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与国家发展强烈正相关

2020-03-02 02:30丁荣贵
项目管理评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发项目管理发展

主持人:丁荣贵,山东大学项目管理研究所所长,《项目管理评论》主编、首席管理专家,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全球研究协调人。

访谈嘉宾:万金发,科学技术部(下称“科技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下称“基金会”)副主任,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主任,《中国项目管理二十年发展报告(1999—2019)》(下称“《发展报告》”)课题主持人。

令人振奋的初级阶段

丁荣贵:2019年您主持了《发展报告》的研究,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萬金发:基金会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对20年来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5~10年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做出预判。总结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项目管理对个人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价值;二是项目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三是项目管理对高校相关学科建设的影响;四是项目管理对相关服务业的影响。结果确实令人振奋,特别是在项目管理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性方面。

丁荣贵:您刚才谈的内容里面有一个关键词“价值”,我觉得很重要。项目管理的首要价值是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项目管理如果没有证据来证明这一点的话,这个学科、专业就很难具备全国引领性价值。

万金发:20年的发展结果表明,项目管理与国民经济发展是强烈正相关的,这个结果使我们感到十分振奋。这个振奋不仅源于对过去发展的认可,更来自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丁荣贵: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让您振奋的具体依据是什么?

万金发:最直观的依据是考试数据:报考PMP的考生人数2016年为4.8万人,2017年为7.8万人,2018年为10.5万人,2019年则为14.5万人,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回顾2000年PMP的第一次考试,全国仅报名316人,经过20年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累计报考人数已经达到64万人,其中有效持证人数33余万人,占全球的1/3强。不仅如此,如果仅看2019年一年的报考人数,14.5万人已经接近全球报考人数的50%。

从PMP考生的来源来看,从一开始外企居多,然后发展到中外合资企业进入,再到目前民企(44.14%)和国企(20.18%)占比优势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PMP考试的发展与国家经济活跃程度和行业的创新程度密切相关。

丁荣贵:项目管理人员的数量反映了经济的增长和活跃度。换句话说,它是反映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经济结构转变和经济贡献主体结构转变的一个指标。

万金发:从管理方式上来看也是如此,原来比较先进的是外企,后来是中外合资企业,然后是国企、民企。从创新活跃度来看,近年来,一些新兴的民企优势明显。此外, PMP考生呈现年轻化趋势,2010年以来,36岁及以上考生占比明显呈下降趋势,26~35岁考生目前成为主流人群。

丁荣贵:2001年,我获得了IPMP认证。当时很多媒体采访我,因为大家很好奇我作为一名博士、教授为什么要考取这个认证。但是现在职称、学历很高的人考取PMP或者其他项目管理认证已经很平常了,这应该反映了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趋势。

万金发:说到趋势,我认为项目管理还处在刚刚起步爬坡的初级阶段。

丁荣贵:为什么这么说?

万金发: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PMI预测,到2027年,中国项目管理从业者应该在2000万人左右。从基金会的调研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到“第二个一百年”即2049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以前,为了用项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些外企或者中外合资企业提供经费培养员工;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人自费学习项目管理。

丁荣贵:这种变化趋势是非常令人高兴的,等于逐渐有全民意识了。

万金发:是的。按照基金会的估计,2020年中国PMP考生将达到17万人,2021年将达到20万人,以后可能会稳定一段时间。

不断践行使命

丁荣贵:我觉得这个又回到刚才您说的“振奋”了。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这个信心带来了我们对项目管理的信心。反过来讲,对项目管理的重视已经由少数企业发展到了多数企业,我们对项目管理的信心又使我们增强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另外,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对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包括对项目管理知识的贡献、理论的贡献、案例的贡献等,这些也增强了我们推动项目管理发展的使命感。

万金发:过去20年,我们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引进、推广国外先进、成熟、适用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其认证,推动建立与国际对标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体系及标准,这是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我们还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对引进国外知识体系及认证、规模化培养国际化人才这种引智方式进行研究,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丁荣贵:这个使命应该说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万金发:前一阶段的使命完成了,后一个阶段还没开始。为此,2020年,基金会拟推动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标准。这个事情是比较复杂的,基金会计划从软件行业着手,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进行合作,推动建立相应的行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标准。

丁荣贵:无论是改革开放40余年的积累,还是未来中国对世界的贡献,都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要有中国的声音。除了经济贡献以外,中国也要有知识贡献、方法贡献和标准贡献。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需要在某些成熟的行业率先行动起来。对于软件行业来讲,特别是互联网行业,中国起跑得尽管慢一点,但加速度很快,现在已经跑在了前锋线上,所以用这个行业来作为重点突破是比较合适的。

万金发:还因为目前软件行业PMP的报考人数占到总报考人数的47.81%,有很好的基础。当然,这个计划要行之有效,还需要从政府层面和政策层面上对项目管理发展予以更大的支持。

政企联动的优势

丁荣贵:这个话题很重要。20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强力推动项目管理,像美国的密西根州、纽约州都有政府的项目管理方法,而英国商务部之类的政府部门也有PRINCE2这样的项目管理体系。当然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有相应的项目管理办法,但是它与现代项目管理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中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主导的大型项目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年的PPP项目,政府作为其中一个相关方,如果没有受过专门的项目管理训练,工作效率或者可靠性就会降低很多。

万金发:我觉得政府人员都应该学习项目管理。基金会已经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准备开始这项工作。

丁荣贵:太好了,其实不仅是中国,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成长都是靠大型项目推动的,这些项目也大多是政府主导的,政府更应该走在项目管理的前面,因为决策要先导、治理机制要先导。习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国家治理,我觉得国家治理的很重要内容就是要定目标、定规则,特别重要的是制定大型项目的目标和规则。

