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觉云间梦

2020-02-25 09:30王召强
师道(人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松江备课组二中

王召强

我在松江二中工作的十年期间,听到过的最悲凉的一句话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时光荏苒,记忆模糊,我已经忘记这句话具体是谁讲的了,只记得好像是因为某个老师调离了松江二中。我当时没怎么留心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没想到多年以后它依然印刻在我的脑海里,而且也应验在了我的身上。因为在松江二中工作了十年之后,我也成为了一名流水的兵员。

现在想来,我是在最不应该离开松江二中的时刻离开的,真的是愧对松江二中对我多年的悉心栽培。2013年已是我在松江二中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我早已摆脱了对市区繁华生活的迷恋,对松江这个正在飞速崛起的城市早已形成了深深的文化认同感。2009年小儿在松江妇保医院出生之际,在走到办理出生证明的窗口之前,我预先给他起好的学名是 “王岱宗”,以示不忘祖籍山东之意。但就在我排队办证的那一瞬间,我灵感突发,改掉了其中的一个字,换作 “王岱松”,以示其乃祖籍山东的新松江人。此前我一直对 “王岱宗”这个名字不大满意,但就是想不出可以替换的字眼。现在,我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真是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啊。办好他的出生证明,我赶紧回到产房,告诉内子这个好消息。内子欣然同意了我这个临时起意。

数年之后,小儿每每娇嗔地问起 “我到底是山东人还是广东人啊”这个问题,我都会狡黠地答曰:“爸爸是山东人,妈妈是广东人,但你是松江人。”因为一则按照国际惯例,出生地在哪里,就应当算作是哪里人。二则,我希望他将来无论前往何方,都不能忘记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故土。虽然我在松江客居的时间不长,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早已把松江当作我的第二故乡。我在松江二中工作期间,曾经戏仿王小波,撰写过一篇同名散文 《我的精神家园》,在文中把华东师范大学看作是 “我的精神家园”,时任松江二中副校长的俞老师在读过之后略带玩笑地说: “你什么时候写一篇关于松江二中的呀?”没想到竟成为我今日作此小文之最早因缘。

我在松江二中工作的前两年,的确有些苦闷,因为同窗好友或于母校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或星散于市区各地,彼此之间很难互相走动。一时之间,故交零落而新友索然,因此顿生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之感。但是自第三年起,情况就迥然不同了,学校为了保险起见,没有让我直接跟着所在备课组上去执教高三,而是安排我重回高一备课组,从头再来熟悉一遍教材。虽然当时担任我班主任带教老师的蒋老师对此颇不以为然,曾经多次到政教处为我争取执教高三的机会。但是我对于学校的这种安排毫无怨言,虽然我跟第一届学生的感情极为深厚,一点儿也舍不得离开他们,但是为了他们的高考前途着想:他们在高三这一年理应由教学经验更为丰富的老师来教。何况他们一到高三,即须按照三加一选课的情况重新分班,我根本不可能教到原来班级中全部的学生。

正所谓 “祸兮,福之所倚”。我被下放到高一备课组之后,反而结识了语文组内更多的同事,尤其是男老师,从此优游浸渍而深交之,在松江二中找到了志既相同、道亦相合的好朋友。时任高一语文组备课组长的吴老师是松江本地的富家公子,其人南人北相,性格爽朗,淡泊名利如粪土,迄今未尝评职称。其妻姚老师,是我们语文组内同事,亦是我工作第一年的带教老师,其人温柔贤淑,美丽大方,曾经给过我不少教学和生活上的良好建议。吴姚二师伉俪情深,是我校人人艳羡的神仙眷侣。彼时语文组办公室是按照年级划分为三个相邻的小办公室的,虽然相隔很近,若非教研组内开展集体学习活动,彼此之间很少走动。因而前两年我虽识得老吴面目,却很少有机会与之交流教学经验。没想到我在与姚老师结束了师生之缘以后,又与吴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现在如果你跟别人说起老吴也曾经做过备课组长之类的差使,他们是打死也不会相信的。因为老吴的个性实在太强了,即使一向标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我者,也自叹弗如。熟悉老吴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处世的道家态度跟备课组长这类头衔是完全不搭界的,真不知道乔校长当年是怎样说服他接受这个职务的。老吴这个人根本就没有备课组长的官架子,对待组内同事从不以势压人,绝无颐指气使之举,组内事物无论大小,诸如命题、阅卷之类,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至于教学安排,总是先行商量再做安排,必令组内同仁人人满意为止。

