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现状、问题和对策
——以宁德市蕉城区为例

2020-02-25 22:28郑必镇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蕉城区民营企业农村

郑必镇

(中共宁德市蕉城区委党校,福建 宁德 35210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民营企业作为参与的重要力量,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实现自身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宁德市蕉城区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为例,剖析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如何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

近几年来,宁德市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推动了蕉城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从全省来看,尽管蕉城区民营企业数量不大,但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农村生产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兴旺。蕉城区民营企业在乡村的最大贡献就是发展生产基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1.给乡村注入新的活力。蕉城区对民营企业组织和引导,初步形成一批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基地,农户变成基地的职工。如,蕉城南阳猪肉生产基地,每年产值5亿多元,主要以农户为基础,以公司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形成猪肉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基地入村,不仅转变农户身份,也带来先进经营方式和创业理念,为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乡村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一批加工小作坊的兴起。如,蕉城区赤溪屏峰茶叶公司,茶叶初加工生产在各乡村,企业以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为手段,组织农户粗加工,再送到总厂进行深加工。形成基地+农户+公司的产业化模式,传统的采茶制茶产业逐渐向现代产业转变,农业增效,产业兴旺得到实现。

(二)吸收农村劳动力,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民营企业安置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据劳动部门统计,蕉城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约14万人,民营企业大约安置了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4.3%,主要有时代新能源、南阳养殖、屏峰茶叶、俊杰陶瓷、远腾食品、夏威食品等,基本解决了蕉城区人口就业。企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乡村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村企对接,建立双向共赢平台。在乡村,有些民营企业家兼任村干部,很好地实现以企带村。如,飞鸾镇的俊杰陶瓷,生产基地放在飞鸾镇碗窑村,他们不仅接收了破产的国营瓷厂,解决了乡企出路问题,而且采取分散加工的形式,把产品分到各个小的村企加工,扶持了村级企业发展。甚至舍近求远,主动收购偏僻的乌延村高磷土矿,推动了这些偏远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据工商部门统计,2017年,蕉城区又有十多家企业与农村进行结对子共建,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以工带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民营企业在乡村获得生产资源,给企业带来新增长,也使乡村服务业、旅游业逐渐兴起,实现了互利共赢。

(四)热心公益事业,构建乡村文明新气象。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得益于党的政策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企业家不忘回馈社会、回报家乡,积极参与乡村公益事业。1.回馈教育事业。在当地统战、团委和妇联指引下,企业家们积极参与阳光助学和光彩事业。据统计,每年阳光助学和光彩助学有200多万元,用于资助农村困难学生。每年为农村教育捐物、捐款达300多万元。2.投入基础设施。民营企业还比较热衷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宁德民营经济人士对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约2亿元。3.援助弱势群体。民营企业对老弱、孤寡、病残、特困受灾等群体进行无私援助,是回馈社会的另一种方式。如福建白莲花化工、远腾食品等企业每年定期到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解决他们实际困难。企业家们在乡村支持教育、繁荣商贸,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碰撞,形成乡村文明新气象。

二、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实施过程没有经验可以参考,只能摸索前行,也给民营企业们带来一些机制性和政策性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完善,引导机制没有形成

由于政府服务渠道不畅,引导不足,参与乡村建设的步伐相对缓慢。1.引导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基本都是零散和自发的,甚至有些无序。实施过程中,没有明确谁来领导和组织,没有具体措施。工商联、商会和社会慈善机构相对比较弱小,可发挥的作用不大。此外,也存在一些民营企业有被动参与的现象,没有把自身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联系起来,主动投入。2.配套政策滞后。地方引导配套政策相对滞后,也给民营企业参与带来不便。如,对捐助公益事业的税收问题,土地开发政策、招工和培训的扶持政策也有待出台。3.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典型宣传不够,全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发展要以自身为主,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企业更希望把资金投入城区,投入房地产或赢利更快、更高的行业。

