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暴食症哪里来

2020-03-02 07:41马志国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贪食暴食心理压力

马志国

一个周末的下午,应一位母亲的迫切请求,我调整了原定日程安排,特别优先接待了她们母女的来访。为什么他们的来访要求如此迫切?

落座心理咨询室,女孩母亲先介绍情况说:“我们对孩子期望很高,要求很严,现在孩子正读高三,面临高考的关键时刻。可是,最近孩子却总是状态不好,学不进去,不想去学校。休假在家的时候,也是这样,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她总是吃东西,这个周末休假又是这样。好不容易到下午该返校了,孩子却说自己生病了,不能上学了。所以,才这么急切的来找您,您看看孩子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女孩为什么觉得自己心里有病了?在我单独与女孩交流时,她表示:“我病了,我得了暴食症……”

“暴食症?请说说具体表现好吗?比如……”

“比如,我总是没完没了的吃东西。这次休假回家,我先吃了两块小月饼,又吃了一个苹果、两个小柚子、两瓣橙子……”

“在多长时间内吃的这些东西?”

“半天,是中午放学回家到晚上的半天时间。”

我笑了:“你们这个年龄,好不容易休假回家放松一会,多吃点零食,不算问题。再说,你吃的也不算太多,很多男孩女孩休假回家了,都会这样贪吃零食。”

女孩点点头:“关键是,我并不是饿了,我总是感觉,只有吃东西的时候心里才好受些。可是我吃完总会有一种负罪感,因此就总想控制自己,可越是想控制,越是想吃。我上网查了,感觉自己的行为就像是得了暴食症的表现,我觉得自己心里有病了……

“这个症状最早是从高二开始的。那时候在学校里,我一有空就要去超市买零食,感觉吃起东西来,心里才踏实满足。那时候我还不这么胖,但现在体重已经增长到120多斤了,我觉得自己变胖变丑,变得没人喜欢了。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上我也越来越吃力,这样下去我不就毁了吗?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探究:吃东西的时候心里才好受一些

我以问代答:“你说在网上查过,那你知道患上暴食症的原因吗?”

女孩脱口而出:“因为心理压力。”

“那你对自己暴食症的原因怎么看?”

“我知道,我的心理压力就是自卑和失败感。我初中的时候总是班里前三名,可到高中却没有了初中时候的优势。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力争上游,可我努力到了高二,还是没有找回初中时候的优势,这时候自卑和失败感就越来越强烈了。于是,我就总想吃东西了。与此同时,我对自己的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结果考试名次几乎到了最后。所以,我在高三的时候选择了休学。

“说是休学,实际也没待在家里,我换了一所非重点学校,所以我在这所学校里一点压力也没有,学习也比较轻松,考试名次一直在前面。这让我的学习状态也好了,那种贪吃的毛病好像也没有了。

“因为状态好,暑假后我就回到原来的学校重读高三。因为已经读了一年,所以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果然,第一次考试,我的名次前进很多。我又看到了希望,就告诉自己要加倍努力,可是万万没想到,到了下次考试,名次又大大后退了。之后不久,我感觉好像又开始贪吃,而且越来越严重了。”

心理解析:贪食行为背后的学习压力

至此,女孩所谓暴食症的心理根源找到了。女孩所说的暴食症,比较专业的说法叫做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临床上主要特征有:一是具有难以克制的进食欲望;二是进食后十分担心发胖而影响自己身材;三是进食后常常后悔,为自己的贪食行为自责,甚至自我催吐或药物导泻;四是伴有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说到底,神经性贪食症这种进食障碍,属于心理障碍,是心病。有研究发现,这种进食障碍与情感障碍有关。人遭遇挫折情绪抑郁的心态下,就容易出现贪食行为。心理咨询的实践也证实,贪食症的背后,往往是当事人面临某种心理压力。

从这个角度说,贪食行为其实是为了应对心理压力。人的心理压力常常不知会以怎样的突破口来宣泄。长期压抑在胸,难以排遣,偶然的贪吃行为,会使人得到了一种替代性的暂时宣泄和满足。这种宣泄和满足反过来又会强化贪食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于是,只要处于一定的情绪压力中就会自然出现贪食行为。遗憾的是,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所以,并不能解决问题。

就女孩的情况说,其实算不上贪食症,至多是贪食行为比较明显。女孩贪食行为背后的心理压力,主要是来自学习的心理压力。由于家庭的影响,女孩自我期望很高,面对重点高中强手如林的学习竞争,心理压力该有多大可想而知。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时候,也就是她深陷自卑感和失败感的时候,就完全找不到自我感觉了,许多心理需要的满足都严重受到影响。于是,贪食行为让她的心理压力得到了暂时性的宣泄,使她的心理需要也获得了替代性的满足。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我说:“你刚才说的感觉很准确。你的意思是说,你吃东西,不是胃里需要填补东西,而是心里需要填补东西,就是说,你是心里感觉到空虚了。用心理学的话说,是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想靠吃东西让心理压力得到暂时的宣泄,让心理需要得到替代的满足。那么,心里为什么空虚呢?心理需要又为什么没有得到满足?”