余至今犹且记得,高一开学之际,老吴就表示要给学生拓展阅读点文言文资料,以弥补课内教材之不足——时沪版语文教材文言文阅读只有两个单元,现代文阅读则有四大单元,比例严重失调。老吴提议所选教材不宜过于分散,每学期可以一本书为主,盖因国学经典浩如烟海,攻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也。老吴原拟先以 《庄子》书中寓言故事作为尝试,我一听之下面露难色,因为我在大学期间有过苦读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两遍而仍不能得其要义的惨痛经历,恐怕难以胜任这个艰巨的教学任务,遂提议是否可以允许我自行取材 《史记》,因为在我工作的第一年,为了解决学生的三怕问题——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已经集中攻读了 《史记》三家注本和 《鲁迅全集》。对于酷爱历史学科的我而言, 《史记》比 《庄子》更合乎我的胃口。何况,在我看来,课外拓展文言文阅读,本为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兴趣而设,并不列入期中期末考试范围,各班自行选择教学内容,于学生评价亦无大碍。强扭之瓜,必然难甜。我本以为老吴会嫌我多事,没想到他一听此议,便颇为爽快地答应了。

今人既以整本书阅读为显学,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亦不过多以阅读现代作品而已,鲜有整本书阅读国学经典若 《庄子》 《史记》者,而老吴竟于十数年前,已偕同松江二中语文组内同仁勉力为之矣,其人远见卓识如此,惜乎余当日之不悟也。

而我就是自彼时起,开始系统地研究如何给学生拓展文言文阅读资料的,不意三年之间竟独力编写成 《古文对话百八篇》三册。余初既致力于研读 《史记》,发现 《史记》优秀篇目如 《项羽本纪》 《李将军列传》者,篇幅皆极为冗长,势必如先贤吕祖谦、姚苎田等,略作节文,以取其菁华也。然究竟以何者为标准进行删节呢?势必不能尽以吾之好恶也。我在阅读 《史记》三家注本的过程中,发现三家注本多喜遴选后代学者论赞 《史记》人物之妙文置诸 《史记》正文之后,以期读者作为参考,如贾谊所作 《过秦论》三篇、刘向所作《商君论》等。而后代学者所论,往往与司马迁所持立场与角度不同,此种认知冲突,正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历史理性思维也。学生既可以赞同司马迁原有立场,又可以借助后人所论重新评价历史人物,无论观点如何呈现,终究必须精读《史记》文本以及后世所现之史料也。如此以来, 《史记》一书则死而复生,成为学生研习文史之源头活水矣。于是,余尽翻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发行之古人典籍,意欲从中遴选先贤论赞 《史记》人物之篇章者,与 《史记》原文对举,每每两篇结为一个单元。一年之间,竟汇集成册,遂编写完成 《古文对话百八篇》 (第一分册),余暂名之曰 “史传论赞卷”。

我在编选 “史传论赞卷”的过程中,发现古人典籍之中,往往著有同一主题或同一文体之文而可资比较阅读者,若两两加以对举,如《劝学》之于 《学记》、 《前赤壁赋》之于 《后赤壁赋》、 《超然台记》之于 《黄州快哉亭记》, 《原道》之于 《本论》, 《柳子厚墓志铭》之于 《韩文公庙碑》者,皆可设计成绝佳之单元,遂以 《诸子集成》 《昭明文选》 《唐宋八大家文钞》 《古文观止》 《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文钞》等文选为主要参考,间以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发行之古人典籍为次要参考,稍加分类,竟在一年之内编写完成《古文对话百八篇》之第二分册和第三分册,分别暂名之曰 “诸子论辩卷”和 “百家文体卷”。前者多取诸子百家论辩同一主题之文,选文往往殊途而同归,以资训练学生之批判性思维;后者多取历代名家同一文体之文,选文往往体同而旨异,以资训练学生之创造性思维。

