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2020-03-03 11:29恩格斯
领导月读 2020年6期
关键词:推动力鹦鹉恩格斯

恩格斯

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个解释是唯一正确的,拿动物来比较,就可以证明。动物,甚至高度发达的动物,彼此要传递的信息很少,不用分音节的语言就可以互通信息。在自然状态下,没有一种动物会感到不能说话或不能听懂人的语言是一种缺陷。它们经过人的驯养,情形就完全不同了。狗和马在和人的接触中所养成的对于分音节的语言的听觉十分敏锐,以至它们在它们的想象力所及的范围内,能够很容易地学会听懂任何一种语言。此外,它们还获得了如对人表示依恋、感激等等的表达感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它们以前所没有的。和这些动物经常接触的人几乎不能不相信:有足够的情况表明,这些动物现在感到没有说话能力是一个缺陷。不过,它们的发音器官可惜过分地专门朝特定方向发展了,再也无法补救这种缺陷。但是,只要有发音器官,这种不能说话的情形在某种限度内是可以克服的。鸟的口部器官和人的口部器官肯定是根本不同的,然而鸟是唯一能学会说话的动物,而且在鸟里面叫声最令人讨厌的鹦鹉说得最好。人们别再说鹦鹉不懂得它自己所说的是什么了。它一连几个小时唠唠叨叨重复它那几句话,的确纯粹是出于喜欢说话和喜欢跟人交往。但是在它的想象力所及的范围内,它也能学会懂得它所说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把骂人话教给鹦鹉,使它能够想象到这些话的意思(这是从热带回来的水手们的一种主要娱乐),然后惹它发怒,那么我们马上会看到,它会像柏林卖菜的女贩一样正确地使用它的骂人话。它在乞求美味食品时也有这样的情形。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要大得多和完善得多。随着脑的进一步的发育,脑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育起来。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伴随有听觉器官的相应的完善化一样,脑的发育也总是伴随有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至于触觉,在猿类中刚刚处于最原始的萌芽状态,只是由于劳动才随着人手本身而一同形成。脑和为它服务的感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这种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是在人同猿最终分离时就停止了,而是在此以后大体上仍然大踏步地前进着,虽然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代就程度和方向来说是不同的,有时甚至由于局部的和暂时的退步而中断;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又增添了新的因素——社会,这种发展一方面便获得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更加确定的方向。

【题解】

本文摘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书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主要成就进行了概括,同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并集中论述了辩证自然观,这些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恩格斯生前《自然辩证法》并未发表,他去世之后陆续发表了其中的部分论文,直到1925年才在莫斯科全文发表。

本文是书中《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篇的一部分。阐述了劳动如何让猿一步一步成为人类,从而揭示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阐明了生产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起源及其发展中的作用。具体来说,第一,劳动使猿的手和脚开始有了分工,这是从猿到人的第一步,劳动开始让进化中的猿生理机能发生了变化,也赋予他们相互交流的需要;第二,语言和劳动一并产生,并随着劳动的复杂化向前发展,这是从猿到人的第二步;第三,在劳动和语言的共同作用下,猿接触自然界越来越多,猿脑不断发育,思考能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劳动与语言的发展,这是从猿到人的第三步;第四,由于社会因素的加入,这种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和更加确定的方向,猿群进化为人类社会。概言之,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并开始有自己的历史,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劳动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蒋 茜)

猜你喜欢
推动力鹦鹉恩格斯
聪明的鹦鹉活得长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小鹦鹉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熟辣烘鹦鹉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笼中的鹦鹉
浅谈未来教室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