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

2020-03-02 02:18包仕国宋艳华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题教学概论问题教学

包仕国 宋艳华

摘要: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法,就是依据教学目标,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将教材内容重新建构为既有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专题,把专题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形成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问题逻辑链,并围绕着“问题”相对集中深入地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鉴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内容信息量大,时效性和现实性强的特点,对《概论》课采用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概论》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关键词:思政课 问题教学 专题教学 概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011-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是增强青年学生“四个自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揭示了“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内涵。因此,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既是一个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也是理论研究层面的课题。

一、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模式的研究概况及基本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曾公开指出:“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毛泽东曾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3]基于“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的逻辑,目前思政课教学仍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和矛盾,如教材内容的文件化与学生兴趣的个性化之间的矛盾;理论灌输的神圣化与教学形式泛娱乐化的矛盾;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与社会生活发展性的矛盾;教师教学方法固化与学生主体参与的矛盾。在新时代这一历史坐标下,思政课教师要自觉秉持“问题意识”,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问题教学+专题教学”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模式,它不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本质上是“问题链教学”。冯秀军认为:“问题链教学以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为起点,紧扣教材中的重难点,在学生关注点和教材重难点的结合点上精心设计问题,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教学、激活学生、点燃课堂,从而让学生沿着明辨是非、格物致知的思考路径,在不断深入的连续追问中学会思考、确立信仰。”[4]学者们普遍认同思政课专题教学与问题教学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伍耀规认为:“专题式教学,也称问题引导式教学,就是打破传统的按教材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课程内容内在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同时融入教师对该领域的研究,形成既有先后连接又相互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相对集中深入地开展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5]陈红认为:“推行专题化教学,正是基于存在问题的事实和解决问题的需要。问题是专题化教学的有效载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以问题为出发点和核心,课程理论是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兼具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问题变,则专题变。”[6]张雷认为:“所谓‘问题导向+课题研究+专题讲授链式教学就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聚焦课程教学中的新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推行专题教授,形成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教育教学路径。”[7]

基于上述研究,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法的含义,就是依据教学目标,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将教材内容重新建构为既有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专题,把专题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形成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问题逻辑链,并围绕着“问题”相对集中深入地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程。专题教学是问题教学的载体,问题教学是专题教学的灵魂;缺少问题意识的专题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而没有专题整合的问题则缺少力度、深度和逻辑;专题教学与问题教学两者的优化组合,才能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法,使思政课从“文本本位”转向“问题本位”、从“唱独角戏”转向“大合唱”,从“单向灌输”转向“互动交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体现思政课堂的开放性、包容性、平等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特质。

二、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强化了大学生的问题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8]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内在要求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革,能够聚焦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将党的最新大政方针和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于专题教学之中,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相互衔接和有机结合,与其他课程共同实现协同育人。因此,问题意识对于思政课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师的主体性发挥,对于思政课教学主体间的对话;对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开放性;对于思政教育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与专业课相比,思政课堂普遍存在抬头率不高的问题;与普通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着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动力缺乏等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在思政课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和主体性发挥不够,教材体系没能有效地转化为教学体系有关。为解决思政课教学困境,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找准、讲清、讲透思想理论教育和‘00后大学生理论兴趣的共鸣点上下功夫”。为實现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四门主干课的专题教学指南。基于高校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模式可谓适逢其时。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融合专题讲授、课堂讨论、辩论、演讲、交流互动等形式,通过所设计“问题链”,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设疑的问题链模式中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将学生的探究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

(三)拓展了思政课教学的时空范围

目前不少思政课教学仍延用传统平面式教学方式,备教案、做课件、读材料,“我讲你听”“我打你通”,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空洞说教,照本宣科,让人敬而远之,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在课中进行,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课堂组织流程,突破传统思政“小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课上”与“课下”活动的互换,引起了課堂教学重心的转移,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内有更多的时间就“问题互动及分组研讨”。因此,问题驱动教学是对传统的问答式问题教学的超越,“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模式把“大课讲授”与“小班研讨”结合起来并实现联动协同,出现了“1+1>2”功能,提升教学的理论深度、知识广度和现实关注度,使思政课堂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平面走向立体、由浅度互动上升到深度互动。

