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时间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肾衰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0-03-02 11:34祝莉丽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祝莉丽

【摘 要】 目的:对不同时间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肾衰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时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实施治疗的88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12h肾脏替代治疗,观察组患者为6~12h肾脏替代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UN、Scr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UN、SCr差异并不明显,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CO-3、K+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R、Na+、MAP和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比较也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47.7%,观察组患者则为50.0%,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病死率随其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开始时的肾外器官数量增多的逐渐加大。结论:在重症急性肾衰患者临床治疗中,不同时间肾脏替代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差异不大,两者均具有较高病死率,为了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应该进一步对其临床可操作性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重癥急性肾衰;不同时间;肾脏替代治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273-02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是危重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针对重症急性肾衰治疗仍存在住院时间长、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现象,虽然临床上针对此给予了多种治疗方法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间歇性血液透析等是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但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了探讨分析肾脏替代治疗(RRT)时间对重症急性肾衰(ARF)患者预后,对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肾衰患者做出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肾衰患者88例,并将其分成对照组(>12h,44例)和观察组(6~12h,44例),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4.1±2.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患病时间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式治疗,其溶质清除原理与CAVH大致相同,两者唯一的区别则是建立血管通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进行体外血液循环运用泵驱动。CVVH血流量可达到100~300ml/min,稀释后输入置换液,尿素清除率可达36L/d,置换液在用前稀释法时可达到48~100L/d。之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抗凝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肾功能治疗前后变化值对比,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生化对比等各项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功能治疗前后变化值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UN、Scr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UN、SCr差异并不明显,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单次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生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CO-3、K+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R、Na+、MAP和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比较也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预后情况对比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47.7%,观察组患者则为50.0%,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病死率随其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开始时的肾外器官数量增多的逐渐加大。88例患者中存活44例(50.0%),死亡43(48.9%),其中还有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后自动出院。

3 讨论   临床医学将急性肾衰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性。尤其是肾前性急性肾衰,其发生率占急性肾衰的55%~50%,,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造成肾脏灌注压下降,使肾小球不能保持足够的滤过率是产生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根本原因。而急性肾衰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肾实质病变所致,发生率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35%~40%。肾后性衰竭主要是因尿流的梗阻发生在肾脏至尿道途中任何部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   重症急性肾衰患者RRT的主要目标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容量平衡、纠正代谢异常、清除毒素,并保证患者一定营养物质,使进一步的沈损害可以有所避免。RRT之所以广泛应用于急性危重患者,因为它持续的液体和炎症介质清除能力强,比IHD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更好。本文研究中经过使用RRT方法治疗后,BUN、SCr均明显降低,经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预后情况,88例患者中存活44例(50.0%),死亡43(占48.9%),其中还有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后自动出院。从上述数据可看出,虽然RRT是一种稳定的治疗方法,但如何设置透析剂量仍然存有争议,还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虽然在治疗重症急性肾衰中广泛应用肾脏替代治疗时间法,但仍然存在较高的病死率,如果能保证有较高置换剂量,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重症急性肾衰患者预后影响不大,但其具有十分强大的临床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黄志勇,钟家浩,卓建钦.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5):20-21.

[2] 宋纲,刘丽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对照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4):139-142.

[3] 朱铭力,倪兆慧,严玉澄,等.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对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后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7):46-47.

[4] 陈玉平,伍锦泉,潘志铣,等.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4):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