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及其策略研究

2020-02-24 19:45
昭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师范院校卓越

(昭通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素质学生的培养需要依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模式,而优质的师资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所以卓越教师的培养是支撑和推动现代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现实选择。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出台《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落实数量指标的同时,开始更加注重质量指标,同时教师队伍建设开始从“合格教师”目标向“卓越教师”目标转变。2018年10月,教育部发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进一步明确了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学教师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对此,政府、师范院校、地方中学以及教师自身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当中,探索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的有效性策略,促进中学卓越教师队伍的立体化培养。

一、中学卓越教师的典型特征分析

(一)拥有较高的师德情怀与素养

无论是从事什么职业,拥有高尚的道德都是实现良好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从事教书育人行业的教师来说,更是强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对于优秀的教师而言,拥有较高的师德情怀与素养都应当是第一位的。要想成为卓越教师,教师更是要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将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怀作为职业发展的动力[1]。尤其是中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由于身心素质发展还不够成熟,没有完全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向师性”“从师性”等特征在中学生群体当中比较多见,这就对中学教师的师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还要严格控制自身的教学情绪,要用积极的教学情绪来引导学生,减少辱骂、殴打等超出师德范畴的行为。因此,卓越教师的师德情怀与素养非常重要。教师要树立公平教育的理念,即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放弃和轻视任何一个学生,同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教学引导工作上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挖苦、嘲讽和体罚学生,愿意为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不断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信仰。

(二)丰富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智慧

对于中学教师而言,课程教学是众多任务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大部分的职业行为是通过课程教学来体现的。但是中学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需要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这样才能实现从“会教学”向“教好学”的逐渐转变,最终成为一名卓越教师[2]。因此,中学的卓越教师,一方面要拥有丰富的教学理论,能够适应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这样教师才能学会开展高效的教学,实现教学智慧的不断生成,最终成长为卓越教师。

(三)重视自我学习与成长

在中学教师群体中,要想实现“卓越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就需要将个人的职业生涯看作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并在平时加强自我督促,重视自我学习和反思成长,这样个人的职业角色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深化,承担起讲授书本知识之外的更多职责,让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优质和高效。进一步讲,中学教师的职业起点虽然相对较低,但是只要重视自我学习与成长,积极参加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持续完善自身的职业素质缺陷,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精神和态度,广泛涉猎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学科领域的知识,中学教师教书育人的视野将会得到不断的拓展,综合教育素质和反思进步的能力将会得到有效的提高,逐步达到卓越教师的水平[3]。

(四)坚持以生为本和学会育人

中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都是以教育人、培养人为根本目标的,所以卓越教师的培养应当围绕“育人”的目标来展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行为教育、德育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让学生成为身心素质健全的人[4]。同时,教师要学会“育人”的基本方法,要学会包容学生,强调爱心与关心,正确处理好制度育人与情感育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正确的育人方式来促进学生知识、素质与能力的不断完善。

二、中学卓越教师立体化培养模式与实施策略

(一)政府部分要积极充当中学卓越教师培养的决策主体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做好卓越教师培养的顶层设计工作,并加强与地方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共同制定中学卓越教师的培养方案。其中,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是中学卓越教师培养的前提和保障。根据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标准等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并将其作为中学教师培训、培养与管理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讲,就是教育部门要将卓越教师的标准进行明确的界定,将其作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的重要依据。同时,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所以在卓越教师标准制定规则中既要有共性要求,又要体现学科与学段等个性特征,如教育部门可以对卓越教师的共性进行界定,而对于个性内容则可以交给地方教育部门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现状来制定,提高中学卓越教师培养标准实施的可操作性[5]。再者,中学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正确处理好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地方教育部门的关系,实现教育培养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有效整合,及时总结和分享卓越教师培养的成功经验,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要积极改变师范生的招生政策,积极吸纳优秀生源,即适当提高师范生的入学标准,并在前期开展相应的职业评估和能力素质的评测,制定与之相对应的选优政策和提前录取政策等。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给师范院校适当赋权,增加自主招生、复试考核等方案,以便对师范生的知识储备、语言沟通能力、心理健康素质等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确保每个师范生都具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主观意愿,具备适合教学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潜质。在此基础上,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师范生免费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这是因为通过过去免费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享受到了国家免费培养的福利,但是主要看重的是师范生背后的经济利益和事业编制,对教师工作岗位缺乏足够的热爱,在校期间甚至存在逃课、厌学等不健康学习心态,这与我国培养优秀师资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基于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赋予高校一定权力,积极承担起免费师范生的动态培养与管理机制,或者增加一定的非免费比例,高校拥有将师范生调离或纳入免费师范生的权利,以便增强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动机。

