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建设探讨

2020-02-25 11:08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革命性纪律革命

程 功 鹏

(商丘师范学院 党政办公室,河南 商丘 476000)

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党的革命性建设,就是继承和弘扬党的革命性品格,正风肃纪,扶正祛邪,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始终保持坚强有力,必须毫不动摇地持续推进革命性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理论特质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是具有严密科学性的理论,而且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82马克思主义革命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理论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贯穿马克思主义始终。首先,马克思主义批判性表现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其次,马克思主义批判性表现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它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考察资本主义制度,既肯定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在一定时期内的进步性,又分析其历史局限性,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揭示其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284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二)理论体系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毫不掩饰自己的阶级本质,而且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具有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彻底批判一切剥削制度,旗帜鲜明地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边。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2]307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克服了一切剥削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所固有的阶级狭隘性和片面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三)理论品质的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恩格斯在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时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691列宁在评论“左派”幼稚病缺点时指出:“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4]2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穷尽一切真理、一成不变的、僵死的教条,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着眼于研究时代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理论总结,并在指导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理论是一个政党鲜明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阶级性和创新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9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人运动发展中广泛传播,展现出真理的无穷力量,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伴随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彻底的革命性得到充分展现,表现在革命理想、革命精神、革命意志以及革命纲领、革命行动等。在这种意义上,革命性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本身存在。

二、中国共产党鲜明的革命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由此决定了革命性是党与生俱来的基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化,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也改变不了其革命性品质。因革命而生,因革命而兴,因革命而强,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是高举马克思主义革命旗帜建立的政党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掠夺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陷入危亡之中。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21年,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5]194,明确了引领中国发展的目标,以及坚持用革命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1922年,党的二大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6]。这次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因革命而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高举马克思主义革命旗帜建立的政党。

(二)中国共产党是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党之所以能够星火燎原,之所以能够一次次纠正错误、转危为安,始终保持先锋队性质不改变,从而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关键在于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推进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担负的使命和自身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从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再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我完善,在探索中不断走向成熟;从党的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到党的十八大后“四个全面”的整体推进,再到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及时消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使党建设得更加成熟,保证全党沿着正确航向前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7]325。“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也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自我革命发展史。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发展壮大、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力。”[8]

(三)中国共产党是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不仅体现在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勇于自我革命上,而且体现在勇立时代潮头、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小党。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坚定自信?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具有彻底革命性,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经受了一次次严峻考验。在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共产党人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经受了浴火重生的考验。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就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没有红色政权。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且在每一个危急时刻、紧要关口,中国共产党人总是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表现出彻底的革命精神。从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到维护南海权益,从抗洪救灾、抗雨雪冰冻灾害到抗震救灾,从抗击非典疫情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人总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冲锋在前,团结带领人民一次次战胜风险挑战。一次次风险挑战,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而有力量,从而不断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党因此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革命性建设的实现路径

保持革命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也是革命党,革命精神要一以贯之。”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先锋队性质,经得起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革命性建设。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教育、正风、肃纪、反腐、监督各个环节,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构建党的革命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坚持培元固本,筑牢保持和弘扬革命性的思想基础

思想决定行动。没有革命的思想觉悟,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自觉。思想建党是党的革命性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在每一个关键历史时刻,党以集中思想教育为主要方式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向前进。而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面对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肩负繁重的使命,如果没有高度的思想统一,就难以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难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要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根本,在党员中经常性地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增强党员教育的规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革除一切思想不纯的问题,不断巩固全党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始终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正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的那样,“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二)坚持弘道扬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风正,则民心聚;党风不正,则民心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纵观党的历史,什么时候党内风清气正,党群关系就密切,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就强;什么时候党内不正之风盛行,党群关系就受到严重损害,党就有面临分裂的危险。抓好党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目前,虽然党风有了根本性好转,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充分认识到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坚持把改进作风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大力弘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引导广大党员勇于挑战、勇于担当、干事创业。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坚决反对一切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克服一切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党的形象的行为。要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以上率下,持续发力,让党内正气充盈。

(三)坚持令行禁止,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

正风务必肃纪,肃纪方能正风。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明的纪律是党的革命性品格的体现,也是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严峻,严明党的纪律显得尤为重要。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9]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为重点,全面加强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使广大党员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要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执纪必严,强化执行纪律的刚性,坚决查处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要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党内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小处入手,从严处要求,抓早抓实,防微杜渐。

(四)坚持锲而不舍,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

腐败现象是世界各政党共同面临的毒瘤和顽疾,也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一个执政党如果腐败问题解决不好,不能保证政治清明,就难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世界上许多大党老党由执政党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党内腐败横行、人心涣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开展反腐败斗争呈现压倒性态势,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若有丝毫松懈就有死灰复燃的危险,必将危急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长期保持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腐败治理体系,构建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败钢铁长城,同一切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确保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

(五)坚持防微杜渐,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是制度的延伸,是最好的“防腐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监督和群众监督。”[10]67-68党的革命性建设就是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发挥党内外监督作用是党的革命性建设的有效手段。小病不治,大病难医。防患重于治理。必须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既要重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也要重视对普通党员的监督;既要重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也要重视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一切损害党的形象行为的监督;既要重视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又要发挥各种党外监督的作用。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行政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让监督成为保障党的肌体健康的防护堤,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六)坚持标本兼治,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

制度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具有规范约束作用,同时具有教育功能,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革命性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身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对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因为制度缺失出现过严重错误、付出沉痛代价的情形。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制度建设作保障,党的革命和建设便容易出现或“左”或“右”的错误。坚持党的革命性建设,必须建立和巩固一整套科学管用的制度。要继承和弘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的建设的基本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具体制度。同时注重党的建设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变化。要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研究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革命性建设,确保革命性建设持而不息、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革命性纪律革命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为女装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法国偶像
“这是革命性的”:新的网上书店联手众独立书店抗衡亚马逊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纪律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