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的美学思考

2020-02-28 13:58崔晓刚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
门窗 2020年1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美学美的

崔晓刚 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

1 引言

建筑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绿色建筑是建筑学发展到当前阶段人类对我们不断恶化的居住环境的回应。在绿色建筑的主题也更是对建筑三要素“实用、经济、美观”的最好解答,基于此,对绿色建筑下的建筑形式美学展开研究分析,就十分的必要了。

2 绿色建筑设计的美学基本原则

“四节一环保”是绿色建筑概念最基本的要求,新的国家标准GBT 50378—2009《绿色评价标准》更是在之前的基础上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首先要求我们要回归建筑学的最本质原则,建筑师要从“环境、功能、形式”三者的本质关系入手,建筑所表现的最终形式是对这三者的关系的最真实的反应。对于建筑美,从建筑诞生那刻起人类对建筑美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虽然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有所不同,但美的法则是有其永恒的规律可遵循的。优秀的建筑作品无一例外的都遵循了“多样统一”的形式美原则,对于这些如:主从、对比、韵律、比例、尺度、均衡基本法则仍然是我们建筑审美的最基本原则。从建造角度来讲,建筑本身是和建筑材料密切相关的,整个建筑的历史,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部建筑材料史,绿色建筑美的表现还在于对其建筑材料本身特质与性能的真实体现。

3 绿色建筑设计的美学体现

3.1 生态美学

生态美属于是所有生命体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基础,其需要确保生态环境中的空气、水、植物、动物等众多元素协调统一,建筑师的规划设计需要满足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来实现。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民居就是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断的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利用本土建筑材料与长期积累的建造技艺来建造,最终形成一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体制,无论是北方的合院,江南的四水归堂,中西部的窑洞,西南地区的干阑式建筑无一例外都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因地制宜的建造的结果,其本质体现了先民一种“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现代生态建筑的先驱及最忠实践者的马来西亚建筑大师杨经文的实践作品为现代建筑的生态设计的提供了重要的方向。他认为“我们不需要采取措施来衡量生态建筑的美学标准。我认为,它应该看起来像一个‘生活’的东西,它可以改变、成长和自我修复,就像一个活的有机体,同时它看起来必须非常美丽”。

3.2 工艺美学

现代建筑起源于工艺美术运动,而最早有关科技美的思想,是一名德国的物理学家兼哲学家费希纳所提出的。建筑是建造艺术与材料艺术的统一体,其表现出的结构美,材料质感美都与工业、科技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区别于以往单纯追求的技术精美,未来建筑会更加的智能化,科技感会更突出。这种科技美的出现虽然打破了过去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概念,但同时又为绿色建筑向更高端迈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与以往“被动式”绿色技术建造为主不同,未来的绿色建筑将更加的“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绿色建筑也会变的更加有机,自我调控修复的能力更强。

3.3 空间艺术

建筑从使用价值角度来讲,其本质的价值不在于其外部形式而在于内部空间本身。健康的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是绿色建筑最基本的要求。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特征下,建筑内部的空间特征就有所区别,一般来说,严寒地区的室内空间封闭感比较强,炎热地区的空间就比较开敞通透。建筑内部对空间效果的追求要以有利于建筑节能,有利于室内获得良好通风与采光为前提。同时,室内空间的设计要能很好的回应外部的自然景观条件,能将外部景观引入的室内(对景、借景),从而形成美的空间视觉感受。

4 绿色建筑设计的美学设计要点

4.1 绿色建筑场地设计

绿色建筑对场地设计的要求我们在开发利用场地时,能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植被等,保持场地内生态系统与场外生态系统的连贯性。正所谓“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意为只有将“人与天调”作为基础,进行全面的关注和重视,综合对于生态的重视,我们才能够完成可持续发展观,从而设计并展现出真正的美。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造利用场地时,首先选址要合理,所选基地要适合于建筑的性质。在场地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场地自身的特点(地形地貌等),因地制宜的协调各种因素,最终形成比较理性的规划方案。建筑物的布局应要合理有序,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合理。真正与场地结合比较完美建筑就如同在场地中生长出一般,如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的代表作流水别墅就是建筑与地形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