(四)创建了学习共同体这一课堂管理新模式

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普遍存在“低头率高、抬头率低、到课率低”的问题。而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有助于破解此种困境。问题驱动专题教学以“学习小组”为细胞建立各层级“学习共同体”,所有教学环节体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是围绕着学生开展的。教师在其中充当着指导者的身份,他们对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并管理学生顺利开展项目活动。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从知识信息的捕捉、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主动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中的主人。虽然问题驱动专题式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论是专题项目的选择,还是问题链的设置,都是与教师的主导与指导分不开的。

三、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模式在《概论》课中的应用

《概论》课是我国高等学校都要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在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按照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组织编排,课程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运用问题驱动专题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科学设置专题教学体系

专题内容设计总体上要把握科学性、先进性、简明性、趣味性的原则。鉴于《概论》课理论性强,内容复杂,篇幅较大,如果按照传统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地讲授,不但难以完成任务且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依据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补充鲜活材料,对讲授内容重新整合,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专题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讲授,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对重要方面和重大问题讲透讲深。如笔者根据2018年版《概论》教材,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将其重新整合为二十个专题。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精髓。专题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专题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专题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专题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辟。专题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续发展。专题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专题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专题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专题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障。专题十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十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专题十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专题十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专题十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十六: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十七: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专题十八:新时代“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专题十九: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专题二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二)精心构建“问题库”

“问题库”(“问题链”)设计是“问题教学”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问题库”设计要注意时代新颖性、现实针对性和难易适度性。“问题库”构建方法:①专题教学团队要仔细研究专题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和目标,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征集问题,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结合课程学习,提出感兴趣或有疑惑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选择和分门别类的梳理。③把通过课堂调查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与通过研究教案所提出的问题对接,整合形成围绕教学主题的内容相关、层次分明、逻辑递进的问题链条。如讲授“一带一路”倡议,可设计以下问题链: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否只惠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关吗?“一带一路”是否是中国主导的?中国为什么能够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有哪些成果?学生对“一带一路”有基本了解,但对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存在疑惑。教师进一步设问:“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有怎样的关系?问题涉及“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明白“一带一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教师还可深度提问:“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吗?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着本质的区别,马歇尔计划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地缘政治色彩,而“一带一路”是一项以互利共赢、构建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为目的的合作倡议。

(三)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1.课前阶段(课堂准备教学阶段)

专题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做好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学习任务单等;接着是组织教学内容时,按照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并精心设计问题链,将内容知识点设计成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激发性的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接着是组合呈现学习资源,具体包括学习任务单、拓展性学习资料、PPT、视频文件等素材,先让学生就教学内容自主学习。

2.课中阶段(课堂组织教学阶段)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课件等已大致了解学材内容知识点,并保留了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使命是以问题驱动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集中讲解各学习项目组中所遇问题,澄清难点、热点、疑点问题,最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反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团队小组的组建需考虑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差异,当然也可以采用优势互补的方式)。小组讨论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使学生真正将理论知识消化、理解并加以运用。教师并非局外人,要掌控引导整个研讨过程,引导学生就一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最后,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以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3.课后阶段(课后的反馈和延伸)

教师根据每个项目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收集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设置拓展任务,以挑战拓展任务,实现知识向能力迁移和拓展。教师根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困惑与建议”一栏,了解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以及他们的自我期待是否完成,还想继续学习什么内容,用这种方式获取延伸课堂的内容,为学生继续拓展深化知识提供指导。

(四)创新“概论”课考核方式

基于问题导向的专题教学实现从知识本位转变到以学生能力本位,在课程考核上必须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方法,书本里直接找到的死记硬背的内容尽量不考,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其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能力。在考核方式上注重三个结合:一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过程性评价;二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即学生的总评成绩实行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三是把课堂表现、日常的课堂学习、课程论文、课外实践与笔试相结合。例如,上海建桥学院对“概论”课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1+X)考核模式,即“期末计算机考试+课程论文+社会实践+课堂表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2]毛泽東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9.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80.

[4]冯秀军:用“问题链”打造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

[5]伍耀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

[6]陈红.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设计问题导向的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24).

[7]张雷.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课题研究+专题讲授”链式教学改革[J].教育观察,2018(23).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专题教学概论问题教学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