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例辨(二)

2020-02-28 19:05牛尚鹏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玉女通假异文

牛尚鹏,陶 鹏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天津300270)

《太上洞渊神咒经》,一名《洞渊神咒经》,简称《洞渊经》《神咒经》,为图谶式之道教经典,洞渊派之首经,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流传极为广泛,是研究早期天师道教义及唐代洞渊派思想的重要经典。该书约成书于东晋末刘宋初,晋末道士王纂假托太上道君降授。今存两个版本,一是《道藏》本,共二十卷,收入洞玄部本文类。二是敦煌写本,写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年),主要为前十卷内容,另有第二十卷的部分残片。

在文字上,《道藏》本与敦煌本颇有差异,《道藏》本多用通行字、正字、今字,敦煌本多用俗字、通假字、古字。即使是同卷的敦煌本,不同的件之间文字也有一定的出入。研究不同版本的异文,对整理道经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曾对部分异文作过辨析,[1]兹就其他章节异文加以考校,以期对道经的整理有所裨益。

一、形误异文

形误异文是由字形讹误导致不同的版本用字有差异。这类异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构成异文的两个或多个字形体相近,手民在传抄或刊刻时辨析不审,导致讹误。有的是一般的形误,这类容易辨析。有的是以俗字为媒介,由于俗字构件混同导致二字无别,这类异文需要一定的考辨工作。形误异文的一般规律是生僻字容易讹为常见字,手民不熟悉的字容易讹成熟悉的字,这对我们的辨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自今以去,与大魔王夏银、乌九、乌延、赤波、洪兵等誓曰。(S.318)

按:“乌九”,《道藏》本、P.2444 均作“乌丸”。“九”当为“丸”之形讹。“乌丸”乃魔王之名,《太上洞渊神咒经》常见,如卷三:“世有乌丸鬼王,身长七尺。”又:“大魔王拂旦、乌丸,悉头破作九十分矣。”卷七:“各各斩此大魔王乌丸等。”皆其例。

(2)若有救疗人病之处,天人自来往护子耳,三天王女要进五千万人,一合来下。(S.318)

按:“王女”,《道藏》本、P.2444 均作“玉女”。“王”乃“玉”之形误。《太上洞渊神咒经》中“三天玉女”经见。卷三:“三天玉女与大梵天王夫人等八千万人。”卷八:“三天玉女、十方大神仙人。”卷九:“三天玉女八十万亿人。”卷十一:“又有三天玉女、要进将军五千万人。”均其例。

(3)来诣玄都,具白太山,太上曰:汝等往世间,化一切人。(S.318)

按:“太山”,《道藏》本、P.2444 均作“太上”。“山”乃“上”之讹。

(4)村村有四十六万黄疸鬼,来入人宅,今人吐血下痢,霍乱卒死,心痛身染黄病。(P.2444)

按:“今”,《道藏》本、S.318 均作“令”。“今”乃“令”之形误。

(5)令国王妄占百姓,枉其万民,民不自全。(《道藏》本卷六)

按:“占”,S.930 作“召”。“占”乃形近而误。

(6)法故不去者,遣赤卒小史八千万人,下九天太上真骑杀汝等。(S.930)

按:“法故”,《道藏》本作“汝等故”。“法故”不辞,“法”乃“汝”之形近而误。

“小史”,《道藏》本作“小吏”。“史”乃形近而误,《道藏》无“小史”一词,“小吏”常见。《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八:“大臣小吏,枉人年命。”《太上洞神洞渊神咒治病口章》:“尚书仆射,通事小吏。”又:“功曹小吏,一合来下。”《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天杀大兵,赤卒小吏,十方主者。”皆其证。

(7)经中之王,神化神咒,几有四卷。(P.2752)

按:“几”,《道藏》本作“凡”。“几”乃形近而误。

(8)当令官事囚刑,自然消散,若不去者,我遣十方力士天丁然汝矣。(S.930)

按:“然”,《道藏》本作“杀”。“然”乃“煞”之形误,敦煌道经中,“杀”常写作“煞”。

(9)有黑足鬼,身长三丈六尺,其目赤黄,或化为赤乌,名曰之日。(S.930)