2006-2007年间,我在华师大攻读教育硕士之时,遂以 《高中语文古代散文自主选修教材编写研究与实践》为硕士论文,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再以此课题申报松江区区级课题,先后于2010年1月荣获2009年度松江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于2011年9月荣获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教育改革试验)。并仅凭 《古文百八篇》(第一分册)中的部分内容申报松江区短课程评比,于2012年3月荣获松江区短课程评比一等奖。而令我尤为惊奇的是,余之所获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居然为松江教育界三十年来所获之最高奖项,一时之间,余竟名扬松江。追根溯源,我之所以能在短短数年之内取得如此突出之科研成果,岂非老吴当日勉力成全者乎?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彼时高一备课组内唐老师临盆待产,雷老师遽奔母丧,李老师即将退休,一时之间老弱丧孕齐袭,风雨飘摇骤至。老吴与我年方力壮,勇于承担起所有代课责任,一周之间,竟有课时近三十节者,数月之内,实无法另聘新人,老吴与我勉力维持,每日狼奔豕突于数个班级之间,几无休憩整顿之时。

余每于疲弊之余,委顿几上,观夫老吴精壮之气假于辞色,乃深自叹服其元气之充沛也。盖因老吴自幼酷嗜蹴鞠,绿茵场上左奔右突,纵横驰骋,松江二中体育组同仁往往自叹弗如也。老吴多次力邀我加入松江二中教工足球俱乐部,与之共享运动之乐。可惜我自幼好静而不好动,家母常责余足不出户,唯以读书学习为乐,大类女郎也。因此我每每追随老吴蹴鞠,唯以守门为己任。余但见老吴驰骋绿茵场上,如入无人之境,方悟吾国足球事业之不振,盖因酷爱蹴鞠如老吴者,皆困于应试教育之考场,实无暇参加专业训练而冀一朝一日为国效力也。蹴鞠技能娴熟如老吴者,若生于欧美,必可成长为一代球星也,余尝方之为松江二中之贝克汉姆也。我曾经询问过姚老师,既与老吴同为师大同窗,何以在工作之后才相知相恋邪。姚老师轻声答曰:彼时老吴唯知蹴鞠而已。言下之意,盖有相知恨晚之感。

老吴得知我酷爱作诗,遂将我引荐给当时暂调于松江九峰实验学校的好友李老师,李老师系松江文联著名诗人,大学之时即为白鲸诗社社长,诗风清丽可喜。李老师在读罢我的自编诗集之后,颇为满意,遂推荐我加入了松江文联,从此我与松江文学创作爱好者融为一体,每月必与松江诗人雅集,或吟诗作赋,或切磋琢磨,诗艺大为精进。后来在松江区文化馆的精心操办之下,松江志同道合的诗人组建了华亭诗社,余生虽晚,然颇为有幸,成为华亭诗社草创时期的成员之一。从此以后,无论校内校外,我皆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良友,不复再有重返市区之念,对于松江二中以及松江区的文化认同感与日俱增,且有增无减。

老吴和李老师皆酒力惊人,常邀松江好友小聚,余每会必与,至则谈天说地,话叙平生,始知老吴动如脱兔之余,静读近现代史,于文学掌故、国共党史、政治军事无所不窥,无所不晓。老吴虽性不喜臧否人物、月旦春秋,然每每片言可以折狱,既无宿诺,亦鲜狂言,深自谦抑,从不恃才扬己。

