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薏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20-03-03 12:10武文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薏仁米薏苡薏仁

武文涛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产业发展要求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在环境限度的约束下,沿着可持续路径发展。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且是产业发展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反之,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也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薏苡产业作为黔西南州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之一,对扶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一、黔西南州薏苡产业现状

黔西南州是全国薏仁米的核心主产区。近年来,黔西南州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大薏仁米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注重产业链延长和增加附加值,把薏苡产业和脱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和康养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发展的特色之路。

作为传统主产区,薏仁种植、加工、销售历史悠久。薏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带动了周边安顺、六盘水、毕节、黔东南等地薏仁的发展。黔西南州不仅成为中国最大的薏苡产地,也成为东南亚地区薏仁输出、加工和销售的中心。

作为全国及世界薏仁加工、贸易集散地,“薏仁产品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以及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薏仁产业逐步发展成为黔西南州特色优势产业和县域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作为重点农特产业,“兴仁薏仁米”的品牌魅力不断上升,已经实现了种植面积、加工能力、良种繁育、研发能力、品牌影响、规划定位、交易市场“七个第一”。与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加强科研合作,已研发出薏仁精油、薏仁药品、薏仁保健食品、薏仁化妆品等40多种产品。

二、黔西南州薏苡产业发展的作用

(一)经济贡献

在薏苡产业的发展中,黔西南州在利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当前与薏苡产业相关的工商注册企业(个体)500余家,其中加工企业(含作坊)年加工能力已经突破10万吨,与行业相关的企业吸纳当地就业人员5万余人,带动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2亿元以上。建成兴仁县薏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安龙县薏仁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晴隆县薏苡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3个省级农业园区,带动了上下游企业集聚。

(二)社会贡献

“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广泛运用,企业与农户、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薏农收入有保障,实现增收,有效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企业与农户、企业间的合作,带动农户进入产业链,使产业扶贫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进一步助推黔西南州薏苡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就业,改善了民生。

(三)扶贫贡献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群众的福利并使社会边际收益与个人边际收益相等。为凸显薏仁产业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拓宽薏仁产业扶贫路子,“黔西南州已建立薏仁生态经济区,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移民2.3万人,发展产业带动就业15万人,实现就地城镇化2.3万人。而薏仁60万亩的种植,覆盖15万户6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制约黔西南州薏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一)基础差,管理较粗放

现有种植区中,有80%左右是农户个体经营,主要以人力投入为主,种植标准低,基础建设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品种混杂,品质老化,科技含量不高,粗放管理。虽然近几年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投入很大,但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部分种植区分布在各个村寨的山地,土地条件差,无法形成规模,大部分为分户管理,基础配套设施欠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未有大的改观。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田间管理造成薏苡生产能力低,导致效益低质量难保证。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发展后劲不足

科研成果较少,总体水平不高,在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资源环保、薏苡产品加工等方面研究贡献不足。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力度不够,品种更新慢,种植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科技成果储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三)种植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现成立的农业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且经费紧张,在现有的条件下满足扩大薏苡种植新技术推广存在难度。相应的技术培训网络不完善,薏农获得培训的机会少,偏远地区尤为突出。由于薏农无法得到有效的培训,无法对薏苡生产发挥应有的作用,产量高、质量好的新品种与新方法、新技术不能有效融合,严重影响了薏苡产业链中各个方面的发展。

(四)合作社发展缓慢,服务水平有限

薏苡产区种植合作社发展缓慢。虽然合作社数量增长快,但承担的功能低,与市场的耦合度不高。合作社功能发挥不完善,组织能力不够,薏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现有的合作社主要侧重于薏仁市场供应的合作,对于生产技术、品种推广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因政府扶持力不够,合作社可作为少,与农户期待有很大差别,个别地区甚至出现退社现象。

(五)产业链中服务环节薄弱

薏仁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信息推送与收集渠道单一,信息预警机制不健全,对市场信息处置能力不够,缺乏远期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和权威市场信息披露机制。政府对开展各种形式促销宣传、推介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薏仁及相应产品的运输和销售网络,薏仁市场竞争力相对不强。薏苡产业人员培训机构建设滞后,薏苡产业技术队伍不稳定,培训力度不够,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一是薏苡良种场建设和发展滞后,苗种生产能力不足,标准化农田改造跟不上,片区种植、规模化种植、物联网等现代设施装备薏苡产业规模较小,发展不快,总体发展与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不相适应。二是省级及以下财政投入不足,增长缓慢。薏苡产业财政投入和种植、畜牧、农机等相比差距很大。虽然近几年财政投入增加了,但与解决行业发展突出问题相比只是杯水车薪。