按:“之日”,《道藏》本作“足日”。“之”乃“足”之形误。《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一有“又有黑足鬼,身长三丈六尺,目赤黄,或化为赤乌,名曰足日”句。黑足鬼化为赤乌,名叫“足日”,盖与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有关。

二、同义异文

同义异文是由于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导致不同的版本用字有差异。同义词十分丰富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特征,古籍在刊刻或传抄的过程中,个别词语会被替换为同义词或近义词。或者随着语言的发展,前代的词语到了后代成了意义晦涩的疑难词语,人们也会把这些无法释读的词语替换成自己所处时代的词语。所以研究同义异文有助于推断版本的时代,含有疑难词语的版本可能是较早的版本。同义异文的研究对训诂学、词汇学也有重要的价值。

(1)今在邪中,专行疟疾,毒苦万姓。或有身体寒热,反目白黑,狂走妄语,歌嗥哭泣,四肢臃肿,惚惚斗气。(《道藏》本卷一)

按:“疾”,敦煌P.3223、P.2576 V 前均作“病”。二者义同。

“反”,P.2576 V 前同,敦煌P.3223 作“返”。二者通用。

“嗥”,P.2576 V 前同,敦煌P.3223 作“唤”。二者义同。

(2)分别解脱。(《道藏》本卷一)

按:“解脱”,敦煌P.3223、P.2576 V 前均作“解绝”。二者义同。

(3)疾病危急之者,法师将此经到家救病者。(《道藏》本卷一)

按:“危”,P.2576 V 前同,敦煌P.3223 作“厄”。二者义近。

“将”,敦煌P.3223、P.2576 V 前均作“持”。二者义同。

(4)时世多病男女之人,壬午年入山,劝化愚人。(《道藏》本卷四)

按:“劝化”,敦煌S.3389、宿57、S.3412 均作“勤化”。二者义近。

(5)已知汝名字,自今以去,不得枉杀良民。(《道藏》本卷四)

按:“已”,敦煌S.3389、宿57、S.3412 均作“以”。二者义近。

(6)若名入石函,死籍已定,当为逐之。(《道藏》本卷五)

按:“石函”,DX10305 作“石匮”。二者义近。

“已定”,DX10305 作“以过”。二者义同。

(7)先当祀太始五帝。(《道藏》本卷五)

按:“祀”,敦煌P.2752 作“祠”。二者义近。

(8)或人道说、欺诳骂辱、图谋打掠者,令其身考,灭亡子孙。(《道藏》本卷六)

按:“欺诳”,敦煌S.930 作“欺枉”。二者义近。

“打掠”,敦煌S.930 作“打持”。二者义近。

(9)于今有法师,不贪世宦。(《道藏》本卷六)

按:“世宦”,敦煌S.930 作“世官”。二者义同。

(10)有急病之处,道士经行救人之者,此鬼收却缚之。(《道藏》本卷七)

按:“急病”,敦煌P.2444、S.318 均作“急痛”。二者义近。

(11)与麻姑游于杜阳山。(《道藏》本卷七)

按:“于”,敦煌P.2444、S.318 均作“在”。二者义同。

(12)玄女惊曰:咄咄天灾,人民死尽,当奈何救之乎?相与悲叹。(《道藏》本卷七)

按:“咄咄”,敦煌P.2444、S.318 均作“叱叱”。二者义同。

“悲叹”,敦煌P.2444、S.318 均作“悲嗟”。二者义同。

(13)令此病人,速得治瘥。(《道藏》本卷八)

按:“治瘥”,敦煌P.2365、P.2424 均作“除差”。二者义同。

(14)此经乃伏一切大魔王、小鬼王及夫人千子万孙。(《道藏》本卷八)

