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经口胃管结合“舌三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2020-03-02 11:34安太健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吞咽障碍

安太健

【摘 要】

目的:主要分析间歇经口胃管结合“舌三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4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平均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分别实施间歇经口胃管结合“舌三针”治疗与常规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65%(22/23),高于对照组的78.26%(18/23),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治疗期间,采用间歇经口胃管结合“舌三针”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该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等优点,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 间歇经口胃管;“舌三针”;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061-02

前言:急性脑卒中临床发病率逐年升高,吞咽障碍是主要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降低机体营养供给能力,不利于疾病康复。目前临床上针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采用鼻饲管等方法,经验证明这些方法存在弊端。针对上述情况,我院在患者临床干预期间,将间歇经口胃管结合“舌三针”方法应用到临床上,所取得的效果满意,详细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4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平均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3例,包括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68.5±6.2)岁。对照组患者23例,包括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69.1±5.9)岁。

本次研究中,所选患者均满足以下标准:(1)所选患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并的诊断标准,并且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2)由我院医师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检查,包括饮水试验、吞咽试验等,确诊为吞咽功能障碍;(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恶性肿瘤等其他影响预后的病症;(4)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间歇经口胃管干预,在向患者解释插管目的的基础上,润滑胃管前段,并经口腔位置插入胃管;缓慢送胃管至鼻咽部位约14-15cm左右后,待患者性吞咽运动时快速推进胃管;确诊插入效果满意后,注入流质食物,并在注完后拔出胃管。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療,包括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改善脑代谢、营养神经等,并采用电刺激治疗仪,选择廉泉穴及其左右各0.8寸位置做生物电刺激干预,治疗时间为20min/d。观察组患者接受“舌三针”干预,取患者低枕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选取舌下上廉泉、 左右旁廉泉三穴进行针刺治疗,在针刺期间的第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三个时间段,采用平补平泻法捻转,1次/d,共接受14d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吞咽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进行评价,评分的取值范围为0-10分,得分越低,证明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越严重[1]。(1)重度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为1-3分,患者无法经口进食;(2)中度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为4-6分,患者可对部分食物经口进食,但是对大部分食物还存在进食困难情况;(3)轻度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为7-9分,大部分食物可以实现经口进食,并且不需要做康复训练;(4)无障碍,评分10分,患者的吞咽功能完全正常。

有效率=(无障碍例数+轻度吞咽功能障碍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以X2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资料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诊断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主要采用鼻饲管的方法,该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满足患者的饮食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包括影响外观、舒适度不够等。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临床干预期间,将间歇经口胃管结合“舌三针”方法应用到临床上,所取得的效果满意。其中间歇经口胃管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方法,通过将胃管经口腔插入到食管或者胃中,在注完食物之后再拔出,可以解决传统鼻饲管的问题,也被认为是改善吞咽功能障碍的有效手段。

从表1的相关资料可知,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治疗干预后,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存在数据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65%,与对照组的78.26%相比,P<0.05,证明间歇经口胃管结合“舌三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从临床医学角度来看,“舌三针”方法选取舌下上廉泉、 左右旁廉泉三穴进行针刺治疗,上述穴位受迷走神经、吞咽神经支配,通过针灸干预的方法有助于兴奋周围的运动神经,并持续的刺激人体舌部运动,进而改善临床症状[2]。同时,“舌三针”治疗方法可以快速的将针刺产生的兴奋感传入到神经元中,最后到达大脑皮层之后会发出冲动,改善延髓反射弧功能,最终快速调整吞咽功能,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重大。

结论:间歇经口胃管结合“舌三针”治疗方法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临床干预中的意义重大,因此值得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桐言,赵宁,刘家庆,等.舌三针配合颞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04):516-519.

[2] 郑连臣.舌三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及对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02):195-197.

猜你喜欢
吞咽障碍
持续负压吸引防止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临床研究
电针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意义研究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意义研究
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针刺联合冰刺激综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