(七)品牌效应发挥不充分

由于薏苡种植比较分散且均为农户,黔西南州又没有一个专业集贸市场,原料的销售多从农户到小商贩再到大商贩,经过多次转手才到加工厂,企业收购价格高,农户得到的也往往只是“小头”,利益分配不合理。加工企业虽然集中但销售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产品展示和销售平台,更谈不上电子商务,仅有个别企业和协会在互联网上进行了产品宣传,没有形成整体包装和宣传的优势。

(八)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形势仍然严峻

在薏苡的种植过程中,广大薏农普遍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化肥,导致土壤酸性化严重和土地板结严重。秋季作为薏仁米农作物收割的重要时期,也是薏仁米秸秆焚烧污染的高发期,秸秆焚烧影响大气环境质量。薏仁加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资源开发利用的根本方式没有改变,重资源开发忽视环境保护、重项目建设忽视管理力度,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眼前和局部经济利益的现象时常可见。最为明显的就是薏仁米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薏仁米的废弃物,到处乱排乱倒。对于大多数的个体作坊,加工设备简陋,工艺简单,加工过程中采用煤火直接烘干,空气污染加剧,且导致产品含硫量超标。

四、实现黔西南州薏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实施新品种带动战略

新建育种园区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品种,配套和组装高产高质和高效技术,保障生产出的薏苡产品是无公害甚至是绿色或有机产品,带动周边安顺、六盘水、毕节、黔南、黔东南等地薏苡种植区域的发展,保障充足的加工原料和黔西南作为全国薏仁集散中心的地位。

(二)实施种植示范战略

在种植示范基地办出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样板,组织周边群众观摩学习,让群众学有样子、做有尺子,带动全州薏仁产业的发展。种植薏苡采用标准化的技术,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水源、土壤、空气的污染,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企业对薏仁加工生产环节要充分利用原材料和注重循环利用,做到无废渣、无污染、无浪费,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资源,解决企业加工原料资源短缺问题,又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重要保证。

(三)实施规模经营战略

围绕“三农”问题,结合黔西南州州情,抢抓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一米两果三叶一园”,一米(薏仁米),两果(水果和干果),三叶(烟叶、茶叶和菜叶),一园(中药园),确保各特色产业间携手合作,特色与规模效应显著。重点推进薏苡产业化经营,建设基地,打造品牌,做大规模,使优质薏苡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战略

通过对薏苡种植连片区灌溉排水设施的配套完善,有效保护当地宝贵的良田沃土,配套机耕道、生产便道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改变当地村容村貌,促进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提供基础保障,减少水土流失,扩大机耕面积,提高土地单产,增加农户收益,缓解人地矛盾,同时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创造有利条件,为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打下良好基础。

(五)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对薏苡相关企业的鼓励和扶持力度,推动企业争创更多的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同时,加强法制建设,注重对黔西南区域品牌的保护、开发和提升。要侧重支持龙头企业对区域品牌的扩散与应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进薏苡品牌建设,将“兴仁薏仁米”打造成世界闻名的区域品牌,提升薏仁米的国际竞争力。

(六)实施科技兴薏战略

为突破良种、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瓶颈,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专业合作社对于生产技术、品种推广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加以典型示范、技术培训等手段,实现薏仁质量优良、产量高、效益高的目标。与境内外薏仁科研机构开展内容广泛的合作,打造好本地科技兴薏平台,“重点开展薏仁新品种选育、高产关键技术创新、薏仁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创新、薏仁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加快薏仁科研成果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应用,提高薏仁产业的科技水平。”

(七)实施薏苡文化旅游战略

生态农业、山地旅游是黔西南州旅游文化的突出代表,也是黔西南州薏苡产业可以开发的重要资源,要加强对薏苡产业的绿色生态保护、规划、开发、宣传和推广,使其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指导下发扬光大。为更好保护、展示黔西南州薏苡产业旅游文化,建议由政府出资引导,注入社会资本,规划建设一个集生态农业旅游、美丽乡村旅游、传统薏仁加工体验于一体的薏苡文化旅游区。

(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黔西南州要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加大对各类各层次薏苡产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等的培养和引进。充分利用地区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建议条件成熟的时候在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薏苡相关专业,也可以与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虽然黔西南州薏苡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产业的整体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正处于上台阶的关键时期。如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是新型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黔西南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薏仁米薏苡薏仁
薏苡功能性酒研究进展及工艺优化
师宗县薏仁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相应对策剖析
贵州薏苡新品种(系)的性状表现
薏仁米
不同水温对2种薏苡种子的萌发及黑穗病的影响
Literal transl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
Do you have stereotyping glasses?
贵州兴仁薏仁米走上市场化、国际化道路
《薏仁米产业蓝皮书:中国薏仁米产业发展报告No.1(2017)》发布
黔西南小薏仁串起脱贫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