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上高宗封事1

2020-02-25 14:13胡铨
美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国秦桧管仲

[宋]胡铨

绍兴八年十一月日2,右通直郎枢密院编修臣胡铨3,谨斋沐裁书4,昧死百拜,献于皇帝陛下。

臣谨按5:王伦本一狎邪小人6,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7,遂举以使虏8。专务诈诞,斯罔天听9,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10,是欲臣妾我也11,是欲刘豫我也12!刘豫臣事丑虏13,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14,一旦豺狼改虑,捽而缚之15,父子为虏。商鉴不远16,而伦又欲陛下效之。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虏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虏藩臣之位17!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18,朝廷宰执尽为陪臣19,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20,变为胡服21,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22;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則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 23呜呼!自变故以来24,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25?然而卒无一验,则虏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26。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27?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28,则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29,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30。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31,危如累卵32,当时尚不忍北面臣敌33,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敌势陆梁,伪豫入寇34,固尝败之于襄阳35,败之于淮上36,败之于涡口37,败之于淮阴38,较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39。傥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我岂遽出虏人下哉40?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41,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42,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43,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夫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44,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导陛下为石晋45。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46,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47,我独不知!”则桧之遂非愎谏48,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49,是盖畏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吁,可惜哉!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50”夫管仲,霸者之佐耳51,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衣裳之会52。秦桧,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53之俗而为左衽之乡。则桧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实管仲之罪人矣。孙近傅会桧议54,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55,漫不敢可否事56。桧曰敌可议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57。臣尝至政事堂58,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矣”。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容充位如此59,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60?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臣备员枢属61,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62。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63,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64,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65!小臣狂妄,冒渎天威66,甘俟斧钺67,不胜陨越之至68!

注释:

1.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群臣上奏章表,一般不用封缄,如事涉机密,为防泄露,就封以皂囊(黑色丝织口袋)。

2.绍兴,南宋皇帝赵构年号;十一月日,十一月某日。

3.右通直郎,官职,六品文官;枢密院,官署名称,宋代枢密院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编修,官职名,掌修国史、实录,枢密院设编修官,负责编纂记述。绍兴五年,胡铨任枢密院编修官。

4.斋沐,斋戒沐浴,以示虔诚;裁书,裁笺作书,这里指写此奏章。

5.谨按,恭敬论述;按,经过考察核实得出的结论。

6.王伦,字正道,莘县(今山东莘县)人。自1137年(绍兴七年),徽宗和宁德后死于金国后,王伦多次出使金国,答应割地议和。后又出使金国被拘,因拒绝降金,自云:“臣今将命被留,欲污以伪职,臣敢爱一死以辱命!”遂被金国君主勒死。《宋史》认为王伦是卖国求和之辈,颇多贬词;狎邪,行为放荡,品行不端。

7.顷,不久以前;宰相,时任宰相为秦桧。

8.举:推举;使虏,出使金朝;虏,对敌人蔑称。下文丑虏、犬戎、夷狄等,皆有蔑视意。

9.专务诈诞,只做欺诈虚妄之事; 斯罔天听,骗取皇帝的信任;天听,天子的听闻。

10.“今者”二句,指绍兴八年金国国君派遣萧哲、张通古为江南诏谕使,同王伦使宋,以“诏谕”为名,即将宋视为属国,因为古代国君告知臣下或百姓才叫“诏谕”,故引起宋朝士人抗议。

11.臣妾我,使我为臣妾,男称臣,女称妾,表示被统治的身份。

12.刘豫我,使我变成刘豫那样的附庸;刘豫,南宋叛臣,金傀儡政权伪齐皇帝。

13.臣事,像臣子那样去侍奉。

14.不拔:不可拔除,不可动摇。形容牢固。

15.捽(zuó),抓、揪。

16.商鉴不远,即殷鉴不远,语出《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谓殷人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后来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文中是指刘豫称臣而终被金人诛杀的教训。宋人避宋太祖父赵弘殷讳,改殷为商。

17.藩臣之位,附属国的臣子之位。

18.赤子,比喻百姓,人民;衽,衣襟。我国古代汉族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而少数民族的服装,衣襟左掩,这里是以左衽作为受金人统治的代名词。

19.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

20.冠,古代官吏所戴的礼帽;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行朝仪、祭礼时所戴的礼帽。

21.胡服,少数民族的服装。

22.三尺童子,谓小儿;犬豕(shǐ),狗和猪,比喻鄙贱之人;怫然:愤怒貌。

23.“则梓宫”四句,梓(zǐ)宫,皇帝、皇后的灵柩,此指宋徽宗赵佶的灵柩,赵佶于绍兴五年死于金国;太后,指高宗生母韦贤妃,与徽宗同被俘金国,高宗即位后,遥尊其母为皇太后。后迎归宋朝。

