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下的脱贫攻坚问题

2020-02-26 01:57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方法论视野贫困地区

高 洁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开封 450000)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实践方法理论认识方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论,在精神生活、社会实践中均具有较为突出的效用。为保证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主导,从社会实践、精神层面入手,制定恰当的脱贫攻坚问题解决方法体系就变得非常必要。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的脱贫攻坚问题

(一)扶贫资源配置失衡。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给地方,是我国各地脱贫攻坚项目推进过程中主要模式。但是,由于以中央财政转移为主要手段的资金供给模式赋予地方政府的项目选择性是以政府业绩为导向,没有多加考虑贫困地区贫困人群脱贫致富实际需求,导致各地方政府极易受业绩诱导而争取更多短期项目,如养殖业、种植业等。忽视保障体系、卫生体系、医疗体系等效益凸显周期长的项目,最终出现扶贫资源配置失衡问题。

(二)地方扶贫基础薄弱。在地方政府脱贫攻坚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过度依赖政府的情况。特别是贫困地区,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充足财政资金,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促使贫困区域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导致整体扶贫过程中人民群众及社会方面参与度缺失,地方扶贫基础薄弱。

(三)脱贫后返贫风险大。在现阶段我国各地脱贫攻坚战役开展进程中,先脱贫后返贫,多次脱贫后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脱贫攻坚项目顺利推进,而且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

(四)统筹管理过于分散。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部门、工作组角色定位差异较大。甚至因追求利益、任务目标差异,而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致使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脱贫攻坚工作效率不高[1]。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的脱贫攻坚问题起因

(一)多主体利益矛盾突出。由于我国主要用脱贫攻坚模式为中央财政转移模式,其主要以政绩为导向,导致各地方政府主体间利益矛盾较突出。为获得优势资源,各地方政府大量将扶贫资源向模范人员、标杆村镇倾斜。虽然在短期内出现了一批脱贫标兵或脱贫致富精英,但是上述主体仍然以自身利益为考量,极易致使真正贫困亟需补助的群众被边缘化处理,最终致使财政脱贫资源分配失衡。

(二)帮扶模式缺乏可选择性。除地方政府自筹资金能力不高导致的脱贫攻坚不连贯问题外,地方政府向贫困区域群众提供的帮扶模式、服务模式较为单一,无法为贫困区域群众脱贫致富提供良好选择,也是地方扶贫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

(三)脱贫措施应用不合理。由于各政府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阶段过分注重短期效益,较为注重提升贫困区民众收入,而忽视了自然、人文、卫生设施及体系建设。再加上部分依赖种植业或者养殖业等农业项目脱贫地区,受自然条件影响程度较大,导致其在出现病情自然灾害时,就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因病返贫”“因灾返贫”情况[2]。

(四)缺乏统一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残联妇联、民政部门、卫生计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是主要执行主体。但是在脱贫攻坚项目帮扶对象职责划分方面没有明确上述部门工作责任,导致上述部门在具体脱贫攻坚项目推进阶段缺乏明确统一的价值取向,再加上新时期脱贫攻坚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各部门对超出自身权责范畴内脱贫攻坚事务、项目均秉承观望甚至排斥态度,致使统筹管理分散化、碎片化明显。

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的脱贫攻坚问题解决方法

(一)构建社会资本与政府协同大扶贫格局。针对中央财政下拨资源增加与贫困地区资金不足两极分化情况,应全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念。面向全国范畴内各地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特殊国情,对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各地方政府可以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宣传力度,引导筹集资金能力强、成本低、运行灵活度高的社会团体、社会金融体系加入到脱贫攻坚项目中。并与社会医疗卫生企业、社会慈善团体合作,开展定时、定点捐赠帮扶,为以地方政府为主要指导、以社会资本为主要支撑的多元化扶贫机制的形成提供依据,保证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措施与工作需求相符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从需求方面提出,若想满足脱贫攻坚群众各种需求,就需要现有体系中存在特定种类的物品。而这一物品受收入、分配两个方面的约束,因此,为充分发挥社会资本、政府相互协调统一的大扶贫格局,地方政府应以增支增收为核心,从社会市场调节收入、社会市场调节分配两个方面入手。在政府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提供物资、金钱的基础上,跟随马克思经济性方法论中价值规律,利用国家购买的形式,与社会内生产主体合作,将社会主义市场中商品生产部分转化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公共服务[3]。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规定商品交换价值内涵较商品使用价值社会关系更为深刻,而社会市场是商品交换价值实现的主要平台。因此,为促使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正确认识商品交换价值,应在全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全面利益公平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领导人对大扶贫格局要求,分层级、分产品类别的进行社会商品市场构建,逐步形成社会资本帮扶、内部动力产生机制,促使社会资本帮扶贯穿贫困地区各个角落,加强贫困群众与社会资本间的联系,为贫困地区社会资本运作注入活力。

