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路径探究

2020-03-03 06:46宋天华李同果
林区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大学生

宋天华,李同果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一、引言

伴随中国20年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在校人数已经从1997年的400多万增加到目前的3 300多万,而毕业生人数2019年已达到834余万人。庞大的就业群体已经成为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学者研究的重点。

二、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就业观念认识不新

目前西部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观念认识不正确、对个人定位不准确、好高骛远等情况。具体表现为:首先,多数学生均把就业方向定位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对于一些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普遍认可度不高;其次,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通常定位为省会城市或二级地市级城市,对西部县级或偏远的农村地区几乎不会考虑[1];第三,在就业职位的选择方面大部分学生会考虑管理性工作岗位,而不愿意从事基层服务性工作;第四,毕业生趋利性较强,在寻找工作时更看重短期待遇,很少考虑长久发展空间的岗位。

2.就业环境研判不深

目前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存在总体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是每年庞大的就业人群涌入市场,另一方面是真正能够符合市场需求或能够在岗位上沉淀下来的学生少的双重矛盾越发凸显,表现出“求职难与找工难”并存现象。毕业生只有充分认识当前就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方能真正做好应对[2]。首先,应该充分认识我国目前人才市场供需方面的确存在不合理、不均衡情况,人才供给远大于人才需求,即僧多粥少,就业市场整体压力较大。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仍在不断攀升,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就业大军中的主要组成部分[1]。因此,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必须尽早培养自己正确的就业研判能力,客观认识自己和所处的环境;同时认识到“用工荒与招工难”的突出问题、一些行业和地区存在的结构性失业。这些环境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就业途径不多

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表面多样,实则单一。目前主要就业途径是:报考国家或地方公务员;报考国内大学硕士研究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计划及村官计划;应征入伍;银行、司法干警考试;各级事业单位公招考试;自主创业;私营或民营企业[1]。表面上看这些途径不少,但是报考的这些岗位普遍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只有少部分专业具备报考资格,而且从近年数据统计来看,以上途径提供的真实有效的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西部高校毕业生近70%进入了私营企业就业,而进入体制内就业的比例还不足10%。影响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每年吸纳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能力较弱,而且吸纳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数量也十分有限,这些情况直接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各种就业竞争也更加激烈。

三、大数据平台必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当前大数据作为国家统计学的重要技术手段,已经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及个体企业的高度重视[3]。大数据运用于教育方面的成果也空前高涨,必将成为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也必将指导高校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1.大数据平台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

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各种资源配置也都以无形的市场经济手段来调节。但是人们的教育观念却未能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而得到彻底改变,很多大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依然处于中国“精英教育”时代,依然抱有“铁饭碗”思想。部分人仍认为持有大学文凭就理所当然享受体面、轻松、高薪的生活,孰不知道现代的大学生已经比中国“精英教育”时代多出几十倍,他们已不再是当年意义的天之骄子,只是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社会普通劳动者[4]。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教育时代,加之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学生和家长期待的理想工作岗位越来越少,而且对岗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远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所能承担的。通过大数据平台,首先可以让大学生及家长准确了解全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及本人所学专业的准确数量,同时还可以准确查到全国每年对口吸纳本专业的人数,让学生和家长知道就业不能一厢情愿,应该正确面对现实;通过大数据还可以精确掌握岗位分布的区域和行业,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所学专业面对的岗位在什么地域及行业,从而纠正就业定位,而不是把自己的就业区域始终锁定为省会城市;通过大数据还能够及时反映出对应岗位的薪资待遇及相关要求,便于学生正确定位毕业生的薪酬情况,不至于好高骛远;通过大数据还能清楚查询每一个岗位最后录用学生的信息,便于学生从学历、成绩、学校层次、社会经历、综合素质等显性指标上与自己形成对比,做到实事求是,不盲目定位。

2.大数据平台准确显示全国招聘岗位

目前全国运用于就业的平台较多,主要分为政府平台、高校平台、公益平台、中介和企业平台,这些平台都在显示各地区各单位的招聘信息[5]。目前除了58同城、BOSS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是向社会公开的,其他平台都是有区域限制的,这种情况势必不利于全国掌控,导致各地人才流动不平衡、人才竞争优势不能凸显等问题。大数据平台可以将全国的就业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根据行业、岗位、区域、薪资、招聘条件等将招聘岗位逐一显示,并且具备建立筛选功能,毕业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准确查询全国岗位的情况;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全国招聘岗位的显示也可以判断全国经济的活跃情况、吸纳就业情况及未来的需求情况,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岗位延伸作出研判。