再次,要进一步完善中学卓越教师培养的评估体系,这是因为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中学卓越教师培养的合理评估体系,这不利于及时把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进度、实施质量,也不利于对现存问题与经验的及时总结,所以在构建和完善中学卓越教师培养的评估体系时,不仅应考核师范类学校师资水平、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与校内外实训等,还应当考核用人单位满意度程度,高校与中学协作程度,教师参与特色项目建设成果等,以确保中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深入贯彻和落实[6]。

(二)师范院校要成为中学卓越教师培养的关键阵地

首先,师范院校必须做好中学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型设计,这主要体现卓越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计、教育实现设计等方面。第一,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要考虑到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取向、教学实践能力取向、综合能力取向;坚持基础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前瞻性原则;立足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卓越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心理健康、道德伦理、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培养,以确保中学教师在校期间可以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师范院校要重视课程设计,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定位要准确,要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案要更好地贴近卓越教师的培养需求,尊重师范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增加师德教育内容的授课比重,对教师职业道德、职业信念、职业伦理、职业动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做到师范性、学术性、德育性并重,理论与实践并举,进而确保课程设计的理论深度与广度[1]。第三,还应当做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设计,教育实习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过程,所以师范院校应当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师范生对理论知识的反思、实践和应用。

其次,师范院校要重视师资配置与保障机制建设,这是因为其将会直接决定师范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第一,师范院校要通过校外引进和校内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尤其是增加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的比例,在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增加力度,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学龄层次和能力层次;第二,要重视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他们在中学节点的教育实践经验,如安排教师到中学参加教学观摩和经验总结等,而且要确保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保障;第三,要在教师队伍中选拔先进典型、树立榜样,激发师范院校教师参与中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榜样引领的示范作用等。

再次,师范院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即密切与中学教学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平等、尊重、互利、互惠为原则,打造优质的师范生实训基地,如地方中学可以为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提供实习场所,优秀教师还可以担任师范生的校外实训指导老师,同时师范生所学的先进教育理论也可以拿到教学实践岗位上进行验证或传播,最终引导师范院校学生和中学在岗教师队伍教育素质的共同进步[7]。

(三) 地方中学要成为卓越教师培养的协同单位

一方面,地方中学要积极明确自身在卓越教师培养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及时完善相关责任制度,明确师范生来校实习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师范生来到中学单位进行实习,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缺位,这时地方学校要积极承担起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能,既要重视师范生的未来教师身份,也要端正其当前的学生身份,进而建立有针对性的实习考核制度、请假销假制度、实习纪律制度等,并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措施,对师范实习生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要求。同时,地方中学应该明确师范生的实习任务,如听课课时、教学课时、参与教研活动次数、班级活动次数等。

另一方面,地方中学应该积极建立实习生工作室,构建实践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实习生与学校教师队伍团体之间的理论交流、思维碰撞和经验分享,进而在学习共同体内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与教育科研氛围,并搭配教育身份、学科差异、学段差异等障碍,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能够增强学习成员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时,实习生工作室的搭建,还可以为师范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场所,便于他们及时将自己职业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向专家咨询或向他人求助,更好地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而提高在中学实习与实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四)教师自身要树立“卓越教师”的职业发展动机和理想

首先,师范生以及中学在岗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在内心真正坚定和热爱教师职业,做好应对教育工作挑战的各项准备,同时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底线。如师范生在职前阶段就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性,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这份职业,坚定自身教育信仰,积极承担教育责任,而在进入教育工作岗位后要对教师职业的劳累性、复杂性有充分的准备,避免出现职业倦怠和消极怠工,真正做到不忘从教初心,方得教育始终。

其次,要想真正成为卓越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因为教师的专业化发生是无止境的,中学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也处于持续的发展变化当中,所以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仅要积极学习教育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技巧,还要对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心理、艺术等学科知识进行广泛的涉猎,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避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在不断的学习、反思中实现自我进步和提高。

再次,要树立综合学科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自古以来,教师职业的显著属性就体现在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考以及立德树人上。这是教师的本职任务,也是学生最大的需求所在。作为新时代的卓越教师,知识的储备必然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学科观念,尤其是像语文、艺术等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贯通和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有效拓宽教书育人的思维视角,构建更加精神、生动的教学课堂[8]。

此外,教师在中学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上,要不断的完善个人的教学技能,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完善个人的综合教育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教学看成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在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锤炼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同时,要积极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开展常态化的说课和演课训练,加强横向对比与纵向联系,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缺陷,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当然,教师还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见习、实习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要认真地向专家学者学习,向现有的卓越教师成员学习,以便不断增加教学技巧和育人经验,走在迈向卓越教师的正确道路之上。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因素,需要以立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为目标,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与协作,通过整合政府部门、师范院校、地方中学等教育资源和培训理论,共同探索卓越教师服务的协同化培养策略,丰富中学教师队伍专业化素质发展的成长路径,促进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专业素质、师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拓宽卓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空间,为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师范院校卓越
教师作品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0年“读中国、看世界”阅读主题征文启事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