女孩再次脱口而出:“就是因为我的学习。”

我肯定地说:“好,那就是说,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讨论所谓的暴食症,而是需要好好讨论一下学习问题,你觉得是这样吗?”

女孩重重地点头:“是的。其实我也知道,我的问题就是学习压力。您说,我的学习还有希望吗?为什么我越是想学习好,学习反而退步了?”

心理对策:把学习动机强度降下来

真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专家,女孩对自己贪食背后的心理压力很清楚。因此,需要给女孩的帮助,不是怎样克服贪食行为,而是怎样化解学习压力,重新找到学习希望,正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于是我以问代答:“以重读高三第一次考试后你说要加倍努力为例,这个所谓加倍努力是什么意思?我猜你心里一定这样想:这回考试又到了前40名,又要找回过去的优势了,这对我太重要了,为了我的前途,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下次考試,一定要再前进10名、20名、30名……”

女孩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您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这正是我当时的想法……”

我也笑了:“可是,这样的心态百分百要考砸。”

女孩睁大眼睛:“这是为什么?”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大学生给小小的绣花针引线,事先激发他们不同强度的目的性。结果发现,目的性越强,越全神贯注地努力,手越颤抖得厉害,线越不容易引入。由于手的颤抖是目的性过强造成的,所以,心理学家就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目的颤抖”。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的目的性过强,超过一定程度,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目的颤抖”。太想写好字,你的手越会颤抖;太想踢进球,你的脚越会颤抖;太想做出创意,你的脑越会颤抖。传说中的神射手后羿,原本百发百中的功夫,却在夏王面前表演射靶心时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他太在乎那个黄金万两的赏赐,让双手颤抖了。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丝演员瓦伦达,原本有一双在钢索上如履平地的脚,却在最后一次演出中,从钢丝上掉下来。这是因为过分在乎这最后一次的结局,使双脚颤抖了。由此看来,不论是手颤抖,还是脚颤抖、脑颤抖,都是因为对眼前的名利太在乎了,是心在颤抖。

在智力活动中也会这样。心理学家就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大量试验。人们可能以为,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实际是怎样呢?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情绪紧张度太低,学习动机很弱,学习活动的效率自然不高;情绪紧张度太高,学习动机过于强烈,学习活动的效率也会降低;只有保持适度的情绪紧张度,保持适当的学习动机强度,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女孩眼睛亮了:“我知道了,我不要再特别想考好了,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谢谢您,我认为自己明天可以上学了。”

我笑了:“那你的暴食症呢?”

女孩也笑了:“只要找到学习的希望,就不怕暴食症了。”

最后,我与女孩母亲做了沟通。若我们在孩子身上寄予很高的期望,同时不断地向他们指出不足之处,我们实际上是在使他們失去勇气,降低自信;相反,如果我们对他们的要求适度,并及时加以鼓励,会使他们充满了活力和自信,并且产生要多做一点的欲望。

听说女孩明天能够顺利上学,女孩母亲松了一口气,并且在沟通后表示,为了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自己一定降低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之所以时常出现问题,恐怕也与她的期望值过高有关系。

后来的一个晚上,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传来好消息,女孩学习状态很好,考试名次也有所进步,至于暴食症,早就无影无踪了。事情就是这样,心静书能入,只要有了平常心,就会有比较好的学习状态,自然会有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在这样的心态下,才能感受到,人在少年时上学读书,是最自然最美好的生活。可如今,是谁让孩子背负了太重的学习压力?行文至此,忽然想到一次到一所重点高中开展讲座,但见教学楼上的大标语赫然在目: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又想到一次在网上看到的一张照片:高考之后孩子们把课本撕碎抛向教学楼外雪片一样纷纷扬扬;当然更会想到如案例中的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盲目高期望。值得人们思考和探讨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该为孩子们减压做点什么?

编辑 陆思寒

猜你喜欢
贪食暴食心理压力
玩手机时间长,孩子易暴饮暴食
当“吃”成为一种负担
大脑对食物的反应:贪食症患者VS健康人群
“贪吃”的小靖有心病
Case Study of An Adopted Chinese Woman with Bulimia Nervosa: A Cultural and Transcultural Approach
鉴定出暴食神经元
暴饮后为何总会暴食?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暴食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