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育情
——试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

2020-03-03 07:00福建省石狮市第六实验小学谢芳扬
关键词:古诗词德育情感

■福建省石狮市第六实验小学 谢芳扬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湛的文字、鲜活的生命力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良的思想和美德,是新时期儿童德育的宝贵财富。因此,探索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儿童德育的影响,行稳致远、意义深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与德育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默写诗句”“按要求填写诗句”是常见的题型,大部分教师以实现考试得分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主要目标,重在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和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忽视了古诗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德育的影响。虽然德育与古诗词教学有所融合,但大多是教学形式上的体现,这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使德育融入变得毫无意义。

与此同时,在古诗词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对文本解读浅入浅出,学生缺乏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导致这些优秀美好的古诗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无法起到德育作用,最终丧失了其所应发挥的人文和道德情感熏陶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单一性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德育与古诗词教学的同频共振。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作用

语文教育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的意义。古诗词作为学生接触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始,在渗透德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学科育人作用。古诗词中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同时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将德育渗透到古诗词教学中。

(一)有利于发挥古诗词的德育作用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古诗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蕴含着深刻不朽的道理,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统编教材一至六年级有129篇古诗文,主题可以分为爱国情怀、亲情友情、自然人文、立身行事。每个主题的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不同,以诗歌为载体所传递的德育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传递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精神;韩愈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劝诫求知者只有勤奋读书才可有所成;李白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勉励世人要有坚定地信念,等等。这些古诗词里蕴含的积极向上、深刻的道理就是最好的德育资源,教师如果能够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在语文课堂加以呈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古诗词的人文价值,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功不可没。

例如,在今年疫情期间,笔者作为执教者给学生上的第一节网课便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的《古诗三首》。结合当下时事创设情境导入,笔者以疫情期间日本人民贴在发往我国武汉应急物资上的诗词图片作为导入,出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及《诗经·秦风·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以及鉴真袈裟上的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通过情景图片的视觉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三个句子饱含了日本各地区人民对我国武汉人民的温暖情谊和精神支援,他们无不动容,纷纷在屏幕上打字表达感动和感谢之情。我想,这就是以诗育情,也是古诗词传递正能量和对学生情感道德熏陶的最好体现。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在她的笔记《顾随诗词讲记》中写道:诗的根本不是教训人的,只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开展德育对学生高尚品质的形成刻不容缓。现在的小学生处于信息时代,让他们拥有正确的判断力才能使其对各种信息进行主动甄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将知识讲解与学生的人格发展结合起来,使其在古诗词学习中实现情感的升华,领略古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培养高尚的品质。通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使学生明辨是非,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三)有利于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

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古诗词知识和常识的基础上,产生思想共鸣,获得情感熏陶。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古诗文进行深化理解,提高其感悟能力,而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古诗词教学效果全面优化。将德育同古诗词教学相结合有益于让小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切身体会古诗词传达的观点和思想,使其自主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是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编的一组古诗,第一首为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表达了戍边将士满怀报国御敌的壮志豪情,赞扬了将士们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通过背景故事介绍和朗读感悟,学生能感受到将士们的爱国情感。这首诗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暗”“孤城”“遥望”亦写出了戍边将士们征战于荒漠古城的孤独感以及所处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苦,五年级的学生不易体会将士们的那份悲凉和苦闷。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情景感受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将士的心境,在感同身受中产生共鸣,体会到将士虽然孤独苦闷,但仍继续坚持保卫疆土,为了实现更远大、更高尚的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使学生对将士们美好品质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一)教师自身的改变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中谈到两个基本观点:第一,写法决定学法,学法决定教法;第二,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教什么决定了怎么教。对于第二个观点笔者触动颇深,“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教什么决定怎么教”,这就要求执教者要对当下所教古诗词的文本解读具有开阔的视野,要提前解读背景、解读诗义、解读情感线索,最重要的是预设解读古诗词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同时也要求执教者不断学习,提高古诗词文本解读的能力,多阅读相关书籍,如孙绍振的《名作细读》《月迷津渡》,王崧舟的《文本细读》,等等。再者,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古诗词教学观念,即会背、会默写就好,而应最大限度地在备课中预先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德育和美育价值。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首先,从基本的古诗教学方法来看,为使学生透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学生结合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学习,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对古诗词的字词用法和写作方法展开探究,深刻把握古诗词主旨,教师在此基础上渗透德育,可实现德育与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融合。

其次,教师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德育目标,在有利的教学资源中选取可促进学生成长的内容充实到课堂中,使古诗词课堂更加生动而饱满。例如,在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可结合杜甫早于七年前写的《春望》,尝试采用“合—分—合”的教学模式。即在整体感知时,两首古诗同时呈现,引导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共同特点;在局部品读时,以同样的学习支架逐一感悟两首古诗的特点和意蕴,虽是分步学习,但时时不忘参照整体背景;在整体回顾时,两首古诗再次呈现,引导学生体悟两首诗相同的爱国思想情感。

另外,结合不同古诗词的具体内容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古诗词教学,能够使课堂灵活生动,使学生对古诗词形成自身感悟,打破以往枯燥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李白《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执教者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短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瀑布的壮美景象中体会古诗中的字词含义,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以此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优化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教学与德育的结合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德育方式,有益于学生人格塑造,能够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最终达到以诗育情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古诗词德育情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