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2020-02-28 23:53邝姗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拉康了不起的盖茨比雅克

摘 要:本文以雅克·拉康的鏡像理论为基础,从独特视角探讨与分析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笔者从该角度出发,梳理主人公杰伊·盖茨比的人生历程,探究盖茨比悲剧产生的深层缘由,帮助读者深入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不惜一切代价去追寻梦幻般的爱情与理想,最终以理想破灭、悲惨死去结束。本文借助对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的解读,阐述盖茨比的悲剧人生其实源于其自我的迷失,因此导致其自身的毁灭。

关键词:雅克·拉康 镜像理论 《了不起的盖茨比》 悲剧 自我迷失

一、镜像理论提供了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有效视角

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中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子,自我与本我、辩证认识都是对镜像理论的支持。弗洛伊德的作品《意识的结构》,从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面对人类的意识进行论述,三个层面可以互相转化,无意识的事物经过努力可以转变为有意识,但需要主体突破无意识的重重阻力,才能使其得以实现。雅克·拉康借助婴儿的镜前实验,解读人类的意识形成过程中所存在的自欺行为。实验中婴儿会去迎合镜中影像,但并未认出镜中的自己,人在婴儿时期尚未形成自我的意识形态,误将镜中的影像看成了“自己”。纵然婴儿的认识有所偏差,但其已经形成一定的“我”的意识,但是对于“我”与“我的影像”二者产生了混淆。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说:“精神分析涉及的并不是心理学,而是一种非理性的体验。”雅克·拉康在弗洛伊德的一些理念基础之上,进行了解读与革新,并丰富了其镜像理论。

基于镜像理论可知,人只有借助镜像阶段将自身还原于外部世界,才能从中认识自己,也就是说“我”要在他人认可的情况下,才可以成为自我,“我”是基于他人的产物。 自我生存于他者之中,在他者当中才能够发现自我。按照这一理论,现实世界也就是真实存在着的世界,包括其蕴含的一切事物,而对于人类个体来说,这一切属于主体之外的领域。想象世界是镜中的影像所反映的虚幻世界,长期生活于镜中的人,难以分辨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难以接受与理解,享受着与现实世界脱离的虚幻世界。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出身于下层社会的年轻人杰伊·盖茨比为了追求所谓的“理想”,不择手段,用尽心机,最终却以悲剧收场。美国作家H.L.门肯评价说:“篇章安排精巧至极,没人能想出比这更好的构思了。”小说以具有代表意义的一名美国青年的寻梦过程的短暂一生,巧妙地将美国拜金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无情和自私展示出来,写就一曲“爵士时代”背景之下美国梦破灭的挽歌。小说主人公杰伊·盖茨比选择生活于镜中,借助于想象虚构完整的自我;也正是虚构的镜中世界,使其认识不到自己与汤姆、黛西之间的差别,对社会与自我产生错解,最终导致自我迷失,下面对此做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二、镜像理论视角出发对小说角色差异的分析

(一)与黛西之间的差别

盖茨比与黛西在本性、生活目标与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盖茨比的观念中,金钱才是寻回爱情的力量,其自我的认知中将贫穷看成是与黛西之间的最大障碍,错误地认为是这个原因迫使他们不能走到一起。对此,盖茨比盲目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拼尽全力,努力地赚钱,以期能够早日跻身上流社会,想着如此便可以与黛西走到一起。但盖茨比未能意识到他与黛西之间的本质差别:黛西的精神世界较为空虚,为人冷漠无情,道德底线也不高,崇尚金钱;而盖茨比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虽出身贫寒,却凭借自身的努力,得到富足的生活。可见,盖茨比与黛西的生活目标完全不同。盖茨比对黛西一见倾心,但深知二人之间社会阶层的不同,于是努力地赚钱,以求成为富有的人,借此来缩小与黛西的差距。而黛西没有等他,当盖茨比成功时,黛西已经结婚,因此他的内心发生了扭曲,一心要回到过去,想将一切都归于原点,获得自己的爱情。盖茨比知晓黛西的拜金,坚信一旦自己有足够多的金钱,黛西就会重回其怀抱,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爱情是建立于金钱之上的虚伪的爱。当黛西面对盖茨比所提出的要求时,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她不会因盖茨比而离开上流社会,她与盖茨比之间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爱。而盖茨比却执拗地认为一切可以归于原点,这一切都源于盖茨比对黛西的幻想,对自己和黛西之间的差别认识不足。

