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

2020-03-03 10:12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李德坤
关键词:科学史天气德育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 李德坤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科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在于克服了传统德育的生硬说教,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习惯的养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

一、善于挖掘科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小学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在教学中融入德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如在学习“指南针”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述我国人民智慧勤劳,在古代就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这是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并且让学生了解我国从历史到现在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在学习“有趣的磁铁”时,教师在介绍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有机渗透珍惜生活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意识。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资源造成了严重消耗,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章节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在生活中珍惜每一滴水,不随意浪费每一度电。在学习“制作计时小工具”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从小珍惜时间,做事要有计划,在每天有限的时间内认真学习,抓紧每分每秒,认真学习各类知识。在学习“多样的动物”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动物与植物中的各种珍奇物种,让学生了解动植物对地球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理解每一类动物与植物都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平等思想的形成,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珍爱各种动物,保护生存环境。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与拓展,在教学中将德育内容自然融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采取丰富多样的德育渗透方式

传统的德育所采用的是纯理论性的说教,是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往往不能产生兴趣,效果不理想,而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德育效果更加理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在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在趣味性学习中提高道德认知。

如在教学“植物的身体”时,可以把植物的身体与人体联系起来,让学生开展贴标签、身体反应试验、植物标本制作等多项活动,让学生进行类比,使学生对植物身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中学生了解了植物组成部分等相关知识,还能产生爱护植物的意识,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爱护植物,从而形成环保意识、生命意识等。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加深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儿童对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了解身边的科学知识,对他们的好奇心予以保护。如在学习“无处不在的能量”时,教师与学生及学生家庭成员进行了“生活的一天”的实践活动,记录各个家庭中一天需要消耗的能量与产生的生活垃圾。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既是观察员,又是记录员,观察记录能量的变化过程,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分享中都提到了生活中的能源节约问题,有许多学生向家长提出建议,要绿色低碳出行,爱护环境应该从自身做起。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科学知识传授与德育的结合点是相当多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机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化德为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三、运用科学史渗透道德教育

科学史体现了科学的探索过程,也体现了知识形成过程。在科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但因科学史内容本身的探究性不强,往往被教师忽视。科学史中有许多德育素材,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融入科学史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发挥科学史的德育效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科学史的严谨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让学生体验科学史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但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科学史的教学写在纸面上,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涉及科学史这一教学内容,也只是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加深学生体验,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进行剧本的编写,进行剧本的排练,让学生选择剧中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科学家严谨求实、不怕挫折的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发挥科学馆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中更多趣味性的故事。如学习“地表的变化”一课,教师带领学生来到了本地科学馆,了解地面变化的历史,同时讲解员通过纪录片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价值。通过这次活动,有的同学表示将来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付出自己的努力改善地球环境,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环保意识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珍惜生活与生命等方面的道德认知。

如在学习“地球的面纱”时,需要学生深入认识自身生存的环境,让学生了解自然规律,理解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在课前教师就通过多媒体播放了相关的案例照片,向学生清楚地展示了食物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链失衡就会对环境造成致命的影响,造成严重的后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生活平衡的方法,探究如何更好地通过现实生活的行动来保护自然环境。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意见,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要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提倡绿色出行,禁止滥砍乱伐树木,建立自然保护环境区等,提高了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科学教学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科学规律的认知与科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在平时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核心素养。

如在学习“天气与生活”相关内容时,教师在教学中就注重了紧密结合生活,因为天气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本地天气进行连续一个月的观察,让学生学会分析天气信息,并进行相应整理,提升学生对天气变化规律的了解。小学生活泼好动,要每天坚持去观察天气状况是很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体会到观察天气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学生坚持每天观察,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最后鼓励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让学生把观察情况写成材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且让学生交流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由于学生谈得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供大量图片,从天气对人们有利与不利的方面进行阐述,如下雪的时候不利于出行,但是能给农作物带来充分的降水,晴天便于人们出行,但是久晴不降水就会造成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等。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观察天气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师还向学生推送相关气象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因素,让学生真切认识到天气变化会给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联系生活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是提高学生探究兴趣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科学现象,并且在引导与分析中融入德育内容,如在上述天气变化的教学中可以渗透人类的不良行为也是导致气候与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让学生从小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共同爱护地球家园。

猜你喜欢
科学史天气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细胞呼吸”科学史的分析及教学建议
谁是天气之子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例谈科学史策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