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孝标生平事迹考

2020-02-25 09:37黄文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庆历仁宗南川

黄文翰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茹孝标《宋史》无传。后世编撰的人名辞典等各类工具书,亦罕见对其事迹的完整记述。但观其一生行事特别是与余靖之关系,颇具传奇色彩。从其人身上亦可窥见北宋初期文人集团之间,错综复杂之关系的某些侧面。特汇集梳理有关史料,对茹氏生平事迹作考证如下。

一、早年事迹

光绪《舒城县志》卷三十四:“茹孝标,少负气节,好学不倦。天圣庚午进士。”[1]天圣庚午即天圣八年(1030)。 《墨池编》卷十九引唐询《砚录》:“余方冠时,得先君所授端溪石砚,其制上圆下方,才长四寸余。心有鸲鹆眼,又有金线,亦当时人所罕睹者。又数年,于南省试,见贡士茹孝标用黄石,色不甚深而壮,正圆,广三寸余,其间墨光可鉴,云出新罗国。”[2]此为唐询所记茹孝标未第时的一件轶事。孝标应举所用之砚,乃新罗宝砚。侧面可见孝标嗜书好学之一斑。由于史料阙如,茹孝标自释褐至康定元年(1040)间事迹待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四,仁宗庆历元年(1041)十二月壬辰 (十七):“秘书丞茹孝标言:‘同提点河东路刑狱、供备库副使陈鼎,乃三司出职;同提点陕西路刑狱、内殿承制陈秉,本翰林医官。两路素多豪俊,而俾二人居按察之任,非所以重使命也。’癸巳,徙鼎江南东路,秉江南西路,仍同提点刑狱。”[3]3207孝标谏称陈鼎、陈秉本为负责财政、医疗的官员,提点“素多豪俊”的河东、陕西二路刑狱,工作恐受阻力。朝廷从之,改二人江南东、西路。南北风土人情之不同,由此可窥一斑。

二、交恶余靖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三,仁宗庆历四年(1044)十二月甲寅(廿七):“太常博士茹孝标责监光州盐酒税。时上封者言:‘去岁谏官劾孝标不发父丧,推勘踪迹,不甚明白,遂降指挥,候服阕日未得与差遣。臣以为凡人被不孝之名,而出入朝序,未得差遣,岂能默默以受愧耻,必有词诉,上烦朝听。孝标乞早与一外任差遣。’故有是命。”[3]3727知茹孝标被劾,在庆历三年(1043)。据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记载,弹劾茹孝标之谏官,即余靖:“范公入参大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师私营身计。(余)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4]18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仁宗庆历三年(1043)三月癸巳(廿六):“以太常博士、集贤校理余靖为右正言,谏院供职。”[3]3359李心传《旧闻证误》卷二则记余靖供职谏院在三月癸亥:“按庆历三年三月……癸亥,王懿敏、欧阳公、余襄公并知谏院。”[5]庆历三年三月有癸酉日(初六)、癸未日(十六)、癸巳日(廿六),似无癸亥日。《旧闻证误》以误攻误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五,仁宗庆历五年(1045)五月戊辰(十三):“(刘)元瑜又言,(余)靖知制诰,不当兼领谏职。庚午(十五),出靖知吉州。”[3]3772知余靖谏官任期,在庆历三年三月廿六至庆历五年五月十五之间。茹孝标被余靖纠弹,当在庆历三年三月至十二月间。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事还曾进入欧阳修的视域中。他在 《论杨察请终丧制乞不夺情札子》中说道:“臣近见丁忧人茹孝标,居父之丧,来入京邑,奔走权贵,营求起复,已为御史所弹。”[6]《欧阳文忠公集》卷九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三,均将此文系于庆历二年,并误。由“臣近见丁忧人茹孝标……已为御史所弹”云云,可知该札子当作于庆历三、四年间。

庆历五年(1045),余靖被劾,出知吉州。茹孝标一直深衔余靖,遂借机诣阙上告余靖少年时曾经犯法。曾巩《隆平集》卷十四记载:“余靖……为御史劾奏,贬吉州。茹孝标尝因靖言其不孝废,至是遂诣阙言靖少尝犯法。靖乃自求侍养,改将作少监,分司居韶州。”[7]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对此事本末记之尤详。“余靖本名希古,韶州人”。想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有获得韶州的解额。余靖好友、曲江主簿王仝得罪了韶州知州,知州罗织其罪而无所得,“唯得仝与希古接坐”。后王仝被罢官,从此不复仕进。希古则受到连累被“杖臀二十”,改名为“靖”后,从别的州得到解额而及第。后余靖官运亨通,王仝“数以书干靖求货,靖不能应其求”。茹孝标听说余靖少年时代“尝犯刑”,改名后“诈匿应举”。于是便去余靖故乡韶州,购求其犯案卷宗,竟“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而余靖与范仲淹交好,茹孝标便将余靖少年犯罪、“诈匿应举”事告子飞,“子飞即以闻”。仁宗“诏下虔州问王仝”。余靖希望王仝“避去”。而王仝以“贫不能出”拒绝。余靖领会其意,差人送“银百两”。但途中却被送银人以茶叶调包。王仝得到被掉包的茶叶后大怒。“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王仝却说“希古即靖是也”。[4]187余靖因此落职,而以将作少监之闲差家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九,仁宗庆历六年(1046)七月丙申(十八):“右正言、知制诰、知吉州余靖为将作少监,分司南京,许居韶州。初,靖为谏官,尝劾奏太常博士茹孝标不孝,匿母丧,坐废。靖既失势,孝标因与知谏院钱明逸言,靖少游广州,犯法受笞,明逸即劾奏靖不宜在近侍。靖闻之不自安,求侍养去。会朝廷下广州按得其实。”[3]3840-3841欧阳修《札子》与李焘《长编》卷一百五十三庆历四年十二月甲寅,均言茹孝标不守父丧;而《长编》卷一百五十九庆历六年七月丙申则言“匿母丧”。欧阳修与茹孝标为同时之人,耳目相接,或当以父丧为是。