按:“千子万孙”,敦煌P.2365、P.2424、Dx5500均作“千孙万子”。二者义近。

三、通假异文

通假异文是由于使用通假字形成的异文。通假现象在古书中极为常见,古籍不同的版本可能杂出众手,不同地区的人所操方言各异,或由于历史沿袭下来的用字习惯,通假字就会在不同的版本中有所体现。通假异文一般也不影响阅读,但有时若不破除通假字,找到本字,则无法正确地解读文献。研究通假异文需要考虑古音或考虑方言因素。

(1)敕下魔王,令安万姓,预为祝之,禁断恶鬼。(《道藏》本卷一)

按:“预”,P.3223 同,P.2576 V 前作“豫”。二者通假通用。

(2)不觉自异其形,端正长大。(《道藏》本卷一)

按:“正”,敦煌P.3223、P.2576 V 前均作“政”。二者通用。

(3)卒死失性(《道藏》本卷二)

按:“性”,敦煌P.2959 作“姓”。二者通假通用。

(4)令逐此鬼,不挠子等。(《道藏》本卷二)

按:“挠”,敦煌P.2959 作“遶”。二者通假通用。

(5)三千亿劫,无有出期。(《道藏》本卷三)

按:“期”,敦煌P.4676 作“其”。二者通假通用。

(6)水中鬼,火中鬼,射公万种鬼。(《道藏》本卷四)

按:“射公”,敦煌S.3389 作“射江”。二者音近通用。

(7)云中李子熬,浮游云间,来往海滨。(《道藏》本卷四)

按:“熬”,敦煌S.3389 作“敖”。二者通假通用。

“滨”,敦煌S.3389 作“宾”。二者通假通用

(8)不遵有德。(《道藏》本卷五)

按:“遵”,敦煌P.2752 作“尊”。二者通假通用。

(9)入人宅中,令人口舌门争。(《道藏》本卷五)

按:“争”,敦煌P.2752 作“诤”。二者通假通用。

(10)梦寤不静,但与死人相逐,内外大小元元,恐不全生。(《道藏》本卷七)

按:“梦寤”,敦煌P.2444、S.318 均作“梦悟”。“寤”“悟”通假通用。

(11)头痛目眩,胸背燠疼,手足不拘,五脏焦然。(《道藏》本卷七)

按:“燠”,敦煌P.2444 作“奥”,S.318 作“懊”。三者通假通用

“焦然”,S.318 作“燋燃”。二者通假通用。

(12)道言:道士不遵师父,天兵来考,考及子孙。(《道藏》本卷八)

按:“遵”,敦煌P.2365、P.2424 均作“尊”。二者通假通用

(13)枉滥人命,谈说道士,指师名姓。(《道藏》本卷八)

按:“枉滥”,敦煌P.2365、P.2424 均作“枉揽”。二者通假通用

(14)毒名生茹。(《道藏》本卷九)

按:“生茹”,敦煌P.2749 作“生如”。二者通假通用。

(15)坏一人心不化者,天人诛汝耳。(《道藏》本卷九)

按:“坏”,敦煌P.2793 作“怀”。二者通假通用。

(16)世人不信道,又不受经。(《道藏》本卷十)

按:“又”,敦煌P.2366 前作“有”。二者通假通用。

(17)评论经书。(《道藏》本卷十)

按:“评论”,敦煌P.2366 前作“平论”。二者通假通用。

(18)自非有符箓之家,不悬此符者。(《道藏》本卷十)

按:“箓”,敦煌P.2366 前作“录”。二者通假通用。

四、表述异文

表述异文是古籍不同版本同一内容表述不同形成的异文。古籍在传抄或流传过程中,由于手民对原典进行增删修补会造成不同版本的同一内容用字出现很大的差异。另外,人们对同一内容的措辞用字不同也会造成这类异文。这种异文在文献中都能讲通,一般不会影响原文的阅读,有时意义会大相径庭,很难判断哪个更符合古籍的原貌,只能依据版本的先后而定优劣。

(1)圣人治世,人民丰乐。(《道藏》本卷一)

按:“人”,敦煌P.3223、P.2576 V 前均作“王”。二者皆通。

(2)乃复更易,天地平整,日月光明。(《道藏》本卷一)

