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顿大学“自由的堡垒”

2020-02-24 07:10思淼
百科知识 2020年3期
关键词:莱顿荷兰大学

思淼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与海牙之间的古莱茵河畔,有一座美丽小城—莱顿,其面积有23平方千米,人口11.7万人。莱顿曾是17世纪欧洲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不过,让其傲立于历史名城之列的,主要是因为那里的莱顿大学。

荷兰第一所大学

作为荷兰第一所高等学府,莱顿大学的创建和发展都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16世纪上半叶,荷兰被西班牙统治,全国尚无一所大学。1568年,荷兰人为争取独立展开了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八十年战争”。

1574年正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时期。那年夏天,西班牙军队包围了莱顿城,切断了城内的物资供应。虽然形势万分危急,但莱顿市民毫不畏惧,拼死抵抗。他们在饥饿中苦等援军;不料,这一等就是数月时间。其实,接到求救消息的荷兰民族领袖威廉·冯·欧朗叶亲王一直在积极部署营救行动。他计划戳破莱顿周边的堤坝,让舰队随着涌入的海水直抵莱顿;只是苦于风向不对,即便戳破大坝,也达不到预期效果。直到10月初,秋风来临,机会才终于来临。大批援军赶到,围城的西班牙军队仓皇而逃。

1574年12月,威廉·冯·欧朗叶亲王向荷兰政府提出创办大学的建议。为表彰莱顿市民抵抗西班牙军队的英勇表现,政府将大学选址在了莱顿市。

1575年2月8日,莱顿大学正式成立。莱顿大学与荷兰皇室关系密切,依据传统,该国皇室成员均要在莱顿大学接受教育,荷兰现任国王和已退位的女王均是莱顿校友。

莱顿大学将“自由的堡垒”作为校训,用以铭记莱顿市民反抗侵略、争取自由的不屈精神,体现对学术自由的坚守。

城校浑然成一体

莱顿大学历史悠久,它所在的莱顿市同样是一座古城:922年见于记载。12世纪,城市环绕城堡发展。1266年建市。16世纪时成为荷兰最大的城市。17世纪的古老建筑有不少保存至今。

荷兰地势低洼,整个国家有多条人工运河相互串通,以便将积水引到海里。莱顿城也不例外,市内运河纵横交错,是荷兰仅次于阿姆斯特丹的水道纵横的古城。运河让莱顿有了灵气,也让城市拥有了各式各样的船和桥。要游览古城,首选当然是乘坐木船沿着河道领略两岸风光。运河两岸多是整齐、别致的3层楼房,其中不少已有几百年历史,红砖配以黑瓦,古色古香。屋门前有花园,整齐的木栅栏里开满鲜花。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恬静宜人。

初到莱顿,如果不经人指点,你或许找不到莱顿大学。因为这所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学校的130多座建筑遍布城市各处,融入其中,与城市浑然一体。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身处莱顿,才能真正理解莱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学城”的原因。运河边的某幢老建筑也许就是大学的教学楼,行色匆匆的路人说不定就是赶去上课的大学生或是教授……莱顿大学现有师生2万余人。这意味着,对全市人口只有区区11万人的莱顿来说,几乎每5个人中就有一位莱顿大学的师生。

事实上,莱顿这座美丽的小城就是以莱顿大学为中心展开的。莱顿大学的建筑代表了整座城市的建筑风貌。那些古老的建筑与莱顿老城区一带的哥特式教堂、市政厅一样,在结构和装饰上并不以华丽取胜,而是朴实无华,透出一种安静祥和的美。

大学在于有大师

创建之初,莱顿大学以加尔文派最高级的教育机构—日内瓦学院(日内瓦大学的前身)为典型,以教授管理为中心,进行集中教学,设立了文、法、神、医四个学院,是当时学科比较齐全的综合大学。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下,莱顿大学在指导思想、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内容、科学研究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学者和学生前来任教和学习。到17世纪初,莱顿大学已成为有国际影响的自然科学和医学中心,是欧洲知识界的翘楚。

师资水平是决定学校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建校伊始,莱顿大学就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不惜花重金从欧洲各国网罗人才。1578年,歐洲重要的人文主义者利普西斯来此任教,莱顿大学因而渐渐闻名于欧洲知识界;1579年,法国法学家多耐吕斯从德国海德堡来到这里;1582年,《草药书》作者多多纳斯离开维也纳宫廷,到莱顿大学医学院授课……正是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师们为创办伊始的莱顿大学搭建起包括语言学、医学、天文学、自然科学在内的一系列学科框架,并很快使莱顿大学发展成为欧洲一流名师的汇聚之地。

莱顿大学的医学专业很有影响力,1589年,保夫在莱顿大学进行了第一次公开解剖与讲解。这在当时不仅是科学研究上的伟大尝试,而且在观念上无疑是对神权的挑战。3年后,根据保夫的设计,学校为解剖学专门建成了一个类似罗马竞技场的圆形阶梯教室,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在场的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看人体解剖的全过程。当时欧洲其他老牌大学还没有这样的设施。

1594年,植物学家科鲁西斯亲自为莱顿大学建立了一座植物园,收集的植物在当时就达到1700多种,后来又发展到3000多种。彼时的欧洲只有5所院校拥有用于植物教学的植物园。

