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与融合:电影《调音师》中的“马沙拉”艺术

2020-02-24 15:19张容睿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调音师盲人

□ 张容睿

“马沙拉”电影在印度电影生产份额中占比很大,处于主流地位,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都具有影响力。电影《调音师》首周票房达到9108.6万,超过了印度整个档期的票房,其票房成绩足以支撑其成为代表印度“马沙拉”商业电影的成功典范之一,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对商业电影的制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多重结构:环形叙事与歌舞杂陈

环形叙事就是通过打破线性叙事的完整性、连贯性,使影片在时空碎片化中实现统一。影片中体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将故事的片段切分为存在某种隐性或显性联系的片段,使每一片段的人物关系紧密相连。如一开始出现猎人打兔子的场景,且兔子有一只眼睛失明,而这一场景则为整个电影埋下伏笔,在电影结尾再次出现,解释了整个故事的线索,而且在电影2时8分1秒的时候给出了兔子形拐杖的特写镜头,隐喻着男主人公的命运就如同那只野兔的命运。第二,采用多个叙事线条,以拼接的手法呈现故事。电影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将不同镜头组合在一起,加深电影主题。第三,电影片段表现出互为因果、无缝对接的特征,尤其在结尾处,男主人公与昔日女友再次相见,讲述自己得救的过程,呈现出两个结果,以开放式的结局诱使观众沉浸于“究竟是谁帮助了男主”的探讨之中。第四,故事的结局不算是结束,也意味着开始。在“圆形”时空里,男主还会继续装作盲人进行他所谓的“艺术家的训练”,使观众不禁设想以后可能会发生类似之前的暴力事件。

所谓歌舞杂陈,是指在影片中插入多个歌舞场面。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每当情节开始推动,就会有大量超现实歌曲和舞蹈出现,《调音师》也是如此。

第一段音乐叙事位于影片开头。男主人公在3分20秒到4分40秒期间展示了一首钢琴独奏,音乐风格轻快明朗。这一画面向观众交代了男主阿卡什的职业背景,观众的第一感知认为男主应该是一位钢琴师或者是拥有钢琴爱好的人,并且具有十分专业的弹奏手法,在这段音乐即将结束的时候出现男主的样子,看起来是位盲人,再结合影片名,让观众大致对电影有一个故事情节猜想,即发生在一位会弹钢琴的盲人男士身上的故事。

第二段歌曲场景出现在18分20分到22分50秒,这一段选取的歌曲颇具印度传统乐曲的风格,歌曲节奏轻快活泼,并配有歌词,歌词大意为“我看见一张美丽的脸,不知道那张脸上写了什么,就像一片蓝蓝深海,吞没了我的心……”。音乐分两次穿插进电影,节奏欢快明亮,随着场景的变化营造男主自弹自唱的气氛,内容甜蜜浪漫,使观众身临其境。这一段的音乐叙事运用非常充分,音乐的节奏、风格以及歌词的内容随着电影情节而发展,是电影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一人千面:人物去脸谱化

长期以来,印度电影所呈现的典型范式就是将一切复杂的矛盾都转化为因果逻辑的戏剧性矛盾,将社会或历史问题简化为突发事件的戏剧性格局,并通过主人公来解决矛盾格局。因此不免形成一种刻板印象,主人公通常都化身为英雄,而反派都是无恶不作的地痞流氓。在《调音师》中,每一位人物的设定并不是黑白分明的,在情节的过渡中几乎每个人都展现出了邪恶与善良、懦弱与勇敢的一面。

首先男主角并不是传统影片中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毫无瑕疵的“红花”,而是有很多面。男主阿卡什在餐厅表演时,被知名演员普拉默赏识,并且被邀请在普拉默的结婚纪念日当天到家中为其妻子西米演奏,但是进门后的阿卡什却目睹老演员被其妻子和奸夫杀害,内心无比恐慌的阿卡什装作什么都没看到继续弹琴,演奏结束后阿卡什迅速到警局报警,然而不料凶手竟然就是警察局局长。面对这种境况,阿卡什由一开始的见义勇为变成了自我保护的沉默羔羊,这是阿卡什人性转换的第一点。其后,他被女主西米毒瞎,落入贩卖器官的母子手中,此时阿卡什内心坚守的准则和道德底线似乎已经崩塌,这是阿卡什人性的第二次转折。

