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20-03-03 10:12甘肃省秦安县西川中学初中部郑崇生
关键词:中学生生物德育

■甘肃省秦安县西川中学初中部 郑崇生

生物是形成良好思维方式的“训练操”,所以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解决好德育渗透是很有必要的。当下对中学生物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科任教师的作用更加多元化,不但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引导,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道德规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努力达到新的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更新陈旧观念,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更好地发挥生物教师的德育渗透作用,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德育中生物教师的重要作用

(一)榜样作用

中学时期,学生不断学习社会知识和书本知识,是培养道德情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父母和学校方面都需要重视中学生的德育。在学校,各科教师不仅会担任任课教师,在生活中也与中学生有着密切联系。各任课教师在平时上课时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做一名学生喜欢的生物教师,更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在德育渗透方面,教师必须谨记言传身教,换句话说,这不仅体现在教师的言语方面,更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并为中学生做好道德操守的表率和楷模,这样中学生才能对教师表现出尊重,甚至发自内心地敬重教师并向教师学习,只有这样,中学生的生物德育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引导作用

对中学生而言,生物授课教师是学生行为的引导员。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教学的教师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上,都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影响。特别是在德育方面,在与中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言语或行为,利用自身的教育机智帮助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中学生可以形成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对他们良好道德情感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困境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国家、各民族都非常重视教育,尤其是我国,更是将教育作为国家强大、民族独立的根本。随着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有极大提升,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为全国各地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机会。但是在现阶段,生物教学依旧会面临一些教学问题。部分趋于僵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让其不太习惯于主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在当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中,对于这样需要学生动手的课程内容,比较常见的是教师一股脑地灌输知识,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等学生消化这些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阻碍了学生生物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还有一个典型的问题是,教师只看重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不注重其学习过程,大量布置作业、练习题,忽略了学生真正的兴趣和生物学习的魅力。

三、生物教学中教师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让学生养成关心他人情感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有兄弟姐妹的很少,很多家庭认为孩子是他们的唯一。作为一名一线生物任教教师,应该针对这种情况积极解决问题,必要时可联系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展开讨论,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德育,努力培养思想有深度、知识有高度的学生。生物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中关于胚胎发育和营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这里进行德育渗透,在解释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之后,受精卵将继续流动,要从母亲那里吸收营养,“十月怀胎”后的母亲把我们带到世界,每个人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来到世上之后,父母辛苦地将孩子养大成人,而父母的养育之情更是无以为报。身为一名一线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知识渗透德育情感,可以提出:“你的父母会记得你的生日并帮你庆祝吗?父母的生日具体日期是几月几日?你会记得他们的生日并帮他们庆祝吗?”让学生回忆并思考,让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对比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他们的情感火花逐渐碰撞。

(二)让学生对生态环境有一个良好的保护意识

初中生物课本教材中有许多章节是关于环保和爱护环境的,作为学生环境教育启蒙人的生物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唯一家园,许多生物教学中会涉及环境遭到破坏的场景,教师可通过这种场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形成高标准保护环境的思想。通过观看这些场景的图片或学习相关的场景知识,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家园,肆意破坏环境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大量砍伐某一植物或大量破坏某一植物,生态都会对我们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过度砍伐树木会导致水土流失,山体极易滑坡,沙尘暴增加;日常生活废弃物乱丢乱扔严重影响水质和空气质量,进一步威胁着人类健康;捕杀生物会使其天敌物种增多,危害环境。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的“生物富集及其影响”之后,生物教师可以这样渗透德育:首先,通过浮游生物、小鱼、大鱼和老鹰组成的食物链,展示一种名为DDT的化学制剂。最终,它可以在生物体内累积超过一万次。阅读完课件后,其中就会有学生喊道:“啊,鹰吃了大鱼,如果人们吃了大鱼,那么人们就会中毒。”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在我们了解了生物富集之后,我们该怎么办?人类的过度行为会破坏生物环境,对生物圈造成影响,最终会影响我们人类的生存。”让学生了解到破坏环境的严重性,了解到人类生存与环境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人类过度破坏生态,必将影响自己的生存。教师要从自身行为以及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思想,双管齐下,保护好身边的生态环境。

(三)帮助学生建立主体思想

在一些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任务”中,教师可采取新颖的讲授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让同学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动物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同样珍贵、同样重要。再通过播放一些感人的动物流浪视频,让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知道唯有每个人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才可以保护好环境、保护好动物,唤起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带动学生。假设有些违法者经常上山捉猴子,现在小猴子剩下得很少了,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环保队伍中,树立学生的小主人意识,生物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写标语,与自己一起上街道宣传,呼吁人们自觉保护野生动物。通过思想感染和实践活动双管齐下来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如果想让学生根深蒂固地建立环保意识,生物教师就不能仅靠言传,更要看身教。只有教师做到言传身教,讲明环保道理,做好环保行动,以身作则,才能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其中,“以身作则”对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守则。教师周围有很多身体和思想正在发育,缺乏区分善与恶、真与假能力的学生,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表里如一。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渗透德育,生物教师应该善用教学形式,有序地进行指导,利用新颖的授课方式使课堂更加有趣,并通过生物教学课堂促进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其次,在生物学课上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应该长期地、有目的地,在微妙的影响下开展德育,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中学生生物德育
生物多样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第12话 完美生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