莱顿大学的医学研究更多地向自然科学靠拢是从布尔哈芬开始的,他本人既是一个医学家,也从事数学、力学和静力学研究。各国学生涌向莱顿,拜他为师。布尔哈芬编写的医学教材和化学课本被欧洲各大学所采用,他因而享有“欧洲教育大师”的美誉。

1633年,莱顿大学建起一座小型天文台,医学教学也开始同临床相结合。在这里,神学的主宰地位让给了科学。这标志着,莱顿大学由中世纪大学迈入了近代大学的行列。

17世纪,荷兰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强国,莱顿大学也在多个领域达到那个时代的顶峰,出现了被誉为“欧洲教育大师”的布尔哈芬、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和惠更斯这样的科学巨匠,语言学是它的传统著名学科,法学亦蒸蒸日上……1765年出版的《法国百科全书》称:“莱顿大学是欧洲第一流的大学。”

18世纪中叶后,莱顿大学在欧洲独一无二的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到了19世纪下半叶,莱顿大学以崭新的姿态再次跻身于世界著名学府之林。其物理学的崛起,造就了“莱顿物理四杰”—范德瓦尔斯、开默林‐昂内斯、洛伦兹、塞曼,他们是1901~19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开默林‐昂内斯为学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低温物理实验室,至今它仍是世界低温物理研究中心;爱因斯坦在莱顿大学担任了26年的客座教授……这一连串光辉夺目的名字代表了莱顿大学辉煌的历史与成就。

在人才招募上,莱顿大学从来都是不拘一格的。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范德瓦尔斯原是莱顿市一家印刷厂的工人,业余时间自学成才。当年,学校物理系领导人莱克教授慧眼识金,力荐他进入莱顿大学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范德瓦尔斯也不负众望,为莱顿大学赢得了声誉,扩大了影响。

学术繁荣在开放

莱顿大学自身就是莱顿人在追求自由、反抗西班牙的统治中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它从创办起就与其他大学进行着自由的学术往来,正是这种自由的学术气氛给斯宾诺莎和笛卡尔等哲学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也为莱顿大学留住了人才。

与此同时,荷兰对外贸易的传统对莱顿大学的国际合作交流亦影响深远,面向全球是其办学指导原则之一。莱顿大学加入了欧洲研究型大学同盟,与欧洲其他顶尖高校进行基础研究方面的全面紧密合作。目前,该校已参与全球40余个国家学术机构的相关研究,并与多国的一流大学达成合作。如,莱顿大学参加了我国上海浦东地区的合作创新计划,该计划的研究重点在生命科学、信息通信技术和新材料领域;莱顿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合作已开展近30年,两校间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中荷两国间的文化与教育合作。

在荷兰国内,莱顿大学同样建立了多领域伙伴合作关系:与鹿特丹大学联合设立荷兰西南地区医学遗传学中心,由医生和研究人员共同对由于基因材料损伤或突变形成的如遗传性疾病、癌症、老年病等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研究。如今,莱顿大学医学中心既是世界一流的医学研究中心,又是荷兰最大的医疗机构,特别是在免疫学、器官移植、基因和传染病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正是这种自由开放的办学思想,让莱顿大学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果,莱顿大学的低温实验室创造了只比绝对零度高千分之一度的低温,因而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冷的地方”。该实验室还第一次实现了氦的液化以及发现了金属中的超导现象。

莱顿大学还是欧洲的汉学研究中心,这里是荷兰唯一设有汉学专业的大学,其汉学传统已有百年,成就了许理和、施舟人等欧洲汉学名家,创办的汉学刊物《通报》至今连续发行,未有中断。作为荷兰唯一的中文图书馆,其汉学院图书馆的藏书量居欧洲各国中文图书馆首位。

历经几个世纪风雨的莱顿大学如今不仅拥有一大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实验室和研究所,而且拥有一支训练有素、实力颇强的科研队伍,在自然科学、医学、社会与行为科学、法学、艺术及文学等研究领域仍执世界之牛耳。

20世纪上半叶,受战争影响,莱顿大学几乎停止了发展。“二战”后,随着荷兰经济的重新振兴,莱顿大学又步入飞速发展的时代。目前它已发展为九大学院,分别是哲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宗教学院、考古学院、人文学院、数学与自然科学院、社会学与行为科学院、创作及表演艺术学院,有50个系、150多个专业、11个核心研究领域,有超过40个国家级或国际级研究机构在学校设立。

在过去近5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莱顿大学培养出了众多英才,包括现任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在内的10位荷兰领袖、16位诺贝尔奖得主(洛伦兹、爱因斯坦、费米等)、9位外国元首(包括美国第6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以及两任北约秘书长等)都曾在莱顿大学以求学、任教等方式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荷兰的大学小而精,虽使用大学之名,但往往每个学校只发展几个学科。莱顿大学以人文、法学和医学见长,商学和工科则未成规模。因为走精尖而非综合路线,荷兰的大学在国际大学的排名中并不占优。即便如此,荷兰的研究型大学在国际学术排名中的表现依然不俗。荷兰政府曾经有意推动莱顿大学与其他两所大学合并,组建一所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并沿用莱顿大学的名称,但该计划最终没有实现。因为荷兰人坚持认为,大学就应该“小而精”,不应该成为“巨无霸”。

猜你喜欢
莱顿荷兰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每一个用心浇灌的梦想都会盛开艳丽的花朵
骑行荷兰羊角村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
荷兰医保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