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体系”推进回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

2020-03-03 09:53姜仕贵
理论与当代 2020年7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易地劳动力

姜仕贵

就业是贫困群众增收的有效方式,是斩断穷根的重要手段,是最大的民生。按照中央和贵州省委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外输、内拓”两手抓,积极探索构建“一强三保”四个体系,全力推进回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和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就业。

一、强组织,构建高效指挥作战体系

(一)坚持州级统筹推进

州县两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疫情防控期间的返岗就业和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就业工作,研究制定《黔西南州构建“一强三保四体系”全力开通“返岗直通车”工作方案》《关于扎实做好回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就业计划的通知》,明确促进返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就近就业18条措施和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就业计划17条措施,对做好回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二)坚持专班组织推进

州委成立就业扶贫全覆盖攻坚行动指挥部,由州委组织部部长任指挥长,州政府常务副州长和分管人社工作的副州长任副指挥长,组织、人社、卫健、公安、交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州促进回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工作组,工作组下设综合、返岗、用工、培训、宣传、疫情防控六个小组,推进疫情期间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各项工作。各县市比照成立工作机构,统筹抓好工作落实。

(三)坚持高频调度推进

坚持州对县每天一调度、县指挥长三天一调度、州县指挥部一天一研判,各县对宁波工作组一日一调度、乡(镇、街道)党政负责同志一天一盘点,村(社区)两委(前沿指挥所)一天一落实的“六个一”调度工作机制,每日分析研判情况解决问题。同时,推行“工作计划书”按天销号。实行州县乡村四级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工作计划书制度,对30余万人拟返岗就业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县市,分解到每一天,每一名责任人员,实施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按天推进、逐日落实、及时销号,加强跟踪督促,强化工作指导,确保回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四)坚持合力攻坚推进

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州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作战指挥体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就业指导员的作用,加强州县两级及各部门、工作组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组内部之间的工作联动,形成强大攻坚合力。共组织12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3200多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7000多名就业指导员深入村寨、深入群众宣传优惠政策,开展岗位推送服务。及时在全面摸排出来的225个就业工作薄弱村民组建立229个就业党小组,选派3252名干部下沉攻坚,推动就业工作薄弱村民组32319名群众实现就业,其中贫困户14349人。

二、保岗位,构建促进就业增收体系

(一)全覆盖精准掌握信息

研究制定《关于做好回乡务工人员就业岗位收集工作的通知》,全覆盖摸排细化“四个清单”,完善与扶贫、移民系统台账相衔接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新市民劳动力、外出务工返乡就业创业劳动力就业台账。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的同时,运用“四逐四准”工作方法做好返岗复工动员宣传工作,在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全面收集岗位信息、加强岗位对接、掌握出行需求,细化务工人员、岗位信息、岗位对接、返岗时间“四个清单”,着力实现动态掌握情况、收集岗位信息、点对点推送岗位、返岗工作安排落实、开展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保障服务措施落实“六个精准”。

(二)点对点精准推送岗位

州县工作组及四级劳务公司(分公司、服务站)积极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其他用工集中省份及行业主管部门、复工复产企业沟通对接,注重发挥劳务经纪人、务工领头人的“蜂王”作用,共收集到23万多个就业岗位。同时,结合实际深挖潜力,积极储备工作岗位和公共服务岗位,防止外出务工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返乡后失业、减收。

(三)精细化精准落实政策

通过采取发送手机短信、制作抖音短视频、人力资源门户网站等方式点对点、人对人及时推送岗位到户到人,在村(居、社区)设置就业服务点、以村组为单位建立QQ微信群及时精准匹配岗位,做好人岗对接。为18.1万名易地搬迁新市民劳动力购买“就业险”,采取发放交通补助、就业补贴和提供免费包车、包机、专列等方式支持返岗就业,运用贫困劳动力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社保补贴、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补贴、以工代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回乡人员稳定就业。

(四)多举措拓宽就业渠道

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精品果业、中药材(含石斛)、生态畜禽、生态渔业、薏仁、油茶、烤烟等十大特色产业,调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30.04万亩。狠抓春耕生产不误农时,今年春播面积284.62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7.1万亩。春节后及时整合1亿元资金,实施“四补四保”16条措施,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10.2万人(次)。

三、保健康,构建疫情防控服务体系

(一)全方位做好返岗防疫准备

在摸清回乡务工人员外出就业需求的基础上,提前做好出行工作安排计划,加强与劳务输入地沟通,及时掌握当地疫情防控和务工人员检疫要求,组织指导返岗人员做好外出就业前健康检查,做到提前准备、提前谋划、提前协调、提前落实,坚决防止疑似病例、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带病外出就业。

(二)全过程做好返岗健康服务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结合务工人员返岗就业时间安排和用人单位需求,由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医疗救治组及卫健局统一安排,乡镇卫生院对务工人员分类分批进行健康体检、传授防护技能,对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健康证明》51.88万份,确保务工人员安心返岗,用人单位放心用工。

(三)全流程做好返岗疫情防控

在黔西南州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浙江、广东等地区,充分发挥前沿务工地劳务协作站党支部的作用,为到岗员工联系招工企业,做好务工人员到岗后的上岗保障服务工作,帮助务工人员准备餐食、登记就业信息、开展入职登记、做好维权服务,点对点接送、减少务工人员暴露率,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安全到达厂区,快速上岗,做好返岗就业人员“最后一公里”的疫情防控工作。

四、保运输,构建务工外出就业安全体系

(一)实行“一站式”直达运输

组织开通“黔西南农民工返岗直通车”1525班次,按照指令性包车运输方式组织“专人、专车、专厂、专线”,实行“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实现上车返岗、下车进厂“一站式”服务。乘坐高铁或飞机的务工人员,明确专人与输入企业联系做好接站工作,确保安全抵达务工企业。

(二)做好“全旅途”防控预案

制定运输途中疫情防控处置预案,严格落实包车50%客座率,乘车人员分散就座,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运行途中,做好车辆消毒、通风、卫生保洁、务工人员和工作人员防护工作。提前了解运输路线沿途留验站设置情况,要将车辆后两排作为途中留观区域,利用停车休息等时段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一旦发现体温超过37.3℃的人员,及时安排在留观区域就座,并第一时间将发热人员送至附近的留验站,确保外出就业人员安全。

(三)落实“成批量”自驾补助

按照“集中统一、成规模、成批量”原则,除通过“返岗直通车”免费接送外出务工人员外,对返岗地为省外,且由10部及以上车辆组成自驾车队的,落实输出地包保领导、带队人员责任,建立全程跟踪联络机制,并给予每辆车300元加油补助。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易地劳动力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像关心职工一样关爱务工人员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