庆历三年(1043),谏官余靖劾茹孝标不守亲丧,孝标因之左迁。三年后的庆历六年(1046),茹孝标怂恿谏官钱明逸劾余靖少年犯法,余靖贬官家居。历史惊人地重演了。正人先正己,余靖之谓也。余靖案发的原因或值得一提。《涑水记闻》卷十记载:“余靖初及第,归韶州,州吏尝鞫其狱者往见之,靖不为礼,吏恨之,乃取靖案,裹以缇油,置于梁上。吏病且危,嘱其子曰:‘此方今达官之案,他日朝廷必来求之,汝谨掌视,慎勿失去。’及茹孝标求其案,人以为事在十年前,必不存,孝标访于吏子,竟得之。”[4]188余靖为天圣二年(1024)进士。少年犯刑,当更在其前。而茹孝标去韶州访求余靖案卷,时在庆历五、六年间(1045-1046),其间相去二十余年。司马光《记闻》“人以为事在十年前,必不存”云云,误。余靖及第归乡,当年的治案吏往见之的原因,大抵意欲修好。但余靖少年意气,倨傲无礼,使该吏心怀怨恨,遂将余靖案卷善为保存,最终导致二十余年后余靖贬官家居的不堪后果。此事可深长思之。

三、为友志墓

庆历八年(1048)十月,茹孝标为亡友刘永撰《故西头供奉官阁门祗候刘君墓志铭》。《墓志铭》为刘永家人“求志于同年友生茹孝标”。同年有二义。一为同庚,一为同年及第。刘永“天圣二年,选充本路走马承受公事……七年服阙……明年四月十五日,遂不起……历官三十余年”。刘永天圣八年(1030)即去世,而此前已为官三十余年,故其与恰是天圣八年及第的茹孝标,似非科举同年,而是同庚之友。《墓志铭》记载,刘永“少以父任补殿侍,景德中(1004-1007)为环州指使”。又,刘永去世时已“历官三十余年”,则其释褐,当不晚于咸平三年(1000)。则其生年(亦即茹孝标生年)似应在太平兴国、雍熙中(976-987)。《墓志铭》题后署茹孝标官职为“朝奉郎、守太常博士、新差通判许州军州兼管内堤堰桥道劝农事、管勾沟洫河道、上骑都尉、赐绯鱼袋茹孝标撰”。[8]知庆历八年,孝标通判许州。

四、皇祐献瑞

《舒城县志》卷三十四:“茹孝标……知无为军兼管内劝农营田事。司马光作诗送之。”[1]司马光送茹孝标知无为军诗今存,题作《送茹屯田知无为军》。屯田为屯田郎中或屯田员外郎之省称。元丰官制改革前,为文臣寄禄官,不行本职事。李之亮《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卷七系此诗于皇祐二年(1050)。乾隆《无为州志》卷十四:“茹孝标……皇祐三年知本军,吏治有声。”[9]南宋王栐《燕翼诒谋录》记载,茹孝标于皇祐三年(1051)六月,曾向仁宗进献无为军山中所产芝草数百本。则孝标知无为军,当在皇祐三年春夏间。《燕翼诒谋录》卷三《无为军灾异祥瑞》:“洎至皇祐三年,仁宗皇帝在位三十年矣,六月丁亥,守臣茹孝标奏城内小山生芝三百五十本,悉以上进,改名其山曰‘紫芝山’。蕞尔一培塿,不应一时所产若是之多也,上怒曰:‘朕以丰年为瑞,贤臣为宝,草木虫鱼之异,乌足尚哉?茹孝标与免罪,戒州县自今无得以闻。’”[10]皇祐三年(1051)六月丁亥(初八),知无为军茹孝标“奉承上意”,制造了一起培塿产芝的“祥瑞事件”。仁宗虽然说了些“朕以丰年为瑞,贤臣为宝,草木虫鱼之异,乌足尚哉”的官话,但两个细节可见茹孝标进芝的行为,还是深得圣心的。其一,产芝小山被改称为“紫芝山”;其二,茹孝标被免于追究“欺君之罪”。此事早在北宋末罗从彦《罗豫章先生文集》卷四中即有记载:“知无为军茹孝标,尝献芝草二百五十本。帝曰:‘朕每以丰年为瑞,贤臣为宝,至于草木虫鱼之异,岂足尚哉?孝标特放罪,仍戒天下自今毋得以此闻。’”[11]《燕翼诒谋录》中所记似当以罗集为本。仅献芝数量小异:罗集作二百五十本,王录作三百五十本。

