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2-28 22:15徐水太马彩薇
建筑与预算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作坊工程造价人才

徐水太,马彩薇

(江西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自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由粗放式转变为集约式发展;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1]。这充分表明我国无论在人才培养上,还是在项目投资建设上,都要顺应国家的发展战略。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包括策划、准备、实施、竣工投入使用4个阶段。由此可见,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人才相比于其他专业人才更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实践经验以及创新应用能力。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了保证我国工程项目建设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对国家急需的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符合国家战略需要,能参与国内外现代化工程项目建设,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造价应用复合型人才[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校学生规模数上,还是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人才培养还是与我国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引领作用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距甚远。因此,有必要研究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促进大学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使命。

1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通过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外开始招生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创立之初就抓住了具有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特点[3]。目前,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培养,但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却并没有突出应用型这一特点。绝大多数教师属于科研型师资,由于教师自身缺乏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实践环节往往仅能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单一实践教学方式完成[4]。并且,出于对学生的管理、人身安全、经费的考虑,以及学生还不能为企事业带来经济效益,使原本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从校外转变成了校内开展,学生只能通过学校提供的图纸资料和教师照本宣科的指导在上机软件上完成设计任务,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严重不足。学生缺乏工程现场实践,专业知识完全来源于教师课堂上的传授,缺乏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实践”重要培养环节,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难以得到锻炼,脱离了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缺乏创新性理念

当前,普通本科院校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理念上稍有不同,但都存在相同的几个问题。(1)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时代性。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学生能否形成创新性思维的关键,许多普通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课程缺乏时代性,没有融入创新性的知识。对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人才培养文件没有结合社会的变化,例如互联网背景下有关BIM的相关课程,装配式建筑的逐渐推广普及下建设工程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专业知识都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做出相应调整。(2)教学方式理念脱离实际。教师只注重课堂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素质培养,导致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发展严重失调,培养的专业人才根本解决不了工程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岗位[5]。

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重视度不足,创新性理念的培养不能贯彻实施,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受到制约。在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仍需对毕业生进行二次专业培训,并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毕业生,为期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毕业生经师徒方式指导后才能胜任工作岗位,工作中只能按部就班,很难将在大学课堂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更谈不上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主动创新的能力。

1.2 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严重失衡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极其重视创新应用能力,这不仅取决于人才培养理念,还与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息息相关[6]。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三类:(1)传统教学型教师。这类教师严格按照教材照本宣科,通过板书或多媒体等表现形式传授教材上的专业知识,学生只能了解其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工程应用等死板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做到在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培养创新应用能力。(2)高学历、科研型教师。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学士、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数量显著增长,学历也不断贬值,高等院校招聘的专任教师把具有博士学历作为基本门槛,这些具有博士学历的科研型人才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他们的成长过程都是从小学、中学、大学学习理论知识,辅以实验室进行理论升华,缺乏社会工作经历,更加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根本无法将现实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引入到课堂上,只会将攻读学位期间掌握的一些高深理论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由于本科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受限,往往似懂非懂,这不但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工程实践和创新应用能力也得不到很大的提高。(3)校外聘企事业兼职教师。这类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但由于长期在工作第一线,对理论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学生能从这类教师中学到如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但无法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举一反三。以上三类教师都有明显的不足,都忽略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教学要求,严重阻碍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进程。因此,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1.3 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硬件设施不足

校企合作的工作坊及实践基地平台的教学设施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据统计,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在各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数量每年在60 ~180人不等。学校配备的教学工作坊及实践基地的设施无法满足学生数量的要求,学生只能通过上机软件模拟操作,致使学生对于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学习只能受限于课堂上老师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实际工程现场的实践,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无法被深刻认识及掌握,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应用能力。学生遇到不理解的知识通常借助上网查找资料来完成,而网上资料是否可靠准确也难以区分,不但弱化了理论教学,而且无法与实践应用相联系。此外,目前很多高等院校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平台,但是真正能开展学校与校外企事业校外实习基地平台搭接的深度合作的院校凤毛麟角,更多地是为了学位点建设申报、学科评估等而做的徒有虚名的校外实习基地平台。不能提供学生去校外实习基地平台实践学习,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通过实践训练加以应用,更谈不上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是一门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的应用复合型本科学科,其中涉及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律法规等多门学科交叉,其目标是能培养出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中能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复合型工程造价管理人才[4]。如学生不能进入实习基地参加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工作,对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施工工艺、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项目签证和索赔等专业知识就无法掌握,无法担任工程造价专业的工作岗位,也就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2 以就业为需求导向的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当前,急需深化改革教学方式与培养模式,以应对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情况,创新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思路[7]。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与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要以行业发展和个人就业为需求导向,构建“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加强校企合作的工作坊与实践基地平台建设”的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1 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人才是一个集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法规等多门学科知识交叉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是能够胜任工程项目建设各方面工作岗位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其中包括业主单位的投资控制、工程咨询单位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咨询、施工单位概预算、成本控制等方面,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和创新应用能力。课程教学体系的设置应以国内外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课程教学体系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应用性,重点培养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学生具备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投融资与项目评价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可通过案例与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尽量避免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经历“二次就业培训”,加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处理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等问题。结合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和二级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的能力要求,将工程造价案例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同时植入具有适应新形势的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技术知识,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此外,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实践类课程,例如工作坊沙盘模拟、BIM的模拟操作、参观工程施工现场等,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工程技术要点。

2.2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因此除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须具有一定的工作实践能力和经验。工程造价本科专业要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建设:(1)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把“立德树人”作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重要核心,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校师资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教师应不断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崇高纯粹的品行、知行合一的态度、扎实渊博的学识引领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全心投入,因材施教,精益求精[8]。(2)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对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教师的考核管理时,要重视其学历、专业学术领域成就以及教学或工作经验水平等,要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对于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要挖掘并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队伍负责人,以老人带新人,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能力;对于青年教师,校、院、系及教研室应积极创造为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和学历提升机会的平台,并鼓励其不断考取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咨询工程师等各工程类资格证书,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3)不断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实践能力。从工程项目生产前线聘请既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的课程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主要承担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考核管理,积极开展各种学术讲座,营造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交流,工程造价专业专任教师利用教学空隙和寒暑假,定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以切实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目标前进。

2.3 加强校企合作的工作坊与实践基地平台建设

单一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只有不断加强产、教、研融合,才能促进人才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工程造价本科专业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工作坊与实践基地平台等实践资源,为高等院校构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交流等提供支持,吸引知名企事业在资源共享、人才共享等提供优惠政策,共建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坊和实践基地平台。通过工作坊和实践基地平台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此外,校企的工作坊与实践基地平台建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校企间的合作关系,最终提高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双赢目标[9]。

3 结语

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作为2012年教育部专业目录内招生专业之一,其人才培养模式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至关重要。因此,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正是新时代对于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工程造价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改革措施与创新探索,培养出为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作坊工程造价人才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人才云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工程造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