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0-02-28 14:33刘羽佳
卷宗 2020年36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中学语文趣味性

刘羽佳

(桃花江镇第一初级中学,湖南 益阳 413400)

民俗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文化性、生活性和趣味性,这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载体和素材。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来讲,比较突出的难点在于,大多数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时代性特征,如果脱离课文形成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而仅仅让学生单纯的去生硬记忆和理解,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们也会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对民俗文化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和重塑,紧密结合中学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1 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民俗文化,指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生息繁衍发展过程中,兴起、流传、繁荣于民间的众多文化载体和文化形式的统称,它与其他的文化形式相比,自身具有较强的特点和特征。

1)文化性。文化性是民俗文化的核心属性,虽然我国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载体也相对丰富、而且分布情况也相对零散,但是它自身的文化属性是十分突出的,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更加具有承载民族发展文化历史的特点,很多民俗往往代表了少数民族发展的历程和文化进程,比如节庆、民歌、服饰、饮食等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性,而且这种文化属性是不可复制的,一旦遗失就无法弥补,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民俗文化的珍贵性。

2)趣味性。需要看到的是,与文字、绘画、美术、音乐、雕塑等其他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不同的是,民俗文化更多在民间得以流传,所以在它的表现方式上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活泼的、自然的、趣味的特点,比如剪纸艺术、民间游戏、传统体育项目等等,这些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趣味性特征,才让民俗文化的生命力、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加优于其他的文化载体,并且能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不断传承发展。

3)生活性。民俗文化来源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与百姓的日常起居、节日、娱乐等生活息息相关,这也让民俗文化的生活性尤其突出,从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看,如果不能对文化形式进行收集和整理,很多文化形式就会逐渐湮灭,而民俗文化却恰恰与众不同,它的表现形式特别零散,也缺乏必要的保存和整理,之所以能够经历漫长时间保存下来,就是因为它自身独特的生活性,适应民间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扎根,成为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时代性。时代性也是民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特点,很多民俗从今天的审美观点和历史角度来看,无法充分理解和认知,只有将民俗文化放入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下,才能真正体会民俗文化的特点,比如燃放爆竹、贴春联、少数民族的刺青文化、祭祀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习俗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生活方式紧密联系,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有效地再现当时的历史风俗和文化特点,这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所在。

2 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的意义

1)民俗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民俗文化具有极其明显的趣味性和生活性特征,将民俗文化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之中,特别是与之相关的语文课文内容、词汇、文字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可以很好的丰富语文教学的载体和元素,让语文知识不再枯燥和抽象,对一些生僻字和生僻词等,比如祭祀、饕餮等,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民俗文化进行充分的解读,就可以帮助学生们克服畏难心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们去理解和掌握。

2)民俗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需要看到的是,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需要从小抓起,特别是作为中学生来讲,他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还相对表面化,直接进行文化教育,很多时候效果反而不佳。而民俗文化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民俗文化的文化性特征十分明显,而且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在易于学生接受的同时,就可以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文化储备,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3)民俗文化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学先天带有较强的德育属性,而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而借助民俗文化中一些传统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比如敬老爱老、祭扫先辈、尊师重教等等,通过这些民俗文化的渗透,就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接受德育熏陶,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华传统道德,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的可行性路径

1)强化对民俗文化的重视和认知。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民俗文化,深刻认识到民俗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引导和推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民俗文化、解读民俗文化、传承民俗文化,让民俗文化真正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全方位地了解民俗文化,消除对民俗文化的偏见,对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调研,并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和整理,为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打牢基础。

2)注重民俗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特别是要从语文教材中找到民俗文化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并有针对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民俗文化载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目标,也让学生们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民俗文化熏陶。另一方面,要对民俗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将民俗文化中的落后因素淘汰掉,将优秀的文化载体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有效保持民俗文化的先进性。

3)丰富民俗文化渗透的方式和路径。一方面,要注重民俗文化渗透方式的创新,通过多媒体、互联网、手机app等方式,将民俗文化的特点、意义等,推送给学生们,直观展现民俗文化的魅力和形象,更加有利于学生们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学生们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们独立去认知民俗文化、解读民俗文化,通过民俗文化的学习,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4)有效发挥语文课外教学的作用。一方面,要立足本地区的民俗文化载体,引导和组织学生们去民俗文化景点、遗址等进行参观学习,提升学生们对民俗文化的直观印象,促进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们对民俗文化的喜爱。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以民俗文化为载体,将语文教学寓于其中,比如以民俗文化为题开展作文比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等,让民俗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外教学之中。

综上,推动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可以给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媒介,可以让中学语文家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目标更加清晰,作用更加突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民俗文化、认知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推动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中学语文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