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谈《我家那闺女》的多层凝视

2020-02-24 19:48郑广鑫
视听 2020年12期
关键词:观察员婚恋真人秀

□ 郑广鑫

近年来,观察类真人秀已经成为热门的节目形态之一。纵观国内,从以单纯观察类真人秀形式开始,到以户外/室内真人秀+演播室观察的情感观察类节目《心动的信号》《女儿们的恋爱》《我家那闺女》《妻子的浪漫旅行》等,均以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元素为主题,通过演播室观察的形式,最终呈现出恋爱或者亲子等关系。这种节目样态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在达成与观众共情和控制节目舆论导向上更具优势。

在《我家那闺女》中,节目将多种观察视角置于一个画面中,包括父亲视角、观察员视角以及观众视角,三者共同观察“女儿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情感生活状态。从节目内容来看,虽然是对女儿们的真实生活进行展示,但更多是对当下社会青年的独居群像以及代际交流进行深刻解读,对女儿们的生活进行剖析与修复。在观察的同时,观察员们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更加深刻地展现出女性的价值与女性的自我实现。因此,在多重凝视下,“女儿们”完成了一系列的自我审视与行为规范,更加立体多元地呈现出她们的日常生活,让观众认识的同时也让父亲了解到女儿的内心。

一、父亲视角:男性角色凝视

西蒙·波伏娃曾在其著作《第二性》一书中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①“女人是由男人决定的。……男人是主题,是绝对的,女人是他者。”②也就是说,女性的“他者”地位总是和她的总体“处境”息息相关。节目虽然呈现的是独居女性的日常生活,但不可避免地展现出“女儿们”在父权意识下的处境以及如何面对生活。当父权体制这种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时,就会诞生某些特权,比如控制欲、占有欲、支配欲、压制与被压制等。当观察员与父亲们探讨女儿们的婚恋问题时,各位父亲回答基本一致:“女儿们必须要结婚,必须要生孩子”。其实这充分表明,在父亲们的眼里,女性结婚生子是其人生必须要经历的事情。自古以来,这种传统思想植根在社会体制中,女性婚姻是这个社会永恒的话题。

“在父权制社会中,对女性来说,一方面要接受男性中心观念,接受男性世界的既定的法律和习俗,这导致了男性—主体对女性—他者的支配关系。”③由此可见,女性丧失了主体性,这意味着她们要接受其他男性为她们制定的真理和法律。在节目中,乒乓球运动员郭跃表示自己从小生活在“批评式”教育中,父亲对自己也有严格的要求,即使在饭桌上也有非常多的规矩。这些规矩使女儿在父权制生活中逐渐压抑自己,从而与父亲产生隔阂。当父亲出门时郭跃表现出兴奋起舞、放飞自我,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举动,却是她内心深处的释放与解压。

二、观察员视角:客观角色凝视

区别于父亲视角下的凝视,观察员所代表的是以更加客观的视角观看父女二人之间的关系。《我家那闺女》节目中再现了当代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六位独居女性的真实生活。不论是泡脚养生拼积木,还是素颜出镜毫无顾虑等情景,都是真实且能成功戳中当下年轻人内心深处的画面。《我家那闺女》所关注的是大龄女性婚姻问题、代际沟通矛盾问题、女性职场工作问题及独立女性自我认知问题,本质上是在探讨女性话语在家庭及社会关系中的建构以及与父权话语为代表的多种话语协商从而达成共识的过程④。当谈到将“父母、孩子、伴侣、自己”进行排序时,观察员们从自己较为客观的角度出发,将内心想法和情感经历表达出来,各抒己见。当听到焦俊艳的答案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时,虽然父亲们对于这个答案是不理解的,但观察员们却表达出她们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是新时代下“非标准幸福”的独立思考。不仅没有规避刻板印象,反而通过大众的刻板印象表达了她们的内心想法。

此外,节目利用“真人纪实”的第一现场,用镜头记录下明星真实的日常生活,不论是宅家泡脚,还是点外卖,抑或是相亲、约会这样的环节,记录的也是身处其中明星的真实反应。观察员针对明星真实的反应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原来明星跟我们一样的,也吃麻辣烫的啊。”当父亲们不留情面地吐槽与爆料时,观察员从中作为调和剂,缓和节目气氛,从更为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解释问题。

三、观众视角:主流角色凝视

福柯曾在《规训与惩罚》中对观看与权利的关系进行阐述:观察者被权力赋予“看”的特权,通过“看”确立自己的主体位置;被观察者在沦为“看”的对象时,也体会到观察者眼光带来的权力压力,通过内化观者的价值判断进行自我物化⑤。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被观察者将观察者对其的凝视作为评价自我的标准,从而规范自我行为。社会中女性往往充当被观察者,她们注重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与议论,依据别人的判断改变自己。

节目大部分时间聚焦到了婚恋问题上,婚恋问题是社会永远的痛点与热点,女性的婚恋更是讨论的焦点。观众在明星的独居生活中完成自我投射,寻求共鸣。不论是父母的催促、亲戚的劝导,还是生活中朋友的“狗粮”,这其实都反映出某个时刻的“自己”所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观众又可以在明星的婚恋中汲取糖分,不管是节目制造的“假CP”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夫妻”,只要够甜,就可以成为当代单身青年的情感寄托。

节目选择以“女性逻辑”为主导,借助演播室中的观点交流,传输一些正确的婚姻恋爱观,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规避了过于娱乐化、无意义的内容走向,让综艺节目有了全新的表述空间和服务功能。《我家那闺女》节目中观众可以看到主持人吴昕“敷最贵的面膜,熬最深的夜”的独居情景;可以看到奥运冠军傅园慧参加家庭聚餐时无法应酬亲戚而逃离餐桌的尴尬情景;也可以看到演员焦俊艳早晨9点赖床不起、素颜出门着装随意的生活场景。观众通过写实性的镜头“这就是我本人”的代入感,从而在节目中找寻自我,将这种凝视内化于心,同时也是对自身做一参照,观察自己是否存在节目中呈现的问题。

四、结语

情感观察类真人秀只聚焦婚恋问题是不够的,婚恋是痛点,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之一,但绝对不是全部。我们应当消除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将传统观念中的“景观”逐渐打破,从心底里真正接受。情感观察类真人秀的成功,其实不是传统照本宣科式地灌输理念,而是通过与嘉宾、观察员的深刻探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彼此多沟通、多了解,从而促成社会信息的流动。这种让个人在保持自身个性的同时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的做法,使节目更富有建设性。

情感观察类真人秀着力探讨一种独立个体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的存在形态,探究以何种方式、何种个性保持自我。总而言之,观众在观看情感类观察真人秀的同时也看到了独立女性的价值所在,在满足观众窥探欲的基础上,体现出新时代下女性的个性与形象,进而引领更加积极昂扬的社会风气,实现健康发展。

注释:

①[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 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09.

②[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Ⅱ[M].郑克鲁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9.

③刘慧敏.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与女性的自由与解放——浅析波伏娃的《第二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39-40+48.

④杜子璇.符号化的日常生活:观察类真人秀传播范式研究——以《我家那闺女》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07):112-114.

⑤洪雪花,马全振.凝视与反凝视——安妮·塞克斯顿诗歌的女性主义解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102-109.

猜你喜欢
观察员婚恋真人秀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中国品牌观察员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跨国公司缘何败走美页岩气市场
产业西移不单单等于空间转移
南京:征微博廉政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