(二)企业实力还不够强大,参与力量略为不足

蕉城区本土民营企业除时代新能源外,产值都比较小,基本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参与力量略显不足。1.民营企业数量在增多、但发展速度不快。蕉城区民营经济传统产业居多,新兴产业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更少。以蕉城区南阳养殖和赤溪屏峰茶叶为例,他们是蕉城区发展较好的企业,但产值只在3-5亿;三都澳渔业养殖以夏威食品为龙头,出口加工业也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三都澳、霍童古镇等旅游服务业处于开发阶段,规模小,无法拉动第一二产业发展。2.民营企业规模在扩大,但组织化程度较低。家族式管理是本土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开拓市场能力弱,信息不够顺畅,诚信、质量意识不够高,产品加工仍是“以量取胜”,无法实现“以质取胜”。受人才、土地、技术、资金等因素制约,蕉城区民营企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分布在养殖、渔业、加工茶叶等领域,商贸发展相对落后,想参与乡村振兴却也力不从心。3.民营企业的用工量增大,但劳动力供求不对称。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企业发展后用工量不断增大,企业想尽办法到处招工,另一方面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被吸纳,形成了劳动力供求有不对称。老一辈熟练的农村工人逐渐“退居二线”,而新一代农村青年更想“跳出农门”,外出闯世界,不愿在本地企业就业。接受高等教育毕业生到处找工作,民营企业却在到处找技术工人。如,蕉城区几所技术学校的学生留在本地的数量就比较少。特别是时代新能源上市后,不断扩大招工,但2/3的工人来自外地。

(三)村企发展中顾此失彼,共赢难以形成

民营企业虽然带动了农业产业和乡村发展、农民变富了,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也不容忽视。

矛盾一:在投资建设方面。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因素,不能利用环境为代价换取乡村振兴的资本。一方面,有的民营企业在农村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有些企业以发展为借口,变相圈地,损害了农民利益;另一方面,也有个别村民打着维护环境和土地的旗号,不支持企业发展,乱设投资门槛、提条件或借机敲诈,甚至聚众闹事;有些基层组织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产生错觉和误差,对一些落户的民营企业不够热心,配合不够。双方难以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

矛盾二:在转移劳动力方面。个别企业安置农村劳动力时,强制签订“霸王条款”,随意拖欠、克扣工资,任意延长劳动时间;有的发生职业病或因工致死致残时,企业不能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履行赔付义务,造成社会不稳定。

矛盾三:在订单农业方面。有些企业在物资、技术和资金扶持农村产业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如垃圾食品、假农资)流入农村,伤害农民利益。当然也有少数农户不顾大局,不以诚为本,不顾商业信誉,失信于人,名义上与人家签了合同,执行起来却纠纷不断,产生了诸多矛盾问题。

矛盾四:在公益投资方面。有些村民把企业捐助认为是理所当然,伤害了企业家的回馈社会的信心;有些企业家在捐助乡村建设过程中,希望留名千古;也有些企业家在捐助过程中希望看到资金的使用情况,捐有所值。但由于目前机制还不完善,包括阳光助学、捐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得益者与企业家之间没有可沟通的平台,没有监督部门,这些都可能减弱民营企业家的参与热情。

三、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对策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力量是政府,他们既要出政策,又要出资金。直接受益者是村民,他们是最活跃、最积极的主体力量。但是,仅靠农民和政府还不够,要发动社会各种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一)构建引导机制,畅通发展渠道

要让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最关键是引导,政府要搭台牵线,构建机制,引导人心,把政府、企业、乡村三者联合起来,共创共赢。

1.发挥正确舆论导向,凝聚人心。正确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融媒体的作用,多角度、全方位、多层面地讲解和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介绍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尊企和富农的舆论氛围,凝聚人心,实现乡村振兴。

