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山路东段街道活力再生设计研究

2020-02-25 07:35王硕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山路沙市业态

王硕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1 历史沿革及现状

沙市中山路因水运而兴,紧靠长江荆江大堤,西起大湾东至江汉路,全长1400m。于1932年初在原刘家场、三府街、拖船埠、青石街4个路段基础上改造修建,4月竣工,名为中山大马路,简称中山路。中山路商业云集如老同震赤金铺、老天宝银楼、好公道酒楼等等一大批百年老字号,成为当时不折不扣的江汉平原第一街。

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逐渐取代水运,沙市的城市中心也随着北京路与江津路的修建逐渐北移,中山路活力日趋衰落。1999年修建的沙隆达广场将完整的中山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全长630m,于2004年改建为步行街,拆掉了大量明清、民国老建筑,现在只留得邮政局大楼,却也未得到利用而被封存保护起来。

中山路东段于二十一世纪初进行过开发改建,但是与改建初衷不同的是,由于缺乏准确的市场评估、功能定位、加之拆迁过程中人口流失以及交通可达性、便利性等限制,使得现状街道已然在市场的选择下成为当地的五金电器市场。大拆大建使得人口密度降低、五金市场业态单一、交通混杂缺失规划、建筑立面和街道设施因缺乏维修而显破败,中山路失落空间可见一斑。

2 可行性研究

2.1 公共政策要求

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逐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安排建设用地。通过维护加固老建筑、改造利用旧厂房、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1]。在《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历史建筑保护及历史街区划定中,将中山路东段的沙市邮局及北邻胜利街区划入保护范围。中山路东段街道更新改造及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亟待进行。

2.2 城市记忆诉求

城市记忆是由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的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是传承城市文化,推动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老沙市人心中的中山路,一直作为沙市辉煌时期的象征存在,面对现在的失落空间,人们一方面认同中山路无法恢复昔日荣光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又对中山路街道活力的再生怀存希望。

2.3 区位发展需求

在区位发展层面,中山路东段可以与沙隆达广场、北京路、大赛巷、江汉路、胜利街等商业旅游及历史文化街区构建起完整循环的行为流线(见图1)。一方面可以满足沙市旅游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土地资源整合及优化公服配套,打造公服设施完善的商业旅游发展片区。

图1 中山路东段区位关系图

3 街道设计策略

正是人与人活动在街巷空间中相互交织的过程,催生街道生活的多样性,使街道获得了活力。此外,还提出了街道活力四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即混合的基本用途、小的街道、不同年代的老建筑、人口的充分聚集[2]。

3.1 街道空间塑造

朱文一将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型概括为以院落形式为主的“边界原型”及以街巷空间为主的“街道亚原型”[3]。院落的内向性及其内外分割性易使空间内居民形成内聚的心理合力并对街道场所的营造产生正向引导。通过提取胜利街区传统沙市民居围合天井的建筑元素(见图2),提出中山路东段院巷空间的建筑形式,可以与胜利街保留的历史民居建筑形成良好共生关系,既可以展示沙市特色风貌,又保留沙市记忆(见图3)。

图2 沙市民居建筑符号图

图3 院巷空间平面关系图

院巷空间,即对中山路东段沿街建筑做单元划分,每单元以原有建筑为基础做多层院落式建筑改造,改造部分以外廊连接的小户型公寓为主。各院落单元构成中山路东段新的围合关系,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保留商住混合模式,沿街巷底层为商业,商业以上为居住。围合式的院落在空间尺度上更宜形成充满活力的居住生活氛围,街巷纵横的交通也更易对商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认为现代人为建造美好城市所做的尝试完全是失败的,与那些自发自建的城市街巷相比缺少了太多生活的情趣[4]。对于中山路东段的改造同样希望为使用者留有适度的自建空间,在满足安全、卫生、美观的原则下,可以随着岁月行进形成独具街道特色的自建社区。

3.2 安全绿色交通

安全绿色的街道交通环境是街道活力营造的重要前提。在交通规划方面,建议采用时间管制下机非分离的交通组织形式,街道地上空间在规定时间段内只允许行人及公共交通通行,对地下空间进行充分利用,机动车辆通过街道两端车行出入口进入地下通行,并在地下设置与各单元院落相连通的地下停车场,以满足人流、物流流通及停车需求。既满足了行人的安全可达,还能改善交通秩序。

在公共交通设计方面,宜将公交站点、共享单车停放点等与街道主要设施节点及开放空间结合布置,以强化交通联通性,保证行人无障碍及可达性,为吸引构成影响街道活力的人流提供保障。

3.3 功能业态混质

街道业态在空间整合度适中的基础上采用客流引导与居住生活混合的业态形式,在编制片区详细规划过程中,增加兼容性功能比例,在开发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功能配置比例,既要满足公服配套的比例要求,又要做到街道业态的有机混质。

适度的业态混质,有利于形成街巷空间中需求和居住行为的多样化,形成不同形态的生活居住空间、人口结构等等,避免街道社区的单调,居民也得以交换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工作心得,增加生活的接触层面以及人生体验,从而为街道活力的丰富多样提供稳定保障。

3.4 风貌文化营造

在街道活力再生的改造过程中注重对沙市历史风貌与文化的提取与应用,独具沙市中山路特色的风貌文化有利于形成自身品牌,增加街道识别性与吸引力,以吸引人口集聚,增强街道活力。在保留现状街道尺度、完善街道基础设施、增加中山路街道历史人文风貌的交互性,对街道中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再利用等方面,具体对街道风貌文化的营造提供探索路径。

文化营造需要以不同阶层居民、游客聚集所形成的包容性为基础,院巷空间的改造希望将居住部分以廉租公寓的形式租售给如周边白领、毕业大学生、外来工作者、街道商户等群体。有利于构成街道层次丰富的人口结构,提高街道活力。

4 结语

沙市中山路作为曾经的沙市市中心,承载了太多沙市居民共同的城市记忆,现状的失落空间成了沙市历史遗留的疮疤。中山路作为沙市对外展示城市形象、对内凝聚城市发展合力的重要窗口,其街道活力再生的改造亟待进行。就设计策略而言,笔者从独具沙市风格的院巷空间塑造、安全绿色的街道交通组织、功能业态的混质、历史风貌及文化的营造等方面的提供一种街道活力再生的探索模式。但是中山路的改造仍需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分门分类进行精细化设计与管控,最终使中山路重现往日活力,成为沙市新都心。

猜你喜欢
中山路沙市业态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庆祝建党100周年
党的100年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路小学学生作品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路小学学生作品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无人机告白
春和楼:中山路的坚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