按:“复”,P.2576 V 前同,P.3223 作“后”。二者皆通。

(3)道言:有病人之家,若有犯入刑狱,元元恐死者,当先立此斋。(《道藏》本卷七)

按:“犯入”,敦煌P.2444、S.318 均作“犯事”。二者皆通。

(4)疾病生人之家者,为是何鬼?(《道藏》本卷七)

按:“生人”,敦煌P.2444、S.318 均作“主人”。二者皆通。

(5)梦寤不静,但与死人相逐,内外大小元元,恐不全生。(《道藏》本卷七)

按:“内外”,敦煌P.2444、S.318 均作“肉人”。二者皆通。“肉人”即凡俗之人。

(6)去离三涂,得在道鬼辈中。(《道藏》本卷七)

按:“道鬼”,敦煌P.2444、S.318 均作“来鬼”。二者皆通。

(7)官事万凶,凶来奄杀。(《道藏》本卷七)

按:“奄杀”,敦煌P.2444、S.318 均作“奄人”。二者义近。“奄人”即“掩人”,谓趁人不备而袭击。

(8)或四支沉重,寒热下痢,臃肿水腹黑病。(《道藏》本卷七)

按:“寒热下痢”,敦煌P.2444、S.318 均作“寒热敕色下痢”。二者皆通,“敕色”即赤色。痢病有多种,赤色是其中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六:“寒热淋沥,下痢赤黑”。卷七:“各领千万人,专行下赤痢病。”卷八:“万黑鬼,行下痢赤病。”均其例。

(9)为天下人作祟,祟病杀人,年年月月,行千万种病。(《道藏》本卷七)

按:“祟病杀人,年年月月,行千万种病”,敦煌P.2444 作“祟病煞人年命,月日行千万种病”。S.318作“祟病煞人年命,年年日月,行千万种病”。三者皆通。“月日”“日月”作“月月”义长。

(10)大魔王、小鬼王等,遶缚斩之不恕矣。(《道藏》本卷八)

按:“遶”,敦煌P.2365、P.2424 均作“通”。二者皆通,作“通”义长。

(11)复有八十万青虫鬼,鬼长三尺六寸。(《道藏》本卷八)

按:“青虫鬼”,敦煌P.2365、P.2424 均作“六精虫鬼”。二者皆通。

(12)自今以去,与汝大魔王等,分契誓矣。(《道藏》本卷八)

按:“誓”,敦煌P.2365、P.2424 均作“为信”。二者义近皆通。

(13)道士入山,山途玄隔。(《道藏》本卷八)

按:“玄隔”,敦煌P.2365、P.2424 均作“玄高”。二者皆通。

(14)请此法师转经之地,疫鬼故来不去者。(《道藏》本卷九)

按:“故”,敦煌P.2793、P.2473 均作“欲”。二者皆通。

(15)三天玉女八十万亿人。(《道藏》本卷九)

按:“玉女”,敦煌P.2793、P.2473 均作“天女”。二者皆通。

(16)道说妙典,轻慢道士。(《道藏》本卷十)

按:“轻慢”,敦煌P.2366 前作“轻道”。二者义近。

(17)有三万白头鬼,鬼名千转。(《道藏》本卷十)

按:“千转”,敦煌P.2366 前作“千轮”。二者皆通。

(18)皆因先身习学中来。(《道藏》本卷十)

按:“习学”,敦煌P.2366 前作“学问”。二者义近。

(19)若有人疾病、官事、口舌,法师道士但为化之。(《道藏》本卷十)

按:“化之”,敦煌P.2366 前作“救之”。二者皆通。

异文研究是古籍整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版本异文的甄别与考校对古籍的存真复原和准确使用有重要的意义。异文的分类整理是异文研究的基础工作,在异文分类研究中,除了具备文献学、版本学的基本素养外,语言学特别是文字的辨析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者眼于多方,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整理出高质量的文献文本。

猜你喜欢
玉女通假异文
咏杏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衛伯考(下)
当代文化视域下莫言作品的女性形象意蕴
掏结术与“玉女关”总结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洛神赋》“清阳”词义训诂
浅说通假字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