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生育与遗传学研究

2020-02-24 07:14任鸿军
健康大视野 2020年3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学女性

任鸿军

【摘 要】 强直性脊柱炎(AS)为高度遗传倾向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相关研究表示,HLA-B27基因和AS的强相关性。但是目前有大量研究表示除了HLA-B27基因之外,可能还有其他MHC类与非MHS基因和AS相关。本文对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生育和遗传学进行研究,为其诊断、预防与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 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生育;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193-01

强直性脊柱炎(AS)指的是将骶髂关节与慢性脊柱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青壮年,多发于男性,男女发病率差异比较大。相关研究人员表示,两性之间的发病率不同,并且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有研究指出,和妊娠、职业等具有密切关系,并且与环境、性激素也有关系。

1 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研究

目前,女性强直性脊柱炎(FAS)发病几率在不断的上升,备受医学工作人员的关注。因为强直性脊柱炎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相关性,大量研究学者开始针对男性或者女性的强直性脊柱炎进行研究。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比男性强直性脊柱炎(MAS)发病晚,病情比较轻,缓解期有时候达数年。FAS多见于腕肘等外周关节肿痛,很少受累于整个脊柱,耻骨联合受累比MAS要多。在发病过程中并不会存在X线异常,女性骶髂关节解剖和性激素特点使骶髂关节病变体为炎症阶段,少见于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受累主要表现为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骨附着部位炎症、骨化、纤维化,骨量和同个骨重建单位中骨构成和骨吸收平衡具有密切关系。女性雌激素水平与骨代谢具有密切关系,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与骨质疏松、骨量降低具有密切关系。另外,因为FAS患者的发病比较晚,并且病情比较轻,早期患者比较多,会被临床医生忽视误诊,导致错过治疗最佳的时机[1]。

2 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生育与遗传学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为免疫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了患者健康。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用药会影响到女性患者的卵子和胚胎发育。假如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之后可以备孕,但是要定期的复查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

一般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和感染、遗传、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等具有密切关系。目前研究手段不断的改进,AS遗传学也具有较大的突破。除了HLA-B27之外,還有其他MHC、非MHC类基因。目前对于不同人群实现全基因组扫描,发现了与AS相关基因位点,大部分的易感基因连锁作用和AS遗传基础相关。Carter等人研究表示,染色体1q、3q、5q、9q、17q、19q都和AS存在显著连锁关系,2q、10q、16q、22q为潜在易感位点。Laval等人对非MHC基因在染色体16区域进行了明确[2]。

AS易感基因包括HLA-B27、HLA-B60、HLA-DRB1、肿瘤坏死因子α、热休克蛋白70。HLA-B27为AS相关基因中最强和最典型的,HLA-B27基因为人类MHC-Ⅰ 类分子在B位点中的地位基因处于6号染色体短臂中。AS患者中HLA-B27阳性率为90%,HLA-B27阳性患者AS概率处于5%以下。HLA-B27的等位基因亚型一共有四十多个,B2705为其他亚型变体母体,和AS发病具有密切关系。

HLA-B60属于MHC-Ⅰ 类基因,相关研究表示B60(+)/B27(+)个体的患AS危险性要比单独B27(+)高3-6倍。我国学者研究表示,B60(+)/B27(-)提高了AS危险性,表示B60也是独立AS易感基因。

HLA-DRB1为MHC-Ⅱ类分子,具有α和β亚基,主要表达在多种免疫细胞中。Brown等人研究表示,HLA-DRB1和AS为强相关,此种关联性在B27中独立。对于B27(+)AS人群研究表示,HLA-DRB1*08为AS显著易感基因亚型。我国学者在中国研究中对此结论进行证实,并且指出了HLA-DRB1*09基因具备保护作用[3]。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位在6p21.3,为MHC-Ⅲ类基因,参与到多种终身免疫性疾病中。部分研究也表示,TNFα和AS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是并不是独立易感基因。易感位点等位基因变化会对相关位造成影响,相关研究表示TNFα-238A为保护因素,-238G可能参与到AS致病过程中。

热休克蛋白70(HSP70)属于主要应激蛋白,HSP70基因处于6号染色体中的MHC-Ⅲ类基因中,主要包括HSP70-hom、HSP70-1、HSP70-2。相关研究表示,AS患者和正常患者对比分析,HSP70-1、HSP70-2基因型存在差异,HSP70-hom基因型没有区别。另外,HSP70多态性和AS关联并不是独立的。

相关文献表示,其他因素也和AS相关,比如白细胞介素-1、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等,但是需要进一步的证实[4]。

3 结束语

过去在对某类疾病病因与生物学标志物探索过程中,都是基于某假设前提中驱动开展。但是在具备强大功能生物筛选技术发展中,研究人员能够随机筛选,比如蛋白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目标为转录子、基因、蛋白质系统、信号转导系统。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尤其是准备标准、数据分析方面,基因芯片筛选技术成为主要筛选技术。目前,国内已经有单位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基因金属蛋白酶-3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筛选,表示可能为AS发病候选基因,国外也有相似的报道。相信之后,对于AS遗传学研究机制会有更多全新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彧. 强直性脊柱炎免疫遗传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医学, 2019, 26(1):117-121.

[2] 温俊茂, 李佳颖, 陈鹏,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11):147-149.

[3] 周芹, 刘勋. IL-23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意义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J]. 现代医学, 2017(2):229-233.

[4] 汪廷祥. 强直性脊柱炎多学科联合诊疗的临床研究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4):184-184.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学女性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强直性脊柱炎X线特点与发病年龄和HLA—B27的关系
关于益赛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分析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表遗传学几个重要问题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