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科学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思路
——以石门县蒙泉镇中心幼儿园为例

2020-03-03 10:58琼,罗
教育观察 2020年48期
关键词:矿产矿产资源科学

丁 琼,罗 竞

(1.常德市石门县蒙泉镇中心幼儿园,湖南常德,415300;2.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常德,415000)

一、研究缘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1]农村幼儿园资金不足,游戏材料缺乏,尤其需要多方开发与利用教育资源。随着科学区活动的发展与推进,乡土资源开发成了幼儿园幼儿参加活动的兴奋点和教师教研的着力点。在探讨开发乡土资源时,笔者无意间发现,很多幼儿看到矿物与岩石时会问:“这是什么石头?”“这些石头为什么颜色不一样呢?”“煤为什么会燃烧?石膏为什么不能燃烧呢?”他们对矿物与岩石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和思考。笔者认为,矿产可以成为科学区的重要材料,然而,许多幼儿园却没有将矿产投放到科学区。实际上,矿产种类众多,形态多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农村的一些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门县就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大县,拥有大理石、铜、铁、铅、锌、磷、矽砂、雄黄等30多种矿产。这些矿产较易获得,可以成为幼儿科学区活动的宝贵材料。在科学区开发矿产资源不仅可以缓解幼儿园资金不足的问题,还能增加幼儿对科学区活动的亲近感和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乡情意识。基于此,笔者开始进行科学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研究。

二、矿产资源的内涵

矿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一些辞书对矿产有严谨而科学的解释。《大辞海》中的矿产是指:“地壳中有开采价值的物质,如铜、铁、云母、天然气、石油、煤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指出我国矿产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3]《地球科学大辞典》中的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在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一般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性有机矿产三类。[4]我国学者徐志刚等提出中国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5]上述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概述了矿产资源的分类。

根据矿产的科学定义及众多的教育实践,本研究中的矿产资源是指可以在科学区开发与利用的一切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

三、科学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1]。幼儿的安全大于天,在开发矿产资源时一定要把幼儿安全放在第一位。投放在科学区的矿产资源要确保安全卫生,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无伤害性,不能有锋利的尖角和边缘,如有尖角的石头等;其次,无污染性,不能在有严重化学或生活污染的区域获取;最后,无毒性,不能取用带有放射性或有化学毒性的物质,如雄黄等。所有的矿产品特别是在露天获取的矿产都要经过消毒处理。

(二)就近性

科学区投放的矿产资源应就近获取,主要包括两个内涵:第一,容易获取,开发成本低,方便更新;第二,在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地域范围之内,取用幼儿园属地范围或邻近地区的矿产,有利于增加幼儿对矿产资源的熟悉度和亲近感。如石门县蒙泉镇中心幼儿园附近有石膏、矽砂、煤炭、金刚泥等矿产资源,笔者就将这些资源利用到了科学区活动中,幼儿一接触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趣味性

“幼儿的好奇是由环境的刺激引起的,随之而来的探索欲望、探索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更需要以环境和材料为依托。”[6]好奇和兴趣是学习和探索的前提,所以,科学区的矿产资源要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具体而言,趣味性包括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新奇,尤其以具有肖形特点的为最好,如画面石、象形石等。第二,新鲜,要经常更新矿产材料,或者变换现有材料的组合方式,赋予矿产资源新的内涵。如煤和石膏放在一起,帮助幼儿了解它们虽然颜色不一样,但同属非金属矿产,而将这种组合更换为煤和铁之后,就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虽然煤和铁分属于非金属矿产和金属矿产,但煤是炼铁的重要燃料。这样的材料组合方式的更新,能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喜好度,产生新的玩法。第三,易用,适于幼儿操作。只有便于幼儿操作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

四、科学区矿产资源开发的路径

(一)收集本土矿产材料,揭示科学价值

在收集本土矿产材料时要因地定策、一园一案、一事一法,即根据幼儿园辐射范围之内的地域、资源和科学区的特点等实际情况,确定收集的内容与方式。

石门县作为湖南省矿产资源大县,拥有30多种矿产。在这些矿产中,笔者遴选出煤炭、矽砂、石膏、石煤、铁、铜、磷、金刚泥、石灰岩、大理石、重晶石等十余种特色鲜明、方便易取、安全适用的矿产。在收集矿产材料的过程中,要根据资源收集难度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容易获得的材料,主要由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收集,如石灰岩、鹅卵石等,可以把这样的活动变成散步、出游和娱乐活动。对于获得难度一般的材料,主要由家长负责陪伴、监护、承运,可以把这样的活动变成亲子活动。对于难以获取的材料,主要委托其他机构和人员负责收集,条件适合的可以组织幼儿观摩。不管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把收集活动变成幼儿的学习活动。