(二)充分满足贫困群众实际需求。

第一,在政策制定方面,相关部门应以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重点。从贫困地区水、路、电、房屋及其他基础设施方面入手,强化制定与生产环境建设相关的优惠政策,为边缘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奠定基础。同时在严重贫困地区、因病残致贫地区加大帮扶力度。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试点安排、专项支持等方面,保证同等条件下各种政策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

第二,在进一步推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精准帮扶项目中,应将扶贫发展产业作为重点,与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县域致富能手构建扶贫互助协会。全面、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要点,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一体化资源分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盘活基层创造力,缓解区域资源挖掘不当导致的资源挤压问题,从根本上改变脱贫攻坚区域分配过于严苛而导致的区域封闭情况[4]。

(三)强化管控脱贫后返贫问题。为避免脱贫后返贫问题发生,地方政府可以增强贫困地区及贫困群众自主脱贫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以往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准确掌控特定贫困区域贫困群众情况,进行长效贫困扶助机制的构建[5]。同时将现有支农、惠农政策进行集成化处理,在强化技能培训、产业扶贫的基础上,进行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构建。而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自身较强的抗自然灾害打击能力也可以为贫困区域提供长期、稳定的工作岗位,真正做到脱贫后不返贫。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可知,在不同类型劳动中总的社会劳动力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因此,在抓政府层面各平行部门工作及政策领域工作的基础上,依据精准扶贫脱贫基础性、保障性、必备性需求,应以挖掘脱贫攻坚内部动力为目标,利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将经济社会可持续平稳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部分。面对以往以粗制作、粗加工为特征的初级农产品或农副产品,从技术含量、工序设置、项目争取、资金吸纳、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激发贫困区域贫困群众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为粗加工产品向精加工产品、初级产品向高附加价值产品转化提供依据。

此外,考虑到我国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陷入贫困境地的诱发因素具有较大差异。为保证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地方政府及残联妇联、民政、卫生计生、人社等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全面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念,综合利用摸底排查、走访调查等方式,对各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建立贫困档案及对点帮扶卡片,为帮扶政策的精准实施提供依据。如对于重病、大病或者残疾等因素导致的贫困情况,地方政府应构建因病致贫档案,将对应地区医疗保障体系及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行进一步完善;针对文化水平不高、子女上学等持续时间不长的贫困诱因,地方政府应协同区域社会组织为文化水平不高的贫困人群提供学习提升机会,并为因子女上学而致贫的人员提供学费减免优惠,以帮助特定区域人口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对于突发自然灾害、意外灾害导致的贫困情况,考虑到贫困主体仍然具有脱贫致富能力,因此,地方政府及残联妇联、民政、卫生计生、人社等部门应从资金优惠、方法指导等方面入手,为其提供就业、贷款、财政等方面优势资源。

(四)构建协同合作领导小组。

第一,针对因缺乏统一的价值取向导致我国现阶段脱贫攻坚问题,应依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念,进行各部门协同发展机制[6]。考虑到残联妇联、民政部门、卫生计生、人社等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价值追求具有较大差异,为保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的脱贫攻坚工作政策顺利、连贯推行,应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构建一个专门的扶贫工作小组。从残联妇联、民政部门、卫生计生、人社等部门挑选恰当的 人员,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的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行提供充足人员支持。

第二,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小组运行的基础上,进行联席会议制度的构建。每间隔一定时期将各地区扶贫情况汇报给领导小组负责人。从政策自评、负责人互相评价等方面入手,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的脱贫攻坚工作问题的及时协商处理提供依据。

第三,为提升残联妇联、民政部门、卫生计生、人社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的工作效率,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的脱贫攻坚工作需求,进行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独立考核机制的构建。从定性考核、定量考核两个方面入手,开展平行部门考核。强化领导小组人员对脱贫攻坚工作关注,真正达到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规模大、系统化的特点。因此,针对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野下出现的脱贫后极易返贫、统筹管理分散、多主体间矛盾突出等问题,各部门及工作组应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蕴含的唯物主义辩证观,明确自身困境,从指引方向、方法理论等方面入手,为社会主义社会脱贫工作开展提供新的视野。

猜你喜欢
方法论视野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居· 视野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视野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