4.2 绿色建筑形体设计

基于绿色建筑下建筑的形态设计,建筑师应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自然环的联系,从环境入手来考虑建筑形态,建筑的风格应与城市、周边环境相协调。一般在“被动式”节能理念下,建筑的体型应该规整,控制好建筑表面积与其体积的比值(体型系数),才能节约能耗。对于高层建筑,风荷载是最主要的水平荷载。建筑体型要求能有效减弱水平风荷载的影响,这对节约建筑造价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上海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的体型处理就是非常优秀的案例。在气候影响下,严寒地区的建筑形态一般比较厚重,而炎热地区的建筑形态则相对比较轻盈舒展。在场地地形高差比较复杂的条件下,建筑的形态更应结合场地地形来处理,以此来实现二者的融合。

4.3 绿色建筑外立面设计

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的外立面首先应该比较简洁,摒弃无用的装饰构件,这也符合现代建筑“少就是多”的美学理念。为了保证建筑节能,应在满足室内采光要求下,合理控制建筑物外立面开窗尺度。在建筑立面表现上,我们可通过结合遮阳设置一些水平构架或垂直构件,建筑立面的元素要有存在的实用功能。在此理念下,结合建筑美学原理,来组织各种建筑元素来体现建筑造型风格。在建材选择选择上,应积极选用绿色建材,建筑立面的表达要能充分表现材料本身的特如,如钢材的轻盈,混凝土的厚重及可塑性,玻璃反射与投射等等。在智能技术发展普及下,建筑的外立面就不是一旦建成就固定不变了,如今已实现了可控可调,建筑的立面可以与外部环境形成互动,丰富了建筑的立面视觉感观。如可根据太阳高度及方位的变化,可智能调节的遮阳板,可以“呼吸”的玻璃幕墙,立体绿化立面等等,这些都展现出了科技美与生态美理念。

4.4 绿色室内空间设计

在室内空间方面,首先绿色建筑提倡装修一体化设计,这可以缩短建筑工期,减少二次装修带来的建筑材料上的浪费。从建筑空间艺术角度,一体化设计更有利于建筑师对建筑室内外整体建筑效果的把控,有利于建筑空间氛围的营造,实现高品位的空间设计。从室内空间的舒适性方面,绿色建筑的室内空间要求能改善室内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条件。基于此,中庭空间无疑是最常用的建筑室内空间。结合建筑的朝向以及主要风向设置中庭,形成通风甬道。同时将外部自然光引入室内、利用烟囱的效应,有助于引进自然气流,置换优质的新鲜空气。中庭地面设置绿化、水池等景观,在提供视觉效果的同时,更是有利于改造室内小气候。

4.5 绿色建筑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由于其所处国度及文化不同,设计思想差异很大,以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景观思想讲究体现自然山水的自然美,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是以表达几何美为主。在这两种哲学思想下,形成了现代景观设计的两条主线。绿色主题下的景观设计应该更重视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痕迹。在绿化布局中,我们要改变过去单纯二维平面维度的布置思路,而应该提高绿容率,讲究立体绿化布置。在植物配置的选择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提倡“乔、灌、草”的科学搭配,提高整个绿地生态系统对基地人居环境质量的功能作用。

5 结束语

绿色建筑的发展打破了固有的建筑模式,给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伴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认识的提高,也会不断提升对于绿色建筑的审美能力,作为我们建筑师更应该提升个人修养,杜绝奇奇怪怪的建筑形式,创作符合大众审美的建筑作品。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美学美的
盘中的意式美学
《室内空间设计》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室内空间设计之住宅设计
打破平衡
外婆的美学
好美的雾
杨洁宇作品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