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修复科护士职业标准的全国专家共识

2020-03-02 14:43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
感染、炎症、修复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科创面护士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慢性创面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慢性创面病程长、愈合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时还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高质量创面愈合的迫切需求,创面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规模化的创面治疗中心建设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创面治疗学科体系,创面修复科也应运而生。

目前尚没有创面修复科护士的职业标准,创面修复科护士素养、知识、技能、培训等均无统一规范。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创面修复科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培养一大批从事创面修复的专科护士,并更好地规范和加强创面修复科护士队伍的能力和体系建设,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组织专家起草了创面修复科护士职业标准,并经过全国创面修复领域30余位权威专家多次讨论、修改,达成如下共识,供全国同行参考。请全国同道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以便在申报国家标准时更加完善。

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1 创面修复科护士 英文术语Nurses of Wound Repair Department。指在创面修复科护理领域,具有一定的创面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并完成了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教育课程学习及考核而被认定合格的护理人员。

1.2 初级创面修复科护士 英文术语Junior Nurses of Wound Repair Department。经过初级创面修复科护士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专科基本护理技能的护理人员。

1.3 中级创面修复科护士 英文术语Intermediate Nurses of Wound Repair Department。经过中级创面修复科护士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较高专科护理技能和较多专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

1.4 高级创面修复科护士 英文术语Senior Nurses of Wound Repair Department。经过高级创面修复科护士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全面的专科护理技能和丰富专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

2 通用条件

2.1 基本要求 ①身心健康,无精神病史,无色盲、色弱,无双耳听力障碍[1]。②无影响履行护理职责的疾病、残疾或者功能障碍[1]。③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2]。④持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本人近6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证明[2]。⑤语言交流顺畅,善于与患者交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⑥通过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授权并认可的创面修复科护士培训基地学习,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2.2 素质要求 ①热爱工作,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②严谨求实,奋发进取,精益求精,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创面修复科护理技术水平[3]。③举止端庄,文明礼貌,态度和蔼,自尊自强[3]。④具备爱心、细心、耐心及同理心,关爱、尊重、理解、包容患者。⑤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4]。⑥尊重和维护创面修复科患者合法权益,不泄露护理对象秘密和隐私[2,5]。

2.3 申请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无从业不良记录,可申请相应等级的创面修复科护士的职业鉴定考试。①初级创面修复科护士: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证书,经过初级创面修复科护士培训考核合格者;具有护理和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证书,且实际从事创面修复科护理工作3年及以上者。②中级创面修复科护士:取得初级创面修复科护士资格后从事创面修复科护理工作5年及以上,经中级创面修复科护士培训考核合格者;具有护理和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证书,且实际从事创面修复科护理工作10年及以上者。③高级创面修复科护士:取得中级创面修复科护士资格后从事创面修复科护理工作5年及以上,经高级创面修复科护士培训合格者;具有护理和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证书,且实际从事创面修复科护理工作15年及以上者。

3 职业要求

掌握创面修复专科通用基本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工作内容、法律法规等。①熟悉创面类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方法、分级法、治疗技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②了解创面类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后果,为患者提供生活、皮肤、用药、围手术期等护理。③掌握创面评估标准,能够正确评估并描述创面情况,如位置、大小、颜色、渗液、边缘、周围皮肤、气味、疼痛等。④熟悉创面敷料和消毒剂的种类、特性、用法、适应证、禁忌证等。⑤掌握创面护理的基本技术,如创面测量、清洗、包扎、敷料更换及正确选择加压、减压措施等。⑥熟悉创面类疾病护理常规,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如自我管理、预防复发、避免高危因素等。⑦掌握创面类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如生命体征、尿量、伤口、管道等。⑧熟悉创面类疾病用药知识,包括用药种类、名称、用法、剂量和不良反应,遵医嘱用药并观察不良反应。⑨熟悉创面类疾病相关的常见生化检验及检查的指标意义及护理要点。⑩掌握专科设备、仪器使用方法,如负压治疗仪、烤灯、护架等,熟悉其维修与保养。⑪掌握护理风险评估、预防及处理技能。如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窒息、血栓、皮瓣血运障碍、大出血等。⑫熟悉护理工作制度(包括职业安全),认真执行岗位职责。⑬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手卫生,避免感染。⑭评估患者疼痛及营养状况,给予疼痛管理和营养支持。⑮熟悉康复相关知识,协助、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⑯掌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时、准确地完成记录。⑰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创面愈合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⑱具有护理临床带教能力,圆满完成教学任务。⑲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等,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⑳不断更新创面修复科相关知识与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

4 技能要求

本标准对各级别创面修复科护士的工作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4.1 初级创面修复科护士技能要求 掌握创面修复科基本护理技能。主要提供创面评估、基础护理及基本操作等。①正确收集患者资料,如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基础疾病、皮肤护理习惯、与疾病相关的用药史及创面发生的原因、环境、污染程度等。②评估创面局部情况,如类型、位置、大小、颜色、渗液、边缘、周围皮肤、气味、疼痛、细菌培养等。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如用药、营养、并发症、心理、社会支持系统、治疗期望、治疗依从性等。④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协助患者穿衣、进食、排便、皮肤、创面护理等。⑤熟悉创面常用消毒剂的种类、特性、用法、适应证和禁忌证,如络合碘、过氧化氢溶液等。⑥熟悉专科常用敷料的种类、特性、用法、适应证和禁忌证。⑦熟悉创面修复科一般护理常规,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如避免高危因素、自我管理、预防复发等[6]。⑧掌握专科基本护理操作,如创面大小测量、清洗、包扎、敷料更换等。⑨熟悉专科全身用药和创面局部用药基本知识,如种类、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⑩掌握专科常见护理风险预防与处理的技能,如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窒息、大出血等。⑪掌握创面修复科基本仪器与设备的使用,如血糖仪、输液泵、注射泵、心电监护仪等。⑫熟悉专科常见生化检验和检查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指标意义,如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创面分泌物培养和X线检查、B超检查、血管造影等。⑬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如无菌操作、手卫生等。⑭熟悉疼痛相关知识,并进行有效干预减轻疼痛。⑮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了解相关营养知识。⑯具备基本临床沟通技巧,理解、尊重创面类患者,减轻其心理压力。⑰掌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包括正确、规范地描述和记录创面,完成拍照和数据保护。⑱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升科研能力。