2.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激励人心。制定相应产业激励政策,让民营企业参与乡村经营性和公益性项目。(1)落实配套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非公36条政策和《中小企业促进法》,提高民营企业的主体地位。配套地方政策,简化审批手续。比如,在土地方面,可以优先安排转换指标,在保证耕地的前提下,有效盘活土地资源,保障必要的开发用地。(2)实行税费减免政策。采取减税降费手段,吸引民营企业到乡村发展。比如,对于公益性项目,可以参照慈善捐款方法,采取税前列支政策。对于涉及扶贫开发和村庄整治工程建设的收费,可以实行能免则免或能减则减政策。对于农村聚居点和工业园区的污水、环保等工程,可以给予减免相应税费等。(3)提供物质精神鼓励政策。对于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可以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鼓励。比如,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在政治待遇方面,符合入党条件的,培养入党;对于有作为、有贡献、政治素质好的可以担任村干部,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双带作用;对于贡献比较大又符合条件的,可以发挥他们参政议政议职能,推荐担任政协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激励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3.创建对接项目平台,服务人心。结合乡村特点,挖掘打包优质项目,创建服务平台,引导社会各界参与。(1)做好项目对接。参照一村一品策略,做好前期调研,选择好项目,进行挖掘和打包,吸引投资。(2)做好信息桥接。利用各类平台发布项目信息,解决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好商贸洽谈会、招商会、茶博会、电博会、农产品推介会等推介会,及时发布项目投资和市场需求信息,引导各方交流互动,带动企业人才流入乡村。

4.完善社会机构功能,引导爱心。发挥工商联、商会、慈善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公益事业。(1)观念上引导。经常与民营企业互动交流,引导他们把握时势,转变观念,自觉地把企业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投入公益事业,扶危济困回报社会。(2)组织上关怀。加快组建基层商会和农业商会步伐,为企业家们提供商务服务,让他们感受组织温暖。同时也可以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还可以利用商会等职能,接受企业馈赠,促进乡村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二)突出参与重点,加快发展步伐

民营企业投入乡村涉及到各个生产领域,因此,要切实做到“因村制宜、因企制宜、各方扶持、有序推动”,当前要突出产业、就业、科教、旅游等方面的服务,明确乡村建设方向。

1.重点提升乡村产业化程度。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因此,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就是要推进农村发展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1)优化传统产业。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内涵。通过政府帮扶和企业投入,总结优化产业模式,完善产业体系。如,赤溪屏峰茶叶加工厂的“农户—基地—产业”产业模式,通过联系中央、省级农村扶贫项目,融资1000多万元,在赤溪每个村建立茶叶初制加工厂,形成“农户+初制厂+企业”新的发展模式,初步估计,项目的落成,能使赤溪人均GDP增收500元左右。(2)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举全区之力,重点扶持茶叶、养殖、种植、渔业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同时鼓励引导农民发展反季节蔬菜、水果、养殖、商贸、旅游等特色产业,使乡村实现增产增收。

2.吸引乡村人才回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采取有效机制,吸引人才回村。利用民营企业和职业中专培训基地,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搞好岗前、岗中、岗后培训,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回流。如乐海企业在吸纳劳动力过程中与中等技术学校联合起来,采取委培、代培等形式,为农村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吸引海外人士、退伍军人、大学生、科技人员回乡创业。还可以利用乡村振兴领航员、科技特派员、挂村第一书记等人才政策优势,帮助企业在乡村发展。

3.认真制定灵活有效的参与机制。积极探索灵活、可行的村企对接机制,摸索有效的参与方式,让民营企业融入乡村。(1)按属地原则,继续开展“百家民企帮百村”活动,鼓励民营企业直接捐物、捐款,参与企业驻地或家乡教育事业、基础设施建设;(2)按企业性质,设计合理对口支持方案,达到“以村促企,以企兴村、村企共赢的目的;(3)按主动意向原则,让民营企业主动服务“三农”,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回报社会,可以是扶贫帮困、修路支教,也可以资助农民参加各种保险等。当然,无论何种形式,都要做到信息透明,适当适时公布,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活动。

民营企业的参与,社会的支持是乡村振兴重要推动力,但关键还在于有正确的发展策略、独特的发展路子,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乡村的振兴。

猜你喜欢
蕉城区民营企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宁德市蕉城区人社局为退役军人就业保驾护航
体育合作学习对初中生体适能培养的实验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为例
宁德市蕉城区人社局组织参观毒品预防教育基地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老区情深人未老——记宁德市蕉城区老促会会长叶协进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