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良好学习习惯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2020-03-03 10:12吉林省榆树市第五中学王立娟
关键词:德育工作笔者生物

■吉林省榆树市第五中学 王立娟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联,教师要想将德育渗透进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好生物课程特点,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竞争与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结合德育,让学生从传统生物教学的死记硬背转变为活学活用的自主学习模式。将德育与自主模式学习应用于生物课堂上能让原本沉闷、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怎样才能将德育与自主学习模式应用于生物课堂上呢?笔者依据这几年在初中生物教学上的探索以及实践创新,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立足生活——将德育工作渗透在学习与生活之间

生物这门学科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只有使生物的学习立足于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割裂了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单纯地依靠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德育没有在生物教学中得到渗透,还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进一步调动,尤其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受到严重约束,还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水平下降,使得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头雾水。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应当将德育工作融入生物教学情境和现实生活情境这两者中,让学生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例如,在对“多种多样的动物”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笔者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类型是多样化的,通过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对动物的类型进行了分类,让学生了解和分析不同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初中生物课程学习的热爱。笔者在教学课件制作的时候通常会加入有关动物的相关视频以及图片,这样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时,就能借助教室的多媒体平台将这些东西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并学习动物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学习生物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同动物特征的记忆,笔者还收集了一些关于动物的表情包,将表情包应用在生物的教学中,在强化德育工作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为枯燥烦闷的课堂环境增添了趣味。当学生掌握了动物特征的相关知识后,接着就要求学生对动物进行尝试性的分类,让学生在进行动物分类中进一步复习,从而加深学生对动物特征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研究的乐趣。最后,笔者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对作业中的动物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笔者在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联系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使得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得以提高。

二、立足情境——将德育工作渗透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中

情境教学对于生物教师开展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将德育工作在教学环境中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应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去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把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枯燥沉闷中解放出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把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了,才能进一步将德育工作渗透在生物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保护心脏,安全运输”这一章时,这章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是让学生去掌握并了解血液的组成以及功能,识别并了解血细胞的形态、人体内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笔者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这节生物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平台给学生播放了一些相关公益献血的视频和宣传片,通过献血的相关视频引出人体血液的组成和如何运输、存储血液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观看宣传片,清晰地了解到了血液的组成部分、血液的结构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以及对贫血和发炎等症状的产生和原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笔者将德育工作渗透在生物教学中来创设情境,不仅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了“保护心脏,安全运输”这一部分课内的生物知识,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物知识,增加学生生物课外知识的积累。笔者在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渗透德育的方式将情境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得以提高。

三、立足合作——将德育工作渗透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之间

合作不仅是国际发展的主题,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更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对知识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教师往往会过于注重学习的结果,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一些问题,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思想中进行交流,拓宽、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章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人们应该如何去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形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在授课中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让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拿到问题之后通过与组内成员的讨论并结合课本的知识进行分析,很快就得出了问题的答案。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力量,笔者通过长期保持让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教学方法,自然而然地让德育渗透在学生的学习中,令学生形成小组合作解题的学习习惯。这种将德育渗透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的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生物的思路空间,还能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四、立足发展——将德育工作渗透进学科与学生共同进步之间

由于时代不断发展,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可以说时代的发展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此,我国对于教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当然对学生的德育也不能少。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教师需要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德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单单依靠课堂的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或参与生物创意大赛,在这个大赛中,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自行查阅生物知识来设计作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课外的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出来。生物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此达到将德育工作渗透进学科,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要求。

综上所述,虽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是我们教师必须从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抓起,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德育并根据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构建出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德育融入学生的生物学习中,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笔者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老师,别走……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第12话 完美生物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