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人才库的路径探析

2020-02-28 20:02王兴锋葛轶凡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人才库审计工作危机

■王兴锋 葛轶凡

(1.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1 引 言

从危机发生的三大阶段来说,在危机发生前期,国家审计维持着社会生产平稳进行,通过监督各部门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为预防危机提供科学可靠以及及时的信息。危机发生中期,国家审计作为政府监督的重要力量,通过危机全过程跟踪监查等方法,以审计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危机处理情况,全面监督危机救助中存在的问题,以避免信息不透明所引起的社会恐慌。危机事件后期,审计机关通过分析审计结果,相应提出审计的建议和工作意见等,以期从体制机制中消除危机的影响,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已有研究侧重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以及资金的规范使用,如梁晶[1]、翟晓敏[2]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跟踪审计为例,重点探讨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问题所在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建议。丁佳伟[3]在论述国家审计在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审计中发挥作用的路径的过程中贯穿着风险导向的审计脉络,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救灾专项资金审计监督问题进行了研究。黄春玲[4]、孟志华[5]则具体以某地救灾资金审计实况为例,指出了我国救灾资金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那又该如何培养审计人才呢?张海斌和张立焕[6]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将IT信息技术与审计相融合,增设例如Python数据处理编程、区块链审计、电子数据审计等让学生掌握IT审计方法,从而在减轻相关人员工作量的同时能提高工作效率。宁强华[7]提到学校除了购置完备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信息化实验室之外,理应培训相关教师,使之主动掌握信息化工具,同时将课堂教学案例与信息化技术结合付诸实践,进行真正的实践模拟。李俊[8]指出大数据技术开启了智慧政府与智慧审计的时代,她提到审计人才的培养应从政府、社会与内部各个审计的需求入手进行分析,同时政府与高校应双管齐下,构筑完善的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杨延圣[9]阐述需要从审计学相关教学模式和制度保障上进行创新,尤其需要在培养评价体系上构建起科学的激励机制。总之,审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在结合现代技术与大数据的前提下加强实践,多方投入来构建创新型的科学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国家审计作为一个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免疫系统,对突发公共性事件资金物资的投入具有不可替代的监督规范作用,已有文献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研究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石,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目前的研究侧重于救灾资金的合规使用与绩效,较为关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但是应急审计人才库作为国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审计主体及核心力量,人才库的建设、构成与人才培养这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着重于研究应急审计人才库的构成与人才培训策略,以期作为一定的理论补充。

2 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审计人才库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应急审计人才库有生力量不足

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到如今,已经37年,我国审计队伍的人员素养、专业水平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各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基层审计人员匮乏、人员年龄偏大以及编制少、外聘人员待遇低等问题,审计任务也愈发繁重,已有的审计人才库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力量明显不足,这致使相关审计人员在应对危机时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2.2 审计人才专业结构较为单一

另一方面,现有审计人才知识结构大都偏向于会计审计财务这方面,虽然部分人员在汶川玉树地震、非典、南方雪灾等危机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也加强了其他技能的培训并提高了任职资格,但这还不足以应对更严重的危机,像此次疫情,影响范围广,涉及人员甚多,这种种仍然显示出我们审计机关的人才专业结构较为单一,综合素养有待提高。此外,目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大多数编岗固定、条块分割、部门壁垒,进出口不通畅,人员流动性较差,许多从事审计工作的有培养前途的高素质人才被其它适应行政工作但不适应审计工作的人阻挡在门外无法进入,这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浪费。同时,当下干部选用机制尚未完善,即使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选任人才的程序和条件,但有时候仍然难以让具有真才实学及凭实力竞争的人才脱颖而出。而且目前不同行业、政企之间的人才之间流动困难,关卡壁垒多,这就使人才资源无法合理流动以得到科学的配置。

2.3 应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除此之外,公共突发性事件审计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这给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地震审计工作为例,它需要在短时间内组织大量审计人员,其来源不可避免的会复杂多样,其中不仅有来自不同层次审计机构的人员,也有一些社会审计与中介机构的人员参与,这直接导致了参与人员技能与素质的参差不齐。而另一方面,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人员不仅要评估审计事项的绩效和效用,监督审计事项,还要提出建设性审计建议。举例来说,当审计人员监督审查一个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时,除了要评估项目工程材料采购流程的合理性,进一步验证审计事项的合规性,还需要给工程建设提出建议,如若不当将会给所建设工程带来严重问题。而应急审计任务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审计人员始终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中,他们明白自己承担的责任,这样就更容易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这对审计人员的耐力、体力、专业素养以及抗压能力等素质都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2.4 审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夏维华[10]、秦荣生[11]指出目前审计机关组织结构不合理,审计人员思想观念陈旧,大数据审计人才匮乏。鉴于此,政府部门应革新审计部门组织结构形式,积极将大数据审计信息化建设与机关组织结构进行融合,以实现信息化指挥,科学调度资源以加强不同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的力度,对审计工作的流程进行再造,此外,审计人员要不断解放传统审计思想,加快思想进步,从根本上认识到大数据与审计信息化融合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对于审计人员的培养,在其熟悉了相关的业务知识与法律法规外,还要加强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并建立一定的考核标准,将此与部门人员晋升相挂钩。