五、统理南川

《舒城县志》卷三十四:“时蛮獠数为患,孝标请置郡县以统制之。转运使沮其议。朝廷继得其详,卒如其请。自是州人安之,崇祀乡贤祠。”[1]孝标请置郡县以统蛮獠,事在其知南川 (即南州)时。庆元进士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八十《夔州路·南平军·官吏》:“《合肥志·茹孝标墓志》载:‘南州,旧黔安,土地旷远,跨接溪洞,居人千室。夷獠之性,怒则相贼,窘或为盗……比常为患。’公假守南州日,请置郡县,以统制之。转运使沮其议,朝廷继得其详,卒建军垒,远人安之。’”[12]3684《舒城县志》相关记载,当本之《舆地纪胜》。《纪胜》所引《合肥志》,当为一部宋代的合肥方志。考宋代名《合肥志》者有两种。一为郑兴裔主持纂修。《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合肥志》四卷,合肥主簿唐锜撰。郡守郑兴裔也。时淳熙十五年。”[13]一为李大东主持纂修。《舆地纪胜》卷四十五《淮南西路·庐州·碑记》:“《新合肥志》,帅李大东、郡文学刘瞻然序。”[12]1370《纪胜》所引,或即二志其一。然二书今皆不存,《茹孝标墓志》亦无从得见,殊为可惜。《舆地纪胜》卷四十五《淮南西路·庐州·景物上》,还记载孝标曾撰“《巢湖广记》”[12]1354一文,今亦不存。民国《重修南川县志》卷三:“茹孝标,元祐中知南川县。”:[14]孝标兴国、雍熙中生人(976-987),至哲宗元祐中(1086-1094),年已百岁。南川地处川渝不毛之地,孝标纵享期颐之寿,断无知县之理。《宋史》卷八十九《夔州路·重庆府》:“皇祐五年,以南州置南川县。熙宁七年,以南川县隶南平军。 ”[15]疑《县志》“元祐”当为“皇祐”之误。茹孝标知南川县,当在皇祐五年以后(1053)。前文已考,孝标始知无为军,在皇祐三年春夏间。宋代地方官一般三年一任。则孝标知南川,当在皇祐六年(1054)。

六、无为论礼

《舒城县志》卷三十四:“茹孝标……知无为军……擢都官员外郎,出知江州。”[1]元丰官制改革前,都官员外郎为寄禄官,并无职事。孝标的职事官为知江州。孝标知江州时,无为人杨杰作讨论明堂礼制的《上茹都官明堂图书》一文进呈。文中称“其所以不自赧缩,远从山林,敢投献于门下者,非徒然也,欲乞阁下政余赐览,损益差谬”,又有“阁下不以寒贱为却而从之”[16]等语,味其文意,当是杨杰未仕前所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三《无为集》提要:“杰字次公……嘉祐四年(1059)进士。”[17]孝标皇祐三年知无为军,皇祐六年(1054)知南川,则其知江州,当在嘉祐二年(1057)。《上茹都官明堂图书》当作于嘉祐二、三年间(1057-1058)。又,孝标庆历中曾任负责礼乐之事的太常博士,杨杰与之论明堂礼制,理固宜然。

七、事迹小结

要之,茹孝标生平事迹之可考者如下:孝标,安徽舒城人。太平兴国、雍熙中(976-987)生,天圣八年(1030)及第。庆历初为秘书丞、太常博士。庆历三年(1043)以不守亲丧事,为余靖纠弹。庆历四年 (1044)左迁监光州盐酒税。庆历六年(1046),诣阙上告余靖少年犯法事,靖坐是贬官家居。庆历八年(1048)通判许州。是年为亡友刘永撰《墓志铭》。皇祐三年(1051)知无为军,司马光作诗送之。六月,向仁宗进献“祥瑞”——芝草数百本,仁宗不之罪。皇祐六年(1054)知南川,建议朝廷置郡县以统制边民,从之。嘉祐二年(1057)知江州,无为居士杨杰于是时献《上茹都官明堂图书》。

猜你喜欢
庆历仁宗南川
南川:“特”字上下功夫 “同”字上做文章
毕昇(节选)
宋仁宗好色
《庆历四年秋》:北宋时代的缩影
重庆市南川区:山隐云深不知处
寻 宗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好马也忠诚
“越明年”到底指哪一年
为一个错别字较真的宋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