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优势分析

2020-02-24 07:14臧红梅
健康大视野 2020年3期
关键词:优势分析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

作者简介:臧红梅,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120长辛店急救站,急救站站长,副主任医师,主要工作领域和研究方向为院前急救和急救管理

【摘 要】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治疗的优势。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按照送院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由120救护车送院救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家属自行送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急救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病率及死亡率较观察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是急性脑卒中专业治疗的重要环节,及时的院前急救能减少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后遗症及死亡的发生。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优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21-02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是神经科常见的脑血管急症[1,2]。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窄,患者常在家中或者工作场所等不具备救治条件的地点发病,如不能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差。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治疗是挽救生命、降低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必要环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经院内急诊CT或MRI确诊纳入。根据送院方式不同分为两组,120救护车送院救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家属自行送院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构成: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58.2±7.5)岁;出血性卒中20例,缺血性卒中60例;合并冠心病25例,高血压35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构成: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57.1±7.3)岁;出血性卒中16例,缺血性卒中64例;合并冠心病30例,高血压26例,糖尿病1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既往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方法

1.2.1 急性脑卒中临床表现 突发非创伤性颜面及上下肢麻木、沉重、笨拙或者无力,尤其是单侧肢体更为严重,单侧面部麻木或发生口角歪斜,语言功能障碍或理解能力降低,单眼或双眼模糊或视力丧失,平衡障碍或视物旋转,双眼向一侧凝视,严重呕吐及头痛,烦躁,抽搐等,存在上述症状合并意识障碍。

1.2.2 院前急救措施 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车组在接到120派车电话后,2min内迅速出诊赶赴现场,结合患者既往史病、家族史等情况,综合考虑主诉、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血糖等辅助检查,快速做出初步诊断,并立即给予现场救治、转运途中监护、院前院内衔接全过程的急救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意识尚清醒者适当抬高头部,昏迷者去枕平卧并将头偏向一侧,对怀疑脑出血者抬高头部30°左右减轻脑水肿,转运途中尽可能固定头部避免震荡。②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而窒息,防止舌后坠,随时准备吸痰及口咽管通气。转运途中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情况。指测血氧饱和度<90%,呼吸抑制者静脉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必要时采用人工通气。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对高血压和可疑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尽可能避免患者有意识时气管插管,以免导致血压突然升高,颅内压增高致脑疝形成[3]。③降颅压,给予速尿40㎎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滴注。血压>200/110mmHg时考虑降压治疗[4],硝普钠0.5ug/kg·min使血压下降10%-20%。对烦躁不安、抽搐者给予安定10㎎缓慢静脉滴注,或鲁米那0.2g肌肉注射。对应激性溃疡者给予奥美拉唑40㎎稀释后静脉滴注。④转运途中,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持静脉通道通畅。⑤与急诊脑卒中团队取得联系,建立院前院内衔接的绿色通道,必要时直接行CT或MRI检查确诊,缩短救治时间减少脑组织损伤[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治疗效果,其中急救时间包括从患者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从发病到院内专业救治时间;急救治疗效果包括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病、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时间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从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和院内专业救治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时间较对照组急救时间明显缩短。

2.2  两组急救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救治后神经功能后遗症及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是人类首要的致残疾病,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国2013年的数据[6]显示:40歲以上患脑卒中的人群高达1036万人,2011年我国40岁以上缺血性脑卒中标化发病率约230/10万,新发人数约为200万。2010年北京120执行的院前急救出车任务中,脑血管病患者占成人患者疾病构成的第三位[7]。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有着严格的时间窗,其救治成功率与救治时间有着密切关系。有研究发现尽早实行院前急救,对患者进行早期干涉,可以提高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院前急救包括120电话接听与受理、急救人员出诊、现场救治、监护转运、院前院内交接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资料分析表明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猝死的发生。降颅内压、纠正血糖要规范,控制血压要合理。腦卒中由于颅内压升高,机体通过反射和升高血压来保证有效的脑灌注,因此患者血压降至与发病前相比略高即可,过分降压可诱发颅内低灌注或脑梗死。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反应使体内高血糖素大量释放血糖升高,而血糖浓度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适量使用胰岛素将患者血糖维持在6-9mmol/L水平。

院前急救医生的专业判断与目标明确的转送医院可以减少就诊时间延搁,使此类患者能够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得到最有效的专业处置。众所周知脑梗死患者超早期的溶栓治疗,以发病3-6h内疗效最佳。循证医学实践表明,在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口内治疗,时间与疗效呈正相关性。

脑卒中的急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院前、急诊、病房。北京天坛医院的王伊龙等提出脑卒中治疗教育工程(Stroke Treatment Education Program ,STEP)的概念,并强调为了更好地治疗脑卒中,重点应放在将院前、急诊和住院治疗联系起来。院前急救的目的在于及时有效的救治入院前的急危重症患者,并将患者及时转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需要专业急救团队完成救治任务。因此,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立多中心,多部门的急救团队,加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是急性脑卒中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间的有力保障。同时需加强社区慢性病的预防治疗,进一步促进社区家庭急救常识的普及教育。从而提高全民应对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智鑫,何明丰.脑卒中急诊院前急救的早期快速识别[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0):25-26.

[2] 朱瑞红.脑卒中的现代诊断和急救处理[J].医学创新研究,2006,3(9):27-28

[3] 王红军,侯亚利,聂亚勇.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若干问题的讨论(56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4):27-28.

[4] 王俊梅,王哲,袁钰贵.急性脑卒中规范治疗模式的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2):90-91.

[5] 王翠兰,张洪斌.中国卒中单元的模式探讨.医学与哲学,2005,26(20):9-11.

[6] 健康报.我国脑卒中患者底数首次摸清.(2013-05-06).http://www.jkb.com.cn/Html page/36/363038.htm  docid=363038&cat=0D&s Key Word=null.

[7] 李智红,于海玲.2010年北京市120院前急救成人患者流行病学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43-44.

猜你喜欢
优势分析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
大众化教育的篮球教学中优劣势分析研究
水路运输低碳模式发展浅谈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脑卒中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浅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