就餐。每逢吃饭,我更乐意和孩子们一起排队、取饭,听他们的叽叽喳喳,看他们的眉飞色舞,享受和他们在一起时的那份热闹、无间和自然。饭不够可以自己到保温桶取,好几次当我给和我同时赶到保温桶前添饭的学生先盛一勺时,他们却也用另一把饭勺给我回打了一份——瞧,一勺饭,成了我们温暖对方的互动“神器”。涛在班里顽皮第一,那次午餐他并未和我同坐一条餐桌,却老远赶来,把一小瓶炸酱送到我面前。“谢老师,请您尝尝偶家的炸酱,改改胃口噢!”我尝了一下,果然美口。“谢谢你,”我说,“美味难忘,是自家手工做的?”“是俺外婆的精心杰作!”他自豪地说。“美来自于精心。咱把自己的字也精心一下,也写得美美的,让老师不仅吃得美,看得也美,好不好?”他爽快了一声:“No problem!”还有一次去消毒柜取筷子,发现几只筷子掉落地面却无人捡起。思忖片刻,我草拟了一首打油诗,张贴在消毒柜上:每日三餐不停息,健康饮食为君忙。一朝零落丢地面,无人问津泪沾裳。昨晚不幸又落地,亏有老师把我放。他日我若再不堪,不知你可学师样?学生读之,掩面一笑……瞧,食堂也是我们心有灵犀的好地方呢。

想起了和孩子们融在一起的操场。那永远都是一个令人沉醉忘返的动感地带。每周一,我和孩子们迎着朝阳穆然肃立,齐唱国歌,同升国旗;阳光大课间,我和孩子们或神采飞扬击掌PK,或合着节拍协振共跑;运动会上,孩子们英姿勃发,竞争、合作、拼搏,最直观地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2019年学校秋季运动会的入场式上,孩子们和我根据入场主题“端午节”(每个班选定一个节日作为入场式表演之主题),利用纸箱等废弃物品,自创绘画,花完了整整2天的周末,DIY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舟,虽然没有买来的那般精致悦目,但却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一出场,掌声骤响,赞叹之声不绝于耳,一举夺得入场式“最具创意奖”……如果说课堂是我们梦想起航的港湾,那操场就是我们梦想续航的加油站!和孩子们融在操场,举手投足之间,哪一样不是力量之美、运动之美的精彩展示呢?

想起了和孩子们融在一起的秋游。“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高气爽,晴空历历,浮云飘幻,我们师生牵手,一起远足郊游,放飞自我,去呼吸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好不美哉!我们举着班旗,提着食材,背着炊具,赏着白云,一路风景一路歌。整队回校时,突然发现少了三位同学,查问才知,他们还在拾捡不远处的垃圾呢。我和其他孩子都在兴致勃勃地赏景、拍照、游戏,临走前,也只清理了自己不小心丢落的杂物。而他们却无声无息地从“小我”走向了“大我”,不仅干净了自己,更干净了周围。我平时常给孩子们说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可反观今天的自己,在行动上却输给了自己的弟子,思之有愧呢。

时间倏然。今天已是2月10日,疫情未有好转。往常,这正是新学期开学,师生笑脸相迎、共融校园的第一天。可此时此刻,我们仍不得不继续宅在家里,手不离机,眼不离屏。融课堂,融操场,融食堂,融郊游……那些和孩子们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分分秒秒,平常绝不会放在心上,此时此刻却甚是怀念,这就是传说中的“失去才知珍贵”吧……想起了先师孔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多么诗意的师生之融!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近代教育大家梅贻琦之言,说的应该是另一种师生之融吧。由此看来,懂不懂融,能不能融,善不善融,也是评判一位老师的重要依据吧。

当然,时移世易。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奔腾不息,当代社会日新月异。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在教育领域也掀起了阵阵狂澜,“互联网+”不胜枚举,很多新锐观点不一而足,有的与时俱进,有的却并非真知灼见。有发声者说,学校将来没有存在的必要,老师这一职业也要走进历史。然细而思之,再先进的技术,也只是人的助手,它代替不了直抵人心和人性的、能呼吸到成长气息的有生命的融教育——这正如副食再有营养,也取代不了大米、小麦等主食一样。教育的原点是人,终点也是人,信息化手段再多、再强,在以人为本的融教育面前,它也永远是第二位的。

此疫苦人久也!感恩逆向而行风雨无阻的医务工作者,是他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希望之门!相信在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之下,光明必将战胜黑暗,师生定会早返校园——春暖花开之时,经历了此次非常之劫难的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真实、真切、真诚的“融”教育。相信,一切美好,都将复位,并将升华。

猜你喜欢
操场师生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我们的操场
我们的操场
学校操场
下课了
老师,节日快乐!
麻辣师生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