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融合STEAM 理念的新型学习方式

2020-02-25 22:44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保温理念科学

林 静

(福州市斗南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

小学科学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形式化的教学易导致学生对科学失去兴趣,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背离了课标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1]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整合教学经验,思考如何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尝试将国外已较为成熟的STEAM 教育引入课堂,用其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初探STEAM 教育的过程中,曾尝试让学生进行简单拼装的工程类学习,但只是根据教师或说明书上的指导,按照步骤对一些器材进行简单拼装,其意义并不大,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而对于机器人、编程、3D 打印技术等较为高深的知识领域,又超过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但事实上,STEAM 教育理念倡导的是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改造旧物更好地服务于生活。[2]为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可以融合STEAM 教育理念,适度地创新科学学习方式。

一、以问题情境导入的项目学习

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前沿科技、奇妙现象等情境导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常根据教材设计的顺序进行教学,导致知识碎片化,思维模式的培养间断。因此,笔者参考国外一些STEAM 教育案例,让学生围绕某一具体问题组建团队,通过项目解读—制定计划—开展探究—交流探讨—完善改进—展示分享,进行项目学习。在此过程中,组员们分工协作、各展所长,综合性地运用科学、工程、技术、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3]

以“制作保温盒”项目为例。课前,先引导学生掌握热传递的方式,了解各种常见材料不同的导热性能。随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用的各式保温杯,在了解保温杯基本结构和原理后,合理选用材料,设计一款自制专属保温盒,自此完成项目的解读。接着,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明确计划中包含材料工具的选择、保温盒外形的设计、保温盒尺寸的设定、保温盒用途的预设、组员之间的分工安排,进行保温盒的制作。在初步制作完成后,组织学生测试保温效果,再根据小组间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改进,最终以成果分享会的形式,对各自的作品进行介绍说明。实施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项目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项团队任务,强调组员间的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各展所长。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由低年级至高年级的体系化学习

在开展问题情境的项目学习后,思考各知识点在不同年级间的衔接与拓展。在学习中遇到同一领域知识点时,要能回顾已掌握的知识,自发进行深入思考,探究物体与现象更深层的性质,逐渐形成由低年级至高年级连贯的体系化学习。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掌握情况,围绕一项课题,逐步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使知识具有延续性,体现STEAM 教育理念中培养系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

以“物体沉浮”知识点为例。低年级的学生只要了解物体具有沉浮的现象,对沉浮现象在生活中常见的作用进行简单的调查,通过询问家长、观察身边事物、翻阅图文版科普书籍等方式进行调查了解。知道下沉的船锚可以固定轮船,游泳池中利用小浮球串联分割泳道,漂浮的救生圈救生衣能防止人们溺水等。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探究沉浮的原因,明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不仅与物体轻重有关,还和物体大小(排出液体的体积)有关,在加盐使原来下沉的鸡蛋浮起来的拓展实验中,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液体的浮力不同。高年级的学生将沉浮现象延伸到工程领域中——制作“载重船”,在提供的有限条件内(一张长为24cm,宽为15cm 的长方形纸),各组设计并制作小船,使其达到最大的载重量。由此,将沉浮的相关知识逐步延伸,也渗透物理与数学的知识。通过观察现象—探索原因—运用实践,实现完整的体系化学习。

三、鼓励求同存异的实践性学习

在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操作练习的评价往往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有对错之分,作品有好坏之别。STEAM 教育理念提倡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各种奇思妙想。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原本的评价制度,只要依据相关的科学原理,设计的作品具有原创性、科学性,那么方案无分好坏,作品不分优劣。基于科学课堂,通过科技节、综合实践课、兴趣班等途径,以简单并常见的物体为线索,开展求同存异的实践性学习。

以“齿轮、皮带轮”的实践性学习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运用齿轮、皮带轮传动原理的物品,样式不限,材料自选,允许接入其他动力装置。收集到的作品大致分为两大类:车和摩天轮。有模仿坦克的履带传送小车,利用皮筋作为传送带的小车,模拟游乐场转动的摩天轮等。在动力设计上,大多作品都加入了马达和电池等驱动装置,有的想利用扇叶转动形成推力,有的加入手摇式齿轮带动。虽然一些小车并没有成功转动,但开拓思路、尝试制作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成功。教育需要的正是这种求同存异、集思广益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四、多学科间融合的综合性学习

STEAM 教育理念倡导多学科领域间的互通、各种课程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方案—实践操作—交流总结等各环节中,进行学科参透,设计方案时,要数据运算、绘制设计草图;实践操作中,需制表记录、数据处理分析;交流总结中,要语言表达、课件制作展示……这些环节中,除了科学,还运用到语文、数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技能。开展各类项目学习、体系化学习、实践性学习,为最终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奠定基础,让知识融会贯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探索生命科学领域时,尝试将科学与语文融合:认真观察小动物,撰写相关的作文;种植一棵植物,撰写每个阶段的观察日记。与美术融合:观察树叶颜色形态,并制作树叶贴画;认识细胞的常见结构,制作一份植物细胞模型。在探索物质科学领域时,与数学融合:学习杠杆滑轮,计算如何省力;了解沉浮因素,计算最大载重量。与美术融合:了解不同颜色玻璃纸的滤光作用,制作一副创意画。与音乐融合:了解声调和音量的原理,制作简易排箫吹曲。在探索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时,与美术融合:认识土壤的颗粒大小,并使用黏土制作一份陶泥作品。与语文融合:观察月相的周期变化,撰写科学观察日记。在探索工程和设计领域时,与数学、美术融合: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搭支架比赛,比高比稳比美观。这种新型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喜爱。通过创新课堂的尝试,原本学习被动、不爱听课的学生开始积极参与其中。一些不喜欢语数的学生在STEAM 教育理念渗透的教学中,开始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运算解决问题;能撰写观察日记,勇于在同学面前交流展示。学生能将学习延伸到课堂外,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主动提出问题,参与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综合素养。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在开展学习方式转型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教学进度衔接,各学科间教师的配合,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等。目前的教学实际,还很难大面积实施新型学习方式。为此,学校利用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科技节、兴趣班等多种途径辅助实施,各学科教师间加强沟通、开展集备,通过班主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今后,学校将继续深入探索,让STEAM 教育理念更加有效地实施。

猜你喜欢
保温理念科学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能“保温”的雪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保温
为什么热水瓶可以保温?
科学拔牙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