(二)与汤姆之间的差别

盖茨比和汤姆的出身、教育背景都不同,其所处的社会地位也不同。盖茨比因为其父母都在农场工作,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汤姆出生于较为富裕的家庭,在读大学期间,便游历欧洲各国,挥霍无度。正是二人的天壤之别,注定了盖茨比与汤姆难以处于同一阶层。汤姆是出身于显赫家庭的纨绔子弟,是一个傲慢、伪善的人,他以各种手段去欺骗自己的情人。在黛西将汤姆的情妇撞死后,汤姆将杀人的罪状嫁祸于盖茨比,而盖茨比仍沉浸于所谓的爱情当中,想保护黛西,对此没有拒绝与反抗,盖茨比的命运自此完全地落入了汤姆的掌控当中。在汤姆的恶意挑拨之下,他情妇的丈夫开枪将盖茨比打死,使其成了最后的牺牲品,而盖茨比直到死都未能发现黛茜脸上所表现出的对他的嘲笑。

三、从镜像理论视角出发分析盖茨比对社会与自我的错解

(一)对残酷社会的错解

雅克·拉康指出,处于镜像时期的婴儿,一时混淆了镜中的影像,其一生都将会误把眼前的影像当作自己,将自我建立于虚幻之上。真实的自我和镜中的影像形成矛盾,造成了自我的永久性分裂。在自身与他人的交往当中,由于自我的误认、自我与他人的争斗、主体的分裂等,其自我追寻的过程较为艰难。想象世界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形成依托于一定的文化环境。盖茨比深深地受到来自家乡传统的制约,忽略了真实世界,生活于自我理想的幻境当中,而不考虑实际的情况,他未意识到自己的单纯正是其错误认知的根源所在。盖茨比在黛茜的府邸对面建造了一幢大厦,他开始放纵挥霍、夜夜笙歌,与上流社会的人物厮混。纵然如此,以汤姆为代表的上流社会仍然瞧不起他。盖茨比拼尽一切努力,仍未获得认可。其实,这个结局在刚开始便注定了,阶级之分与等级制度深深地根植于整个社会当中,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盖茨比单纯地、片面地认为,只要掌握足够多的财富,便可以一跃成为上流社会的人物,同时以此来寻回爱情。但他低估了社会的残酷,他视为理想爱人的黛西,对其又是何等的残忍和现实。当黛西知晓盖茨比为农民之子后,便与其划清了界限。

(二)对假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的错解

“假想的自我”源于镜像时期,“真实的自我”源于现实中的“自我”。对假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的错解,将使个体难以应对现实。处于镜像时期的婴儿,自我意识有所欠缺,无法准确分辨自己与镜中影像,其认知仍停留于幻想的层面。盖茨比生活于假想自我和真实自我的矛盾当中。盖茨比所树立的自我,為镜中影像,属于假想得到的自我,使其错误地认为一切可以重回过去。盖茨比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所编织的美丽梦想,将黛茜化身为其理想的目标。尽管黛茜早已移情别恋,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但他仍固执地追求重温旧梦。盖茨比内心的欲望较为强烈,使其设立了错误的理想和目标。在幻想与欲望的支撑之下,盖茨比不顾一切地奔向虚幻的镜像,最终悲惨地离开了人世。

四、 镜像理论视角出发对盖茨比自我迷失的悲剧性的分析

(一)“像”之惑与难以分辨的欲望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杰伊·盖茨比想凭借自身的努力来改善生存的境况,得到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他选择了“美国梦”这面镜子,在对“美国梦”这个镜像的认同中,他的自我得以形成,“他发现他已经把自己献身于追求一种理想”。盖茨比的“美国梦”可分为“财富梦”“地位梦”和“爱情梦”。盖茨比与黛西初次相见便生出爱慕之心,但由于盖茨比的出身差异、汤姆巨额财富的诱惑,黛西最终选择了与汤姆结婚,这给盖茨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他后来的全部奋斗目标都与黛西有关。盖茨比的“财富梦”与“地位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可以看成是为“爱情梦”服务的。杰伊·盖茨比以非法的手段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他的“财富梦”最终实现,拥有了体现财富的别墅、飞机和轿车等。为了追寻黛西,盖茨比与黛西夫妇比邻而居,并举办大型的宴会,以此来吸引黛西的关注。在尼克的帮助下,盖茨比得以与黛西再次见面,当黛西因为盖茨比的富有和对他曾有的情感而重新表现出暧昧时,盖茨比认为他的“爱情梦”即将成为现实。事实上,这一切都建立于虚妄,盖茨比所面对的“像”是虚幻的。从根本上说,“自我”其实是一个他者,自我天生具有“误认”功能,人往往会将他者误认为或视为自我,因而,盖茨比表面上的成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而是他自我所“误认”的成功,这种成功最终将如泡沫般消散。

