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显著优势探论

2020-03-02 12:27郭红军
理论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

郭红军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同我国选举民主互为补充的重要民主形式,蕴含着别具一格的独特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1页。当然,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显著优势,必须到其鲜活的历史演进图景之中进行深刻体悟。这也诚如恩格斯所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根据恩格斯这段关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原则的经典论述,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人民民主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弘扬中华民族“和”文化的显著优势

“和”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3)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16日。。这一论述,深刻阐述了“和”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时代价值。无论是中华民族精神,还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都渗透和体现着“和”文化。可以说,“和”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4)郭建宁:《“和”并不是没有矛盾与斗争——“和”文化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价值》,《人民论坛》2013年第16期。中国自古就崇尚和谐文化,主张“和为贵”,人们发生矛盾后强调“君子动口不动手”,希望通过和谈的方式予以解决。早在两千多年前,《国语》一书就出现了“和”文化的相关表达。“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5)张永祥:《国语译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322页。其意是说,和谐才能化育万物,同一则难以为继;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取得平衡叫和谐,所以能够化育万物并使万民归顺。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和”文化一直被保留并传承延续下来。从很大程度上来看,“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6)叶小文:《中国文化“和”的内涵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理论前沿》2005年第15期。。因此,弘扬“和”文化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的是“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体现了“和”文化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其主体涵盖社会各方面人士,从而既能够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可以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本着“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2页。的实践原则,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政治权利以及其他一些矛盾突出的问题,主张通过商量的方法来进行解决。这种商量的方法和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神意涵,是“和”文化的当代具体表达形式。可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有效落实,能够促进“和”文化的更好弘扬。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协商民主为重要形式,不断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和”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以党际合作、“三三制”为具体形式,不仅赋予协商民主以无限活力,还继承了“和”文化的精神要义和优良传统,从而促进了“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的群众路线,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8)《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更是协商民主的鲜活体现。通过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鱼水般的密切关系,很好地弘扬了中国传统“和”文化。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也是在协商基础上建立了广泛联合的革命阵营,从而形成了不同主体齐心协力、和睦相处的强大革命力量。正是由于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才能够领导各革命阶级共商革命大计,最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也很好地弘扬了中华民族“和”文化的优良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既是中国共产党灵活运用协商民主的成功实践,又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生动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族人民更是相互协商、群策群力,在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的同时也使协商民主得到了充分发展。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事实告诉我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政治因素同经济因素相联系,把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相统一,生动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精神,也深刻诠释了“和”文化在解决民族问题中的无限魅力。的确,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也使得中国56个民族能够和睦相处,这在世界上是成功的创举,也充分践行并弘扬了中国的“和”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党际关系方面,我们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从而使各个党派和睦相处,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中国各党派之所以能够和睦相处,是由于在近代屈辱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亲如兄弟的深情厚谊,并且在建国之后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在“八字方针”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报告确立了党际合作的“十六字方针”,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9)《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6页。。在“十六字方针”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睦相处、协商治国,“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0)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149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要求,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和”文化的意蕴。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和”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有力促进了中国“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1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9页。。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2014年9月,习近平深刻论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价值:“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1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54—55页。。可以看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本身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形式,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就是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本身就是党和国家具体事务民主化和公开化的表现。同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充分发展,能够使各方面群众在政治建设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及规章制度,从而有效促进政治建设的法治化。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人民当家作主有两种方式,即选举民主的方式和协商民主的方式。协商民主本身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项任务,同协商民主的价值追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当时的国情,深刻把握民意,在取得了第一手的、宝贵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路线方针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革命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了“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的核心要义,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没有城市建设经验的情况下,依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较好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协商民主也得到了大力推行,人民当家作主得到了深入推进。事实上,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余户村民经过深入协商发轫的。由此,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由农村走向城市,进而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践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促进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二者形成了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内在关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还能够促进选举民主的有效运行,更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一般而言,协商民主在前,选举民主在后,先通过协商民主,再进行选举民主,可以有效避免选举民主存在的明显弊端。选举民主,主要以票数多少来作出相关决定,体现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这一选举原则在总体上能够以更大的概率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然而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有些时候真理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仅仅依靠选举民主,难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规定,决定了选举民主只能顾及到多数人的权利,对于少数人的权利则无法保证。在选举民主之前,事先进行协商民主,可以把各方面的意见广泛收集起来,其中就包括少数人的意见。进行这样的设计,决策部门在作出相关决策时就可以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意见,也能够顾及到少数人的权利,从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当家作主。此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健康发展,能够使民主、法治等现代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指导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参与政治生活、履行公民责任的基本准则,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促进科学决策的显著优势

