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0-03-02 15:38李长青杨月明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皮细胞脑组织硬化

李长青,杨月明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或脑组织局部供血栓塞引起的,其结果是血流逐渐减少或突然停止,长期的或突然的缺血和缺氧,脑供血区的脑组织,脑组织的局部坏死和软化,伴随着相应部件的功能丧失,从而引发对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缺血性卒中预后因素评价的最新进展,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1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它是人体中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之间的中间代谢产物,在血浆中以氧化还原的形式存在。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血浆高Hcy是和脑卒中的发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有直接联系的一个独立的潜在因素。高Hcy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独立进展危险因素,其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呈正相关[1,2]。高Hcy水平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可作为缺血性卒中的独立致病因素,是青年(45岁以下)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和高Hcy相关的致病机制的研究认为,高Hcy可能通过促使氧自由基形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增加泡沫细胞形成、参与血管内皮毒性作用及改变凝血机制等途径使血管壁发生病变,形成粥样硬化斑块[3]。此外,该物质还可增加血栓素b2的合成,减少患者血管,促进血小板的凝血,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性疾病,增加中风的发病率,对神经功能损伤有促进作用。

2 血浆胱抑素C

胱抑素C在基因表达水平上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通过与组织蛋白酶、hcy等相互作用参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Levy等[4]的细胞生物学和动物模型实验发现,胱抑素C基因突变后产生一种异常的淀粉样纤维产物。胱抑素C异常表达及载脂蛋白E的调节导致脑出血。因此,Cys C基因突变是淀粉样变性遗传性脑出血的始动因素。胱抑素C水平与脑卒中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联,有可能成为今后脑卒中的检测指标之一。参与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是脑卒中的可能机制之一,但其在脑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3 超敏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 sit ive c-react ive protein,hs-CRP)它是由肝脏合成的圆盘状聚合物。病理生理学研究认为hs-CRP能与血管内皮细胞膜形成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炎症介质,释放氧自由基,启动脂质沉积,刺激组织因子产生,启动凝血过程,趋化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组织因子。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粘附因子,使内皮功能受损。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可导致全身CRP水平升高,CRP因子升高可增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可能增加心脑事件的风险。hs-CRP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血浆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卒中的严重程度。

4 血小板P选择素

P选择素(P-selectin,Ps)又称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又称CD62p,属于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它存在于静止血小板α颗粒和内皮细胞表面。它能介导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损伤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它是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炎症指标[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疾病是血管内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作为血小板活化依赖的颗粒表面膜蛋白,Ps表达增加被认为是血栓形成和梗死的早期危险因素[6]。在做小鼠梗死的实验表明,Ps与其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它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和疗效的监测指标[7]。龚道元等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检测Ps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和严重程度,对临床抢救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另据报道证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Ps水平表达明显增高,与脑梗死的进展密切相关。治疗后恢复期水平较健康组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5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它是一种由体内多种细胞产生的炎症介质。它是一种在细胞间信息传递、免疫系统激活和机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IL-18以前被称为IFN-γ诱导因子,是一种结构类似于IL-1,功能类似于IL-12。

IL-18通过发挥炎症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起作用,导致血栓形成事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IL-18水平下降,说明IL-18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证实血清水平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与国外研究一致。

6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功能性应激蛋白。当细胞受到热应激或其他不利因素(如感染、缺血缺氧、化学物质等)刺激时,大量快速、短暂合成的非分泌蛋白能与细胞损伤因子变性的蛋白质结合,恢复其活性或转运到溶酶体降解和清除,从而保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完整。它是细胞启动自身保护机制的产物。HSP70是HSP热休克蛋白家族中合成能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应激蛋白之一[8]。

7 S-100蛋白

S-100蛋白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中的钙结合蛋白。摩尔于1965年首次在牛脑组织中发现它,因为它能溶解在100%饱和硫酸铵溶液中而得名。S-100蛋白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的细胞质中,可介导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在生理状态下,S-100蛋白在血清中的表达很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中大量胶质细胞因缺血缺氧而死亡。蛋白质能迅速泄漏大量间质液体,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由于其高特异性,蛋白质可作为脑损伤早期严重程度的极为敏感的标志物[9]。对于s-100蛋白早期变化时间的定义,需要大量的临床证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确认。

8 总结

近些年来,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人群中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发病率增长,由此引发的脑卒中等并发症也逐渐凸显出年轻化、多发性的特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致死率和致残率不断增高。利用上述临床试验指标,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评价,早期干预,预防复发,评价病程预后,为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供临床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内皮细胞脑组织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HIV-1 Tat对人脑内皮细胞MMP-9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