欲望的实质是缺乏,缺乏绝对不是存在的一种简单的相对物,它可以说是存在的基础,存在依赖于缺乏而存在。盖茨比所追求的“财富梦”“地位梦”与“爱情梦”,也正是其出身寒门所不具有的。盖茨比的“财富梦”得到了实现,但“地位梦”与“爱情梦”却如镜花水月一般,难以企及。纵然财富为盖茨比带来了光鲜、奢华的生活,但上流社会并未真正地接纳他,他内心深处仍感到不自信。盖茨比在向尼克介绍自己时,其潜在的欲望为:希望他人将其看成是出身显赫的富家子弟,以此来掩饰心中的卑微感;想融入上层社会当中,成为“了不起”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欲望是他人的欲望”,盖茨比的欲望其实源于对黛西的欲望的追求,同时,也希望借此获得黛西的青睐。黛西生于富裕之家,已被虚伪、浮华的氛围所浸染,她是势利而又自私的,她心中的爱情与物质上的穷奢极欲捆绑,并非以情感为基础。杰伊·盖茨比对黛西的势利与物欲并非没有察觉,但仍执着与痴迷。盖茨比的整个奋斗历程都围绕着黛西的欲望而开展,以至于盖茨比将他者的欲望误认为是自己的欲望,这正是导致盖茨比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

(二)不可避免的悲剧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从奋斗、崛起,到成功,再到最后死亡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悲剧,而这个悲剧产生的原因较多,包括美国社会当时欲望膨胀、物质至上的时代背景,也与人们的道德堕落、虚伪的人际关系有关。《了不起的盖茨比》所传达的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悲剧,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盖茨比自身:他未能有效地分辨出自我,将“镜像”误认为是真相;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够立足于金钱至上的社会,只要有钱,便可以收获地位与爱情;认为黛西的欲望同时也是自己的欲望,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盖茨比关于自我的认知,最初便是不真实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镜像”。对这个世界的掌控,并非他力所能及的,同时他也难以逃脱被社会操控的命运。

综上所述,杰伊·盖茨比一直生活于镜像当中,未能区分镜子和现实、假想自我和真实自我,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其他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他一直未能真正获得上流社会的认可,而他在自我构建中,又将别人的认可看得尤为重要,从而导致其悲惨的命运。《了不起的盖茨比》借助杰伊·盖茨比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美国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当时人们价值观与道德观的沦丧。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传统秩序的全面解体,使“美国梦”失去了其最初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柳春.《了不起的盖茨比》何以了不起——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手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 王璇.从拉康镜像理论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

[3] 廖金罗.从雅克·拉康镜像理论视角阐释麦克白悲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

[4] 秦绪莉.目的论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三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4.

[5] 王帆.评价理论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四译本比较分析[D].外交学院,2014.

[6] 黄明芳.识解理论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姚乃强汉译增译研究[D].湖南大学,2014.

[7] 江梅《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对黛西的态度变化分析——评价理论态度子系统视角[J].世纪桥,2014(4).

[8] 邵文硕.拉康镜像理论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

[9] 李静.迷失的“自我”——拉康镜像理论之维下的自我建构[J].名作欣赏,2011(21).

作 者: 邝姗,硕士,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大学语文、外国文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开展外国文学作家与作品研究。

编 辑: 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拉康了不起的盖茨比雅克
读书的快乐
读书的快乐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Inevitability of Willy’s Tragedy as Seen from Lacan’s Mirror Stage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天下之言性也”
——拉康对《孟子》的误读?
雅克坚信:法雷奥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势
精神分析批评中存在的几种对拉康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