4.2 中级创面修复科护士技能要求 掌握创面修复科常用护理技能、急救技能。在提供创面评估、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增加急救知识、疼痛护理、营养护理、心理护理。①了解各种创面的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护理原则,如糖尿病足、溃疡、压力性损伤等。②掌握创面修复科常规护理操作,如清创、压力治疗技术等。③了解创面类疾病的各项治疗技术,如药物、敷料、仪器、理化、外科手术等,掌握相关护理措施。④掌握各类新型敷料的特性、用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创面正确选择。⑤熟悉创面修复科急危护理风险预防及处理技能,如过敏性休克、血栓、低血糖、血管危象等。⑥掌握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药物的使用知识,包括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⑦掌握创面修复科常见仪器及设备的使用,如红外线治疗仪、光子治疗仪、血栓防治仪等。⑧协助医师使用创面修复科仪器及设备,如负压辅助闭合治疗仪、超声清创仪等,熟悉其使用时机、方法、维护和保养。⑨掌握创面修复科常见镇静镇痛护理,如镇静镇痛评估、药物选择、观察及护理重点。⑩熟悉创面修复科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技能,如感染、骨髓炎、癌变等。⑪熟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方法,防止耐药细菌传播。⑫运用正确的评估工具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剂。⑬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系统,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支持,促进创面愈合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⑭做好临床带教工作,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⑮不断更新创面修复科知识与技能,具有独立完成科研论文的能力。

4.3 高级创面修复科护士技能要求 掌握创面修复科复杂、疑难创面处理护理技能。在提供专科护理、营养支持、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促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①熟悉复杂、疑难创面的护理评估、治疗方法、鉴别诊断和预防措施。②能够判断患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创面愈合。③熟悉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为患者提供营养测评、营养咨询及营养指导。④熟悉专科常用康复疗法,如加压技术、可塑夹板的使用等。⑤熟悉病房管理制度,协助或参与病房管理。⑥开展创面修复科护理门诊工作,负责创面类疾病咨询与诊治。⑦具有创面护理管理的独特能力,协调实施与创面治疗有关的措施,持续改进质量。⑧主持或指导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提高护理团队业务水平及护理质量。⑨组织和指导创面类疾病的护理会诊,解决本专业疑难问题。⑩制定创面预防及管理计划,在多学科综合管理创面中发挥主导作用。⑪协调社会资源的使用,以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之间的连续性护理。⑫承担对基层、社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及线上技术指导。⑬承担伤口治疗师学校理论授课,并对学校学员、进修学员、护生进行带教。⑭熟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专科护理管理网络。⑮具备牵头开展创面修复科领域护理科研的能力,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⑯具有促进患者和社会人群保健知识的能力,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

5 培训要求

5.1 培训机构及职责 创面修复科护士培训基地需要具备医学人才培养资质,原则上应该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认定的医学院校或培训基地。学校需有优厚的教学资源、完善的教学体系设置、先进的实验教学环境设备及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学校还需有高水平临床教学基地,且基地需具备良好的带教力量、充足的实践动手机会等,课程应该包含创面相关基础理论和创面修复科专业理论2大部分。

5.2 培训内容及开展 ①培训教材:采用相关规划教材,选取与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相适应的培训内容。各级创面修复科人才培训基地制定标准化统一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②培训地点: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标准教室和实操训练室。③培训期限:初级创面修复科护士不少于6个月;中级创面修复科护士不少于3个月;高级创面修复科护士不少于1个月。

6 考试、考核及颁证

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参训人员,由国家认定的权威机构统一颁发创面修复科护士等级职业证书。创面修复科护士等级职业证书信息在国家认定的权威机构网站发布。获得创面修复科护士等级职业证书后,如有违法行为,将取消其所获资质证书并予以公布。创面修复科护士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科知识及技能。取得创面修复科护士等级职业证书者,每年必须参与国家级的创面专科培训或继续教育学习,且不少于1次,每2年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资质审核。

《创面修复科护士职业标准的全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顾问:付小兵(解放军总医院)

夏照帆(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永华(北京积水潭医院)

陈 璧(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组长:黄跃生[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专家组成员(单位名称以拼音排序,姓名以姓氏笔画排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庆连,北京积水潭医院沈余明、张国安,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王德怀,甘肃省人民医院周军利,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李宗瑜,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洪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冯建科、张庆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高庆国,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吕国忠,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程飚,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杨红明、姚咏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大海、费舟,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家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光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张逸,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笃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陆树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李小兵,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谢卫国,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姜玉峰,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韩春茂,《中华创伤杂志》刘国栋,《中华烧伤杂志》王旭、梁光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英、张丕红、黄晓元

猜你喜欢
专科创面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