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游戏环节设置

2020-03-03 04:30
剑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环节设置知识点

孙 莹

(哈尔滨剑桥学院艺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69)

《构成基础》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视觉传达教研组的教师力求把本门课作为学生通往专业课学习的桥梁,讲出专业特色,使同学能够把这门课程与自己将来所从事的专业相结合。本文主要从游戏教学法的角度探讨《构成基础》的课程建设,联系教学实际,从游戏目标、游戏任务、游戏冲突、游戏模式、游戏技能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游戏环节设置的技巧、方法和注意事项。《构成基础》课程中游戏环节设置的一系列举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学效果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一、引 言

《构成基础》课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本科教学中的第二学期开设,服务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部分,主要从构成的思维方法人手,着重阐述了三大构成的构成形式及美学法则。该门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与掌握二维及三维空间中诸多形态和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提高设计者对点、线、面基本元素及色彩的全方位的悟性和表达能力,为学生了解、掌握现代设计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视觉传达教研组的教师力求把本门课作为学生通往专业课学习的桥梁,讲出专业特色,使同学能够把这门课程与自己将来所从事的专业相结合,为专业技能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方法上导入音乐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将传统艺术等引入教材,重视课堂思政。

本文主要从游戏教学法的角度探讨《构成基础》这门课程的课程建设,联系教学实际,深入研究其游戏环节的设置技巧和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增加学习的娱乐性和感染力,以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掌握构成方法及构成原理。

二、《构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游戏环节设置

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们一直致力于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通过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设置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艺术类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是学习的专注性和持久度不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通过游戏环节的设置,辅助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辅助教学手段把游戏作为载体,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快乐学习”。

(一)学习目标——游戏目标

首先,在游戏环节设置时要考虑好游戏目标的设置。传统教学中学习目标的设立非常重要,是指通过对于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哪些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收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等。在游戏环节中游戏目标是指教育中娱乐化方式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相当于学习目标的设置。研究怎样在遵循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明确目标,使得游戏的设计服从于游戏目标。游戏目标对于游戏的设计和开发起着指导作用,游戏任务设计、问题的提出、模式建立、知识点的引入等环节都应围绕游戏目标来设计。

例如,在《构成基础》课程中色彩的生理学原理部分讲到了“色彩的错觉”,其中在知识点的引入部分使用了游戏教学法,游戏目标为:通过视觉游戏和测试感受什么是色彩的错觉,并且经过案例分析能够区分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掌握二者的视觉特性,合理利用二者的视觉原理服务于广告设计。所以教师将几张视错觉图片首先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一一进行游戏体验,感受色彩带给人的神奇错觉,再让学生反思其中的生理学原理和形成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习感受。

(二)学习任务——游戏任务

教师通过学习任务的下达,告知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完成目标。在游戏环节中游戏任务明确了学生在参与和完成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完成哪些实践操作和知识点的学习。针对游戏教学,教师可以列出游戏任务清单,并帮助学生学会游戏的操作步骤、方法、限制条件、注意事项、规则等。

例如,在《构成基础》课程中讲到“视觉元素的表情”时,教师给同学们听音乐,然后请学生以小组团体的形式上台用肢体语言表现出听过音乐的感受,或者用点、线、面捕捉课堂的气氛,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最后评委组积分选出优胜组。任务清单中标出任务1:听音乐两首;任务2:利用肢体语言或舞蹈动作表达出内心情感;任务3:用抽象的点、线、面表达情感。注意事项:在游戏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语言和文字。

(三)学习问题——游戏冲突

游戏冲突对应的是传统教学中的学习问题,学习问题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和难以突破的瓶颈,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学习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从而促使学习效果的实现。在游戏环节中游戏冲突是有意义的,游戏者通过克服游戏中的困难来获得内心的紧张感,必须通过一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完成游戏任务。正是游戏冲突的挑战性让人产生成就感和乐趣。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扎实。

例如,在《构成基础》课程中讲解“基本型与骨骼”时可以让两个学习小组分别设计出基本形,制作成拼图与匹配组交换,再由对方拼凑出新的骨骼。或者对原图进行打散重构,最后评委组计综合得分。教师的给分标准中也要重点衡量小组设计的游戏冲突的难易程度是否恰到好处,是否刚好能够激发出参与者的兴趣,并从中取得收获。

(四)学习模式——游戏模式

游戏模式分为个体竞争类和群体合作竞争类,其训练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

在游戏环节设置时个体竞争类游戏侧重锻炼和提升参与者对于知识点的感受和识记。群体合作竞争类游戏则强调对参与者应变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二者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均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构成基础》课程中的课后习题中,可以采用个体竞争类游戏,于网络学习平台结合设置习题游戏库,学生快速点选屏幕上漂浮的选项,然后系统计算出选中答案的正确率和时间。达到一定的时间和正确率时能够自动升级。

在学习色彩心理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设计群体合作竞争类游戏,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A 负责对一定的场景环境和心理状态进行描述,由B 小组进行色彩的描绘和表达,再由C 组的学生根据B 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与A组的描述进行对照。评审小组给出综合分数。各个小组职能互换,形成群体合作竞争关系。

(五)知识要点——游戏技能

课程中的知识要点也就是游戏技能。教师将游戏技能提前设置好,在游戏开始之前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可以寻求帮助,获取小组或团体成员中所提供的游戏技能。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和为别人提供帮助时都能够对技能和知识点进行巩固,这种互动方式符合人的记忆模式,更有利于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例如,在《构成基础》课程中,教师要针对知识要点和目标技能设置出游戏技能和攻略说明书,方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及时查找游戏的注意事项和攻略,以便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在完成色彩对比知识板块的学习时,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色彩拼接游戏,教师提前将色相环上的同类色、近似色、中差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的形成角度标记出来,以备学生及时查找知识点,完成游戏任务。

在《构成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游戏环节设置时,教师应对课程进行整体构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指导之下,课堂游戏设计的总体建构,实现教学目的。理清授课思路,针对重点、难点问题下功夫,找出适合设置游戏环节的章节内容。

三、结 语

艺术设计教育中游戏环节的设置要将技术与理论有效的结合起来,而不是学习内容简单的罗列,着眼于提高学习效率,在游戏设计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知识点的识记和应用,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创作有机融合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环节设置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