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珞珈山去,化荒郊为学府

2020-03-02 02:15陈娟
环球人物 2020年4期
关键词:李四光武昌校舍

陈娟

1915年,美国地质学家马栋臣在中国北方长城沿线进行石油勘探,半年后没有获取任何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发现,进而提出了著名的“中国贫油论”。同年秋天,他来到古城武昌,爬上东郊外洪山山顶,拍下了一幅照片。照片上丘陵绵延,更远处是一片湖,渺无人烟,看起来颇为荒凉。

当时的武昌和洪山,在马栋臣的眼里连美景都算不上。他没有想到13年后,另一位地质学家同样把目光锁定在这片山山水水之间。1928年,李四光——就是那位立志推翻“中国贫油论”的地质学家,接受蔡元培任命,成为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以武昌城外东湖附近珞珈山一带为新校舍地址。

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刘文祥在研究母校历史时发现了马栋臣100多年前拍摄的那张照片,被它深深吸引,“由此可见武汉大学新校园诞生前的珞珈山景象”。刘文祥2007年考入武汉大学,后来一路硕士、博士,2017年毕业。在武汉大学求学的10年间,他得以近距离观察这座始建于民国时期的大学,查阅原始资料,最终写下武汉大学的前世今生,取名《珞珈筑记》。

在《珞珈筑记》中,刘文祥考证了武汉大学诞生的过程。当时,李四光提出在珞珈山一带建设武汉大学新校舍时,曾有不少人反对。有人提议将新校舍选在位于武昌旧城西南部的前两湖书院——清末张之洞时代遗留下来的老校园;有人指出大学的使命之一是“影响社会,要做社会改造的动力”,但珞珈山“离社会太远”。面對诸多争议,李四光坚持己见,在蔡元培的支持下,最终将校址定在珞珈山一带。

在荒郊让一所大学“从无到有”实属不易。征地时,遭遇“数千坟户联名反对”,还有地主敲诈“卖山没卖林”,山上的树也需作价买下;建设筹款,几经波折,中央、地方政府的拨款屡屡中断,又遭逢蒋桂战争,“筹款、催款贯穿了数年间工程建设的始终”……磨难重重,多亏了建校元老们四处化缘,坚守理想,新校舍终于在1932年落成。后来胡适去参观,曾在日记中感慨:“人说他们是‘平地起楼台,其实是披荆棘,拓荒野,化荒郊为学府,其毅力真可佩服。看这种建设,使我们精神一振,使我们感觉中国事尚可为。”

新落成的武汉大学群山环抱,湖光山色,风景宜人,很快成为各界人士参观的景点。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所开创的新风尚:校园内,男女生共同上课,每年举行一到两次“宿舍开放日”;伙食厨房由学生组织自办,学生参与经营管理;不管是学生、教授还是教授太太,都热爱游泳,为此学校还专门修建了游泳池。

而这一切,正如李四光在新校舍落成典礼上所说,“从前武大设在城内,现在已迁珞珈山……我们要忍痛一时,暂与旧社会绝交,待我们有经验时,再与旧社会复交,来感化他,并创造新社会。”这番话回应了当初为何将校址选在荒郊野泽,也道出武汉大学建造之使命。正是这使命,吸引了一代代莘莘学子来此,造就了一所理想之校园。这使命也延续至今——疫情之下,百年传承的珞珈精神,3月珞珈山上即将盛开的樱花,依然是武汉人,也是全国人民心底的那一抹慰藉。

猜你喜欢
李四光武昌校舍
李四光纪念馆:走近“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巨擘
中国地质学之父
李四光家风
鄂州历史歌谣人文背景略析
鄂州古铜镜述略
从贫困家庭里走出的地质学家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武昌区公共文化品牌建设管窥
罗平县开展民办幼儿园校舍安全排查鉴定
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