科学决策是指在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科学的分析手段与方法,根据科学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活动。科学决策的主要特点有:健全的科学的决策体制和运行机制、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以及特别重视智囊团在决策中的咨询作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等。根据科学决策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作出有关决策时,要尽可能做到科学决策。然而在革命年代,由于处在战争环境之中,往往难以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程序和要求进行决策。革命年代的紧要决策,有时候是有关领导共同商量作出的,有时候则是个别领导单独作出的。当然,即使是革命年代的这种决策,也是建立在前期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之上的。尽管没有经过科学决策的程序和过程,但在决策前一般都掌握了大量信息并且和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沟通,也就是经过了协商民主的环节和过程。就此而论,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进行科学决策时基本上是以协商民主为重要方式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科学决策的体制机制、决策程序、智囊团等条件逐渐具备,使得决策更为科学。然而,即使如此,进行科学决策依然离不开协商民主。事实上,智囊团的咨询服务本身就起着协商民主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而言,智囊团的参考咨询意见和建议也是在调查研究和了解民意的基础上提出的。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民意基础和互动平台,能够有效促成行之有效的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能否作出科学的决策,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乃至决定着事业的成败。要作出科学的决策,就必须全面、深入和系统地把握主客观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尤其是能够使决策者和相关方面的当事人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做到互通有无,从而使决策者充分掌握相关信息。通过践行协商民主,能够使决策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所要作出决策的相关事务的真实情况,从而有助于决策者作出科学决策。而对于相关事务的正确认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就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让群众积极参与,从而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尤其是要深入调查社会各个阶级和各个阶层的人员构成以及其真实的思想状况。在革命年代,我们党正是在充分调研、深入了解党内外人士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才作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换句话说,在整个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所作出的一系列正确决策,都同协商民主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我们党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在某种意义上都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要求。

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决策。这条富有成效的和平过渡道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了中国当时的国情,更是与当时的社会不同阶层进行充分的协商和沟通的结果。在此意义上,这条和平过渡道路的形成,也是有效开展协商民主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得到了有效践行,调动了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之所以发生了严重曲折、走了不少弯路,在某种程度上则是由于协商民主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反复思考和协商讨论,才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深入推进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调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使中国共产党能够作出一系列的科学决策。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内在密码。对此,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行了深刻论述:“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1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页。。这一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地位、发展方向和推进渠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更大成就,就必须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并以此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可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深入推进,可以把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从而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因此,党和国家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时,就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商民主,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问题要着重解决,而对于一些不够合理的政策措施要及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显著优势,作出符合客观情况的科学决策。

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显著优势

社会稳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稳固、安定、有序、和谐的状态,是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活动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社会稳定具有历史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等特点。社会稳定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可见,社会稳定问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时期,社会稳定具有不同的内涵。在革命时期,先进阶级进行的革命活动表面上是对旧社会稳定的破坏,但其革命目的却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新社会。在新社会建立后,先进的革命阶级就变成了统治阶级,就要维护新社会的稳定,并以此推进新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之后,我们党就把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了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不同性质的不稳定问题:一类是由敌我对立矛盾所导致的,一类是由人民内部矛盾所导致的。对于由敌我对立矛盾所导致的不稳定问题,只能采取专政的方式加以解决,而对于由人民内部矛盾所导致的不稳定问题,则要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予以化解。关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毛泽东有一段深刻论述:“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15)《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可见,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解决只能诉诸民主的方法,而这种民主的方法,内在包含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方法。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从而有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社会稳定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社会稳定是从总体上来说的,局部的、小范围的、个别的不稳定现象总是时有发生的。社会不稳定是由于社会矛盾集聚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有效化解所引发的具有破坏性的活动,因而要实现社会稳定,就要很好化解社会矛盾。在革命时期,社会矛盾主要通过革命的方式来解决,而在和平时期,社会矛盾则主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化解。协商民主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要实现根据地的社会稳定发展,就要调动当地老百姓的积极性,就需要与当地的老百姓经常协商相应的对策措施。在此过程中,根据地人民和革命军队形成了深厚的情感,这种深厚情感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根据地人民和革命军队进行有效沟通和深入协商,并最终促进根据地的稳定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借助协商民主,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倡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办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民主恳谈会、决策听证会、决策议事会、代表监督管理会、物价听证会、网络社区论坛等多种协商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较好地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我国社会总体上呈现出稳定的发展态势。总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大力推行,能够使人民群众把自己的意见建议充分表达出来,从而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充分表达。在此基础上,决策部门能够有效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利益问题,从而避免或化解了由于人民群众利益等方面问题没能解决而引发的各种事件,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可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蕴含着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显著优势。