3 应急审计人才库建设路径剖析

3.1 培养专业素养过硬的审计人才队伍

培养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审计队伍需要具体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包括个人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培训应该有针对性,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二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需要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政府机关需要及时引进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过硬的技术型人才,并为相关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增强吸引力;第三,各个培训应该是系统并有规律的。只有通过连续的理论知识培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才能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培训的目的,最终达到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效果。

3.2 注重从社会中招录跨领域复合人才

人才的培养成本大多时候过高,所以培养应急审计人才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从社会中招募跨领域的审计复合型人才,招聘人才要一改以往的以财务专业为主的标准,取而代之的是招聘具有多元学科复合背景的人才来丰富审计人才结构,例如精通审计知识的同时熟悉环境资源、工程建筑设计、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的复合人才。反之,可以对政府部门内部具有工程学、环境资源、社会学、心理学知识背景的人员可以进行审计财务知识的传授,壮大审计队伍,以备不时之需。与此同时,需要改变以往政府定编定岗,人员无法流通的情况,使人岗匹配,工作高效,人力资源得到科学配置。

3.3 组建应急审计人才专家库

目前我们国家的不少审计机关已经招募并成立了外聘审计人才专家库,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应对公共危机,还需要利用大众传媒以及当面诚邀等多种方式高薪高待遇的聘请公共危机涉及的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智囊团,补充应急审计人才库的力量,并进一步招募高级审计专家,形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人才专家库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核心力量,指导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应制定专门的外聘的审计人才专家管理条例,设定一定的激励机制,让其根据政策及实际业绩取得报酬并服从管理条例,减少无组织无纪律的意外发生。

3.4 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除了对他们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外,还要注重培养其科学的全过程审计观、沟通协作能力、抗压能力、职业道德与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素质,并多举行审计经验交流会,使其能够互相交流彼此之间的经验。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已在职人员,并围绕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知识展开培训,培训内容应该涵盖公共危机管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自然灾害救援等相关知识,以培养专门的应急审计人才。培训的同时进行一定的考核,确保每一位参培者接受培训后能收获知识并提高自己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此外应多举行讲座与经验交流会,邀请那些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人员讲授他们的经验教训,并适当进行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模拟,让新人熟悉工作流程,以更好地提高审计人员的应变能力。

3.5 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

现在的社会是大数据包裹下的信息化社会,数据量浩瀚如烟,因此当代审计人员学好数据处理软件,精通计算机技术才是合格的。为了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第一,政府部门应加大审计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以及软件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聘请专家授课,定期举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挂钩。第二,审计机关现有组织结构并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的工作需要,鉴于此,政府部门应设计将大数据审计信息化建设与机关组织结构进行融合,革新审计部门组织结构形式,改变以往的直线式组织结构,多应用小组工作制,对审计工作的流程进行再造。最后,改变审计人员陈旧思想观念,不断解放传统审计思想, 加快思想进步,通过相关课程与培训让审计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大数据与审计信息化融合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3.6 适度招募应急审计志愿者

随着我国公民素质与志愿服务意识的日益提高,民间组织与民间力量已经成为了解决公共危机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此次疫情,据媒体报道光上海北京两市战疫志愿者就达到50万余人,可见民间志愿活动已经达到了新的高潮,成为了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突击力量。国家审计相关部门可以借助民间志愿风潮,从社会中国私企业、事务所、和各大高校财务专业适度招募志愿者以应对突发重大危机,不过要注意的是要对其进行测验和培训,了解其专业实力来分配任务,具有审计理论和类似审计经历的志愿者可独立交付完整任务,而经验缺乏的志愿者可以作为协助人员进行一些简单的统计任务。招募志愿者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民间志愿者的热情和活力以更好应对危机中的审计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国家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7 注重整合审计人力资源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不可预见,就像此次疫情,事发突然,而且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重大。为保证能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聚集到大量的审计人员,这就需要保证随时都有充足的审计资源储备,建立审计人才库,做好审计资源的整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想要做好审计资源的整合就需要按照各类人才所擅长的工作以及所属区域做一个审计人才的档案库。审计人才库中审计资源不仅包括有各级审计机关编制的人才,还可以包括社会审计机构的专业审计人才,以及会计审计专业以外的各类专家,例如法律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建筑工程专家等,以强化人才库中的审计力量,以便在产生紧急审计需求的时候,能够对审计人力资源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从而快速响应应急性审计工作的需求。

4 小 结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与广泛的影响力,在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辽阔的疆域面积下,财政无疑要迅速拨款到各个地方,国家审计则在落实各地资金的分配、监管建议资金的使用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应急审计人才库的建立与应急审计人才的培养则是契合解决公共危机事件财政监督困境的人力资源支撑,只有培养更多跨学科复合型审计人才,才能更好地释放突发事件审计过程中的压力,从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人才库审计工作危机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企业差异化人才库机制建设案例解析
——以南方电网公司S供电局为例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跨区域共建泰安市文化创意人才库研究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危机”中的自信
苏州高新区成立双调对接百名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