其次是女主角西米,她是反派人物的典型。蛇蝎美人西米为了自己的演员地位和发展前途,嫁给了与自己年纪悬殊的旧星普拉默,被普拉默发现其与情夫的奸情后,与情夫合谋将丈夫尸体装进行李箱拖走,扔之前还将其手上的手表和戒指取下来,可见其贪婪与无情。反派人物存在的必要性就在于其揭发人性的黑暗面,引导正确的是非价值观。正是在西米一步步行罪过程中,导致阿卡什也渐渐转变,走向了恶人之路。但即便如此,她也显示出内心软弱的一面,比如她只将阿卡什弄瞎,而并没将他杀死,所以在这里也能体现恶人并不是十恶不赦,总会表露出一丝善念。

三、东西融合:民族文化与电影审美并置

面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文化的入侵,全盘西化或者固守传统都不是印度电影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印度版《调音师》改编自法国同名微电影《调音师》,这部微电影获得了2011年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以及2012年法国凯撒奖最佳短片奖,因此对其改编面临着巨大压力。但是印度版的《调音师》融入了很多本土元素,对于原版作品有破有立,破除了旧的电影表达形式,树立了对民族文化和本国文化新的演绎范本。

如影片中频繁出现的宗教意象就是卖彩票妇女萨库手臂上的湿婆纹身,这既为主人公以后的遭遇引入了因果逻辑,也展现了印度特有的宗教文化。湿婆属于印度教的三大神之一,按照教内分工,湿婆神专司毁灭。兼具毁灭与生殖、破坏与创造的湿婆的象征意义通过卖彩票妇女萨库手臂上的纹身实现具象的传达,同时也暗示了萨库就是这样一位具有毁灭与创造的双重性格的女性。萨库一开始出现在电影中是以售卖彩票的身份出现,她骗取主人公购买彩票,同时又为他叫突突车送他一程,体现了其世俗而善良的两面性。当萨库第二次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她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恶毒的人体器官倒卖犯,表面上悉心照顾盲人调音师,实则与医生勾结,欲取他的肾脏。当盲人调音师得知自己要被挖取肾脏时,在激烈的挣扎与反抗之中无意识地喊出了一句“我以你手上的湿婆纹身发誓!1000万……”,使得萨库以为盲人调音师有湿婆般的全知全能的能力,从而对他产生了畏惧,放弃了取肾的计划。而此时电影中的配乐也是“万岁湿婆神,你是他们中最强大的”,映射了宗教信仰在普通民众心里的地位,同时也展现了萨库充满矛盾的复杂性格。

此外,对印度社会矛盾的戏剧化的集中展现也是《调音师》的亮点之一。影片45分03秒,男主人公正要诉说自己心中的不平,没想到此时奸夫渐渐出现在画面的中心,占画比例由小到大,揭秘了其警长的身份,使观众倒吸一口冷气,实属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由此也解释了他和西米敢于合谋杀害普拉默的理由,使观众理解权力勾结阴谋所致的无奈。而作为主人公的盲人调音师,一开始假装盲人,谋取社会给予残疾人的福利和优待,当他真的遭受毒害变成盲人时,却遭受了社会各方的压力和欺侮。影片向观众赤裸裸地展示了作为弱势群体一员的盲人调音师的悲惨遭遇,折射了印度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幸以及底层社会肮脏的金钱交易现象。

猜你喜欢
调音师盲人
调音师
盲人的福音——仿生眼
钢琴家和调音师
《调音师》主人公的人性拷问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盲人节
甘霖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盲人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