在每一次矿产材料收集的前、中、后期,教师都要适当对相关矿产资源的特征、用途等做简单的介绍,启发和引导幼儿对矿产的科学价值进行自主探究,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投放本土矿产材料,引导幼儿探究

在投放本土矿产材料时,要分区、分类和分批。分区形成区域主题,分类形成类型课题,分批形成问题,促进问题探究的连续性。

首先,根据科学区活动的目标,将矿产材料分别投放到不同的小区域中,每个小区域按照相似性、相关性、差别性形成各自的活动主题。如把铜和铁等具有相似性的金属矿产材料放在一起,让幼儿形成对金属矿石共性的认识;把鹅卵石和沙放在一起,让幼儿了解两者之间的演变关系;把大理石和石灰岩放在一起,让幼儿感知变质岩与沉积岩之间在外观和用途上的差异。

其次,根据矿产的类型,将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分类投放,让幼儿感知不同类型的矿产,并引导他们探究不同矿产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如将煤炭、石煤等能源矿产投放在一起,将铜、铁等金属矿产投放在一起,将石膏、矽砂等非金属矿产投放在一起。教师可以让幼儿先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认识同类矿产的特性,再比较不同类矿产的特性,逐步探究了解多种矿产。

最后,由于科学区的矿产材料一次性投放不宜太多,因此,可按资源的源流关系、演变关系、伴生关系将收集到的所有矿产材料分批投放。如第一次可以按照源流关系投放火成岩和变质岩,第二次可以按照演变关系投放鹅卵石和沙,第三次可以按照伴生关系投放石膏和盐,以此帮助幼儿逐步认识各类矿产及其关系。

(三)观察与检视科学区活动,重构矿产材料功能

矿产材料投放到科学区后,教师应全程观察幼儿科学区活动,掌握幼儿对矿产资源的兴趣、爱好、探究和运用情况,以此确定矿产材料在科学区投放的思路和方式。一般来说,可采用循环式、组合式、提升式等投放方式重构矿产材料功能。

循环式投放是把矿产材料分批、分时、分量依次投放,不断循环,以强化和提升幼儿对矿产材料的感知与认知。如首次投放让幼儿对矿产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硬度、光滑程度等外部特征形成初步的感知,第二次投放让幼儿对矿产材料的用途、加工方法等形成进一步的认知,第三次投放让幼儿通过比较、关联等方式对矿产材料形成深度认知。

组合式投放是根据活动的需要把不同种类的矿产材料变换组合,以揭示不同的科学意义。如把铁和大理石同时投放,让幼儿区分金属矿材料和非金属矿材料的不同;把大理石和石灰岩同时投放,让幼儿了解二者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的生产原料。

提升式投放是把矿产材料和非矿产材料同时投放,以揭示矿产材料的价值和内涵。如将铁球或其他安全的铁器、铁具与铁矿石放在一起,或者把铜锣等铜器与铜矿石放在一起,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

(四)紧跟幼儿发展动态,适时更新材料

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科学区活动中应及时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在活动后根据观察情况反思科学区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发现有不适合的材料,要及时调整,以便充分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用,满足幼儿的需要。[7]科学区的矿产材料要想维持幼儿的兴趣度、关注度,保持对幼儿持续的吸引力,就要适时更新。要根据幼儿活动的周期性、阶段性特点,在科学安排、有序更新现有矿产材料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新型矿产材料,不断充实材料库,并适时补充到科学区。如为了让幼儿探索岩石,笔者第一次投放了鹅卵石,幼儿通过看、摸、敲、划、搭等方式感知鹅卵石的特性,探索兴致很浓,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兴趣就减弱了。于是,笔者增加了红岩,幼儿除观察、比较两种岩石的颜色、质地等特性外,还开始用岩石作画,但画出来的只有红色的房子,颜色和内容都比较单一。笔者就又增加了石膏和墨岩,这时,他们创作了美丽的花园和丹顶鹤等内容丰富的画。

由于矿产材料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相邻的幼儿园可以互换材料,实现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矿产矿产资源科学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