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提升国民素质的显著优势

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先进程度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发达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国民素质的高低。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是综合国力,而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7页。。国民素质内涵丰富,“根据马克思关于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人性系统结构,可把国民素质结构分类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17)单培勇:《“国民素质”与“国民素质均衡发展”——对国民素质理论两个基本范畴的新界定》,《理论月刊》2010年第8期。。在这三类素质中,国民素质又具体包含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技素质和业务素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充分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国民各方面素质的提升。首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提升国民的政治素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素质本身,就是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来看,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提升国民的政治素质。其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提升国民的思想素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过程,既是不同主体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的过程,也是不同主体之间不断摒弃不合理和不科学的思想观念,形成科学合理的思想观念并求同存异达致多元共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人们思想素质互融共进的提升过程。因此,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提升国民的思想素质。再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国民道德素质的提升。道德素质的提升,既要求人们形成明显的道德意识,也需要人们通过具体的道德行为加以体现。要产生社会期望的道德行为,即道德素质的外化表现,其前提是要具备道德意识并掌握道德规范,即道德素质的内化要求。只有把道德素质的具体要求内化为人们的意识和认知,进而才能使其外化为人们的道德行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良性运行,要求人们自觉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来行使民主权利,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以及道德规范。如果有人违背有关道德,其他参与主体就会予以约束,并将其引导到道德的轨道上来,这样不仅使不自觉的人能够遵守道德,也使其他人强化了道德自觉,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遵守道德的社会风气,进而使国民的整体道德素质得以提高。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最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促进国民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劳技素质、业务素质的提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运行的过程,既是不同参与主体的理念、思想、观点碰撞的过程,也是人们认识自我、合理把控情绪的过程,更是正确对待自己观点被认可或否定的心理调适过程。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运行的过程中,人们能够畅所欲言,把自己思想深处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心理上长期积压的问题得以释放,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促进心理素质提升的同时,也在促进人们身体素质的提升。此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即通过统一思想增长见识而提升人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们的劳技素质、业务素质的提升。

政治素质中的民主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素质高低的显著标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素质的水平。因此,不断提高国民的民主素质,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关键。事实上,作为政治权利集中体现的民主,一直是我们党致力追求的目标。在革命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升民主素质创造了基础性条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实现人民民主的途径。在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民主被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而得到了更好落实,从而使人民群众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程度空前增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的协商民主(1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页。,在促进国民素质提升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可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国民的民主素质,还能够提高国民的公民意识、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法律素质。具体而言,人们通过积极参与协商民主活动,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表现了基本的公民意识。同时,人们在开展协商民主的过程中,会有各种矛盾和意见分歧,对于这些矛盾和意见分歧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此外,人们要参与协商民主活动,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相应的法律知识,就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从而也就使公民的文化素养以及法律素养得到了提升。可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提升国民素质的显著优势。

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12页。的概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可以看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当前学界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内容有着不同观点,“一般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由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五大体系构成”(20)④ 陶希东:《国家治理体系应包括五大基本内容》,《学习时报》2013年12月30日。。也有学者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包括五大基本内容,即治理结构体系、治理功能体系、治理制度体系、治理方法体系和治理运行体系④。不管是一般认为的国家治理体系的五大体系还是个别学者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的五大基本内容,都包含着关于政治治理的重要内容。政治治理的一个基本内容,则是要实现民主治理。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进步的基本诉求。民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国家,民主具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即使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民主也会有不同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种制度化发展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同时,作为一种多元参与的共治形式和集思广益的民主决策方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能够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因为国家治理能力内在包含着协商民主能力,协商民主能力的提高是国家治理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日益推进,国家治理主体间的沟通交流日益加深,国家治理效果和治理能力相应得到提升。因此,国家治理的有效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推进情况。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协商民主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李大钊、陈独秀等党的创立者多次深入协商之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扬民主作风,深入工人和农民之中,调动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从而使革命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随着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革命根据地,而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不断践行协商民主,才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也才使得这些根据地能够更好地发展,从而为建国之后的国家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协商民主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从而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也有中央苏区后期、“文化大革命”等时期,而这些时期党的事业遭受到严重挫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协商民主未能得到有效运用,从而使我们党的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受到了制约。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即协商民主发展良好的时期,往往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时期;反之,则是党的事业出现曲折甚至遭受挫折的时期。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2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页。。作为人民民主重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实现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入交流和彼此沟通,从而达致“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有机统一,进而使国家治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和彰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实现党、国家以及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只有不断激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了解和把握社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适时吸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有效的规范和科学的程序。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从而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总体效能”(22)罗文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光明日报》2017年5月12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实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党的执政理论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国家机构和人民群众能够亲密接触,从而使国家机构真正为人民服务,进而有效提高国家机构的履职能力;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人民群众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参与管理国家各方面事务以及自身事务的能力。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的内生性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同时,协商民主作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在我国具有发挥优势的广阔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愈益重视,其所具有的弘扬中华民族“和”文化、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科学决策、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国民素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显著优势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生动体现,其所具有的治理功效也通过各种场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生动表达。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
双周协商座谈会:新时代政协协商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美国的民主与尊严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