3.大数据平台准确提供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目前大学生就业不能准确定位的重要原因是缺少参照物,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学历、能力、综合素质、价值观等缺少客观评价,另外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听到的多是表扬,所以导致他们自我感觉良好,通常在就业定位时普遍偏高。当然这当中也有少部分学生一直不自信的情况,即表现为就业定位偏低。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清楚查询本专业每个学生的就业情况,类似于高职志愿填报时完全依照自己的分数与排名来选定学校,同样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可以对照本专业已毕业学生的学历、平均学分绩点、过级证书、英语水平、获奖情况、综合素质等指标来选定就业单位。学生通过历届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也可以促进自己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4.大数据帮助大学生实现精准匹配

在教育部提出精准就业的引领下,如何实现高校大学生精准就业成为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6]。精准就业离不开大数据,为此如何高效引入大数据成为各高校争夺的重要资源。大学生毕业时通常都是参加学校、政府、企业搭建的招聘会来实现就业,但很多时候一方面由于招聘会参加人数众多、参加单位繁杂,学生到招聘会后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什么单位适合自己;另一方面招聘单位看到海潮般的学生也不知如何选择,导致学生和用单位的时效性都不高。通过大数据可以把学生的求职意向和单位的招聘意向采取定量界定,再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将符合学生求职意向和符合单位招聘意向的信息进行互推,使单位和学生均提前了解到相关信息,减少学生与单位的盲目性选择,真正实现了精准匹配。

四、高校运用大数据作为就业途径的策略

1.政府搭台多方联动建立就业大数据平台

建立全国共享的就业大数据平台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必须由人社、教育等政府主管部门牵头,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联合参与,共同组建一个共享、共融、共同维护、共同监督的集信息发布、数据统计、调查跟踪等为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必须做到免费、共享、便捷、时效、准确、权威的原则,并且要有分级分层管理的相关制度;大数据平台采取实名认证方式注册使用,确保系统的各种信息真实有效;大数据平台还应该与现代媒体相结合,让使用者方便快捷。最好能够与微信、手机短信等结合,利用大数据计算原理,实现双向推送,真正把单位和学生需求的匹配信息推送到手机;大数据平台还能够对各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当前岗位的缺失情况与专业过剩情况,让国家主管部门根据数据及时调整专业招生,真正做到培养与市场无缝对接[7]。

2.高校将就业大数据平台纳入学生就业全过程

高校是大数据平台组成的重要元素,是大数据平台能否得到有效推广的关键。近年来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已达3 000万,年毕业生达800多万人,每年都产生庞大的数据流量。目前涉及大学生的各种数据存在不一致等情况,表现为各高校的数据零散、重复、不系统、不完整,因此高校应积极参与大数据平台创建,把涉及大学生的学籍、成绩、奖励、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就业意向、技能证书等各种数据集中至一个平台,通过数据平台可以追踪到学生学业期间的整个过程;高校就业部门将大数据平台作为就业的重要途径来建设完善,积极推进“一站式”网上办工,让更多涉及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8];充分利用数据平台跟踪每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动向,真正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间断”。

3.采取强制措施将企业招聘嫁接在就业大数据平台

企业是提供招聘岗位的主体,大数据平台离开了企业的参与将成为无源之木、空中楼阁。为此,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强制措施要求各级企业按照实名注册制度参与到大数据平台。要求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大数据平台的注册与维护,将企业简介、税务、规模、营收、保险等涉及企业概况的信息都在大数据平台上集中呈现,以方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企业;进一步整合各种平台资源,要求凡是涉及企业岗位招聘的信息必须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发布,做到大数据平台信息与企业的网站信息同步,切实保证大数据平台信息的及时、真实、可靠;企业可依照大数据平台的精准匹配,时时接收数据平台推送的各种信息。

五、结论

就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国家、政府、学校、企业共同携手打造,是需要共同维护构建及共同监督管理的多系统集成的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同时,它也是从国家宏观层面切实掌握社会就业动向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持的平台,更是大学生实现正确就业途径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大学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大学生之歌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