长记老吴在位期间,备课组内虽无集体备课之形式,却实具集体备课之真髓。今余每闻有以集体备课之说倡言之者,辄退而反省:彼貌既不合、神亦相离之者,何为集体?东拉西扯、吹牛谈天,亦称备课?而主持之人若德薄才浅,磨勘例迁忝列组长,何以折服人心?正所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余观夫老吴从事备课组长之时,未尝一次刻意组织集体备课也,而组内同仁团结一心、亲如一家者,盖因老吴于组内同仁,颇知尊重其独立人格之故也。尊重老师之独立性,即尊重各班学生之个性也,如此方合乎孔子 “因材施教”之至理也。

余在复旦附中工作期间,曾受聘于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为之帮带研究生数名,其中一人于沪上某著名民办初中工作一年之后返校探余,云其已辞职而去矣。余惊询之,其详加答曰:彼其备课组内,实无任何教师自主之余地也。备课组长非但统一撰写教案,而且统一制作课件也,其每日上课须严格按照备课组长之课件照本宣科,甘作其复读机即可也。余慰之曰:此等名校,弃之不足可惜,愈早愈佳!经历此事,余愈发觉得老吴之既贤且明也。

其实一组之内,一校之间,本无多少利益可以瓜葛,何况老吴持心公平,分配公正,毫无以权谋私之念、以公肥私之心。可惜老吴质性自然,非矫厉之所能得,在备课组长之位年岁颇浅,仅得两年。两年之后,即于高三之际退位让贤。老吴去职之后,愈加闲云野鹤,全校师生无不乐与之交,故吴氏夫妇堪称全校人缘最好之人。余在松江二中十年,未尝听闻片言只语辱及老吴者,诚为难得也。

我与老吴同事十年,却未尝一至其教室听其上课,诚为遗憾。余既知老吴深受学生喜爱,每每欲与组内同仁前往学习,皆为老吴所婉拒。后来我按捺不住好奇之心,询之于文学社学生之老吴班中者:老吴最近在课堂之上讲些什么内容呢。学生故作神秘,悄然答曰:忽而令狐冲,忽而岳不群,忽而东方不败,忽而庄周。余不禁妄自揣摩,盖老吴在跟学生讲解 《庄子》之时,发现学生无法接受庄周逍遥齐物之大旨,竟以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为范例也。

噫吁嚱,高明哉老吴!余初竟不悟 《庄子》其书虽难,其理实颇易晓悟也,只怪我自己未能窥得个中门径罢了,惜乎 “从公已觉十年迟”!后来我遍读古今中外解庄名家,始信 《庄子》之书,尤其是内七篇,最能代表中国哲学之思维方式,中学生不可不精读深研也。於戏!老吴真乃松江二中第一等风流人物也,余尝方之于魏晋嵇康、阮籍之流亚也。老吴虽生于承平之世、簪缨之家,无复嵇康、阮籍逃世保身之忧,然终因深谙老庄恬退之道,既明且哲,以冷眼观世而不玩世,以热肠忧世而不愤世,行藏用舍之间,全由自主,真令人羡煞也。

长记2005年秋,松江二中因三位中层干部调离本校,拟于校内青年教师中遴选优秀行政人才,校办主任程君亲自将青年干部申报表格送至老吴之手,并详嘱其务必申报。老吴推辞再三,始终不允。程君只好将表格置诸老吴办公桌之上转身疾走,老吴室门一关,随手即将表格掷诸废纸篓中。惜乎松江二中,从此痛失一杰出行政人才!以老吴之德行才茂、家世背景、出身渊源,纵横驰骋于松江教育官场,孰可与之争锋?然则老吴皆不屑为之也,贤如老吴,尚且如此,吾辈草民客卿,岂敢心存非分之想乎?余遂继老吴之后,亦将申报表格掷诸纸篓,从此永绝仕宦之念,唯知躬耕课堂而已。

猜你喜欢
松江备课组二中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备课组长的定位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高中计算机学习中的数列求解办法
骑马到松江
淄师学人
———王松江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