万金发:这个确实要推动。从政府层面来讲,中国需要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当然包括项目管理经验;从企业层面来讲,中国企业也需要加强组织过程资产的积累和分享。

丁荣贵:这一点我特别赞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并没有上升为最佳实践和案例,没有将理论与实践互动起来。

万金发:企业只有实践不行,还需要上升到理论层面,缺乏理论的经验不能复制、难以借鉴。企业管理所处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95后”“00后”员工,企业如果不能把道理给他们讲通,管理就实现不了。为此,企业就需要一种通用语言、一个知识体系、一个方法论,将道理融合在项目中,用项目作为平台来统一价值观。现在的趋势是,“管理”的观念在弱化,“项目”的重要性在增强,项目哲学、项目价值、项目成功的评价方式等传统项目管理之外的内容越来越重要。

产教融合的知行合一

丁荣贵:实际上,项目管理的范围向前端延展、向后端拉伸了。这种延展和拉伸会对项目管理相關教育带来哪些新的要求?

万金发:从项目管理的当前体量和未来趋势来看,建议把项目管理变成一级学科。

丁荣贵:教育部也在强调跨学科融合、跨学科发展、跨学科创新,但现在有一个跨知识领域、跨技术领域和跨行业领域的管理体系,恰恰没有把它独立作为一个重要学科来对待,这就是项目管理。

万金发:是的,基金会走访一些高校也发现这个问题。中国有不少项目管理或者工程管理相关的二级协会/学会,但还没有一级协会/学会。

丁荣贵:没有一级协会/学会的话,相关话语权就会不够。

万金发:就像ISO 10600、ISO 21500,这些国际标准都与项目管理有关,但没有中国的声音。中国如果有了分行业、分领域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更高的层面上成立项目管理协会/学会,拥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就能够对中国的成功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助推其进入国际标准。

丁荣贵:不能够仅仅宣传、展示中国的经济成果,中国还要在推广管理成果、管理标准上主动做出贡献。您能不能特别谈一下对项目管理领域的高校教师有什么期望?

万金发:中国高等教育这几年发展速度特别快,成绩也特别大,但中国的教育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其中教育与产业界的融合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丁荣贵:现在中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推动产教融合。

万金发:科技部把它称作“科教融合”,这也是科技部2020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中国之所以推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有待提高。从项目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的创新,特别是重大科技创新,都是复杂项目,但高校教师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的胜任力目前还有所欠缺。同时,高校教师的语言与创新实践的语言也不一样,教师的语言可能更学术化、更抽象,但是实践界的语言鲜活且贴近现实。有鉴于此,基金会2020年考虑建立项目管理国际培训基地,以此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

发挥创新动力的生产关系

丁荣贵:近几年PMP报考人数大幅增长,可能就会面临怎么保证认证质量的问题,基金会对此有什么举措?

万金发:基金会现正在关注这个问题。我们计划在2020年,一方面,对所有讲授PMP认证的培训师进行资格认定,并对其进行动态评估和考核;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学习班或者沙龙对培训师进行培训,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

丁荣贵:这是很有必要的。师资不行的话,PMP从根源上就难以保证质量。另外,培训机构与高校的互动应该加强。为什么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太高?高校教师实际上是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也是项目经理,但是他们很可能不懂项目管理,他们的管理可能是很原始的。

万金发:要加强科研机构的项目管理,不一定非要对其进行项目管理认证,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公益性项目来开展。基金会正在探索这个路径。

丁荣贵: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靠什么?一靠有效的生产关系,二靠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包括总指挥和总工程师两条线结合的管理机制。除了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两弹一星”还有赖于张爱萍和聂荣臻等管理人员。高校科研团队应该向他们学习,我们不能丢掉这些良好实践。

万金发:所以说,国家要给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同时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也需要意识到,项目管理同样是一种技术,它是通过建立有效的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习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项目管理是保障创新充分发挥效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带一路”的伙伴

丁荣贵:我们刚才谈了政府方面、企业方面、行业方面、人才方面、教育方面和服务方面的内容,您还有哪些向读者介绍的?

万金发:还有基金会在服务“一带一路”方面的考量。“一带一路”依靠大量项目打基础,基金会筹划建立“一带一路”项目管理发展基金,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管理人才培养。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大批企业“走出去”,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剧增。通过借助PMP等项目管理认证,国内外双方就能把项目管理术语作为工作语言,推动合作的顺利进行。此外,一些外国企业在进行前期招标时,要求投标企业的员工具有PMP等项目管理证书,因为这些证书节省了大量沟通成本,避免了许多潜在冲突。

人们经常谈到文化冲突,其实文化冲突是因为没有共同的、理解一致的语言。习总书记倡导性地提出应在世界上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命运共同体需要一些共同语言作为基础,项目管理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尤其在经济发展方面。

丁荣贵:项目管理也是一种国际服务贸易,它能够带动很多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发展。高校可以大有作为,像“一带一路”项目中有很多新问题可以研究,如跨文化管理、舆情管理、应急管理等。

万金发:这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丁荣贵:最后问一个读者关心的问题,《发展报告》一书什么时候出版?

万金发:最晚2020年3月底出版。

丁荣贵:谢谢万主任,我们期待早日看到这本书。

【后记】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万金发副主任带领的课题组经过近一年广泛的调研,深入企业、高校、政府部门和培训机构得到的数据很有说服力。项目管理与中国经济发展强烈正相关,这个事实能够增强我们推进项目管理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在访谈中,万主任更是谈到很多《发展报告》以外对未来的构想,令人深受启发。

猜你喜欢
金发项目管理发展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指南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
金发舞蹈队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她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