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了,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成效如何

2020-02-24 15:22操秀英
发明与创新 2020年25期
关键词:包干制科研经费科研人员

文/操秀英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2019年12月印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关于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试点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将在2019年起批准资助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试点实行“包干制”。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沈俊是第一批受益“包干制”试点的科研人员。

“以前科研人员申请项目时,必须提交一份包括不同科目的财务预算,每一个科目都对科研经费使用有一定比例要求,”沈俊说,“比如你还没开始课题,就要让你填写未来需要具体使用多少试管之类的,而且有时你会发现,当时预算中没有填写的设备后来变得需要了,这时要调整就很困难,科研经费的使用不灵活,非常不方便。”

“现在实行了‘包干制’,就省去了这些烦恼,项目负责人有了更大自由度,这更符合科研规律,因为科学研究本身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探索未知的特点。”沈俊表示。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19年有两名科研人员成功申请“杰青”项目。在落实“包干制”上,该所所长许瑞明介绍道,按照《通知》规定,首先,项目负责人需签署承诺书,承诺尊重科研规律,弘扬科学家精神,恪守科研伦理道德、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要求,认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承诺项目经费全部用于与本项目研究工作相关的支出,不得截留、挪用、侵占,不得用于与科学研究无关的支出。

“研究所对项目单独建账,专款专用,独立核算。项目负责人为经费核算账号负责人。开设课题账号不同于其他类别项目的管理,不需要对项目各科目进行预算,只需录入总预算额度。”许瑞明说。

不少科研人员此前表示,在科研事业单位,很难通过正规途径对核心人员进行绩效激励,希望“包干制”试点也能在这方面带来改变。

对此,许瑞明介绍道,他们目前尝试的做法是项目经费中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打通使用。“绩效支出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科研需要和相关薪酬标准自主确定,并报研究所人事处审核后发放。”

“包干制”并非将科研经费一发了之。在2019年全国两会科技界联组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就强调,“包干制”试点是根据科研人员的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科学操守、素养及科研团队的稳定性等前提条件决定的。“如果都‘包干’了,光讲钱和投入,之后什么都不管,这不可能。”

许瑞明也强调,在落实中,依托单位尤其要注重经费使用的监管和监督。“项目负责人需要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经费及研究所相关管理规定,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负责。”他说,研究所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科研计划的实施,在项目结题时,项目经费决算和项目结题(成果报告)将会在研究所内部进行公示。

更多人在期待“包干制”试点范围的扩大。

“‘包干制’能让科研人员感受到政府更多的信任,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能尽快推动在大部分科研项目中的实施。”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表示。

“这是一个探索给科研人员‘松绑’的很好的开端,不妨多给点时间,看看具体效果。”一位科技界专家建议,更大范围推行“包干制”应综合考虑项目特点、经费监管等诸多因素。

猜你喜欢
包干制科研经费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高校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研究
我国科研人员揭秘银杏古树长寿机制
川东北地区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基于会计视角探讨科研经费“包干制”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