24.变故,指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克汴京,俘虏徽钦二帝。

25.啖(dàn):喂食,引申为利诱。

26.膏血,犹言民脂民膏;含垢忍耻,忍受耻辱;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甘心拿着天下而臣事金国。

27.何如,怎样。

28.变诈,欺诈;济之,指王伦帮助金朝。

29.陵夷,由盛到衰,衰落。

30.長太息,深深地叹息。

31.向者陛下间关海道,指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0)宋高宗在金兵追击下从建康逃往杭州、明州并航海到温州一事;间关,谓道路崎岖难行。

32.累卵,把鸡蛋堆叠起来,比喻极其危险。

33.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34.陆梁,跳跃貌,引申为嚣张、猖獗;伪豫,指刘豫的伪政权;伪,不合法的。

35.固,通“故”,已经;败之于襄阳,指1134年(高宗绍兴四年),岳飞击溃刘豫大将李成,收复襄阳之事。

36.败之于淮上,指绍兴四年韩世忠击溃金及刘豫大军,追至淮水一事。

37.败之于涡口,指绍兴六年杨存中、张宗颜大败刘豫三十万大军事;涡口,涡水入淮水之口,在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

38.败之于淮阴,绍兴三年,赵立破金兵于淮阴。

39.蹈海之危,航海,比喻危险;万万,谓远远胜过当初。

40.遽(jù),竟,就;出敌人下,指比敌人弱。

41.万乘之尊,皇帝的尊严;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后世以“万乘”指皇帝;下穹庐之拜,向金国低首下拜;穹庐,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这里借指金国。

42.索,尽,完结。

43.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高士,善于出谋划策,常周游各国,为其排难解纷。据《战国策·赵策三》记载:赵孝王九年(前257),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魏王派使臣劝赵王尊秦为帝,赵王犹豫不决。鲁仲连力陈以秦为帝之害,说服赵、魏两国联合抗秦。两国接受其主张,秦军以此撤军。

44.谤议,非议;汹汹,形容声势盛大。

45.唐、虞:唐尧、虞舜,即尧舜所处的时代;石晋:指五代石敬瑭建立的后晋,石敬瑭勾引契丹灭除后唐,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受其册封,国号为晋,称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46.礼部侍郎,掌管礼乐、祭祀、教育、科举等事务机构的副长官。曾开,曾几之兄,曾当面反对秦桧的议和,因而触怒秦桧,被贬徽州;古谊,即古义,古人所说的道理;折,驳斥,责难。

47.故事,旧事、典故。

48.遂非愎谏,坚持错误,固执而不听他人意见。

49.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台谏,指御史台和谏议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佥(qiān),众、皆。

50.“孔子曰”三句:意在肯定管仲的历史功绩,意思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可能还受外族的统治;微,非、无;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pī)发,散发。

51.霸者,指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佐,辅助。

52.衣裳之会,指齐桓公主持的各诸侯国的盟会。

53.衣冠,古代士以上的服装,这里指汉族地区的物质文明。

54.孙近,南宋人,进士出身,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附和秦桧主和,除参知政事,旋兼以同知枢密院事,对金使卑躬屈膝;傅会,附和、迎合。

55.伴食中书,指居宰辅之位而无所作为,孙近身为宰相副职,处处附和秦桧,不作主张,所以称他为“伴食中书”。

56.漫,完全;可否,赞成或反对。

57.当拜,指宋天子向金人跪拜。

58.政事堂,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

59.参赞大政,参与决定国家大事;取充位,占据官位而不负责任。

60.折冲,击退敌军;折,挫败;御侮,抵御侵侮。

61.备员,充数,这里是谦称;枢属,当时胡铨任枢密院编修,故云。

62.竿之藁街,用竹竿把头悬于金国使臣住的街上以示众;竿,用作动词,犹言“悬”,把头挂在竹竿上;藁(gǎo)街,汉朝的街名,在长安城南内,为汉代长安城中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

63.羁留,扣押;徐兴问罪之师,出兵讨伐敌人;徐兴,从容不迫地发起。

64.赴东海而死,这是借用战国鲁仲连的话,以此表示他坚决反对议和的态度。鲁仲连曾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

65.小朝廷,指如果议和告成,宋朝将成为金国的附属。

66.冒渎,冒犯;天威,皇帝的威严。

67.甘俟斧钺(yuè),甘心等待处罚;俟,等待;斧钺,泛指兵器,借指刑罚、杀戮。

68.陨越,跌倒,封建社会上书皇帝时的套语,谓犯上而表示死罪之意,引申为惶恐。

猜你喜欢
金国秦桧管仲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管鲍之交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铁铸的秦桧跪像
油炸“秦桧”
无题
洪迈的“摆头”
无题
鲍叔牙与管仲
点点和小e / 管仲之器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