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治疗登革热引发的急性肝衰竭

2020-03-03 13:53曹婉悦李蕾汪涛徐军明
肝脏 2020年1期
关键词:登革热肝性泼尼松

曹婉悦 李蕾 汪涛 徐军明

登革热(DF)是全球最常见的蚊媒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世界上每年发生约25万例登革出血热,每年死亡人数约25 000例,DF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DV感染后患者因年龄和免疫状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肝脏受累损伤程度也表现不一,可从轻度损伤(转氨酶升高)到急性肝衰竭(ALF)[2]。登革热相关的ALF在成人中发生率很低,但具有致命性[3]。多种机制可能参与DF导致的肝功能障碍,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免疫损伤和休克期间肝脏灌注减少所致的低氧损伤。对于DF引起的ALF,原则上应按ALF常规处理[3]。最近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报道1例登革热引起ALF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4]。

患者,女性,49岁,祖籍牙买加,在牙买加旅游2周后,因发热、腹泻、呕吐和全身不适而住院,诊断为ALF后转至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入院后初次检查为:肝酶异常增高(ALT 4 212 U/L,AST 20 513 U/L),凝血异常(INR 7.2),血小板下降(42 000/mm3),代谢性酸中毒(乳酸 10.7 mmol/L,PH 7.25),伴有黄疸(总胆红素86 μmol/L)和轻度肝性脑病。超声检查显示肝脾肿大并伴有肝脏弥漫性脂肪变性。DV急性感染的指标包括抗DV IgG、IgM和DV 实时RT-PCR均呈阳性,从而诊断DF。对患者的进一步检查排除了导致急性肝炎的常见原因,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此外,患者未暴露于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等肝毒性药物和任何草药制剂。

入院数小时后,患者肝性脑病迅速加重,血液动力学参数急剧恶化,并出现急性肾衰竭,予气管插管、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液透析治疗。该患者在全国范围内被列为急诊肝移植候选受体状态,最终在入院24 h内接受了肝移植手术,肝脏来自脑死亡供体。术式为经典原位肝移植,胆道端端吻合,术中未行静脉转流。术后第1天,肝功能即得到改善,INR下降至1.6,ALT降至3 158 U/L,AST降至 6 773 U/L,总胆红素降至37 μmol/L。免疫抑制方案术中采用巴利昔单抗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术后逐渐减少甲基泼尼松龙,改为泼尼松20 mg,术后第3天开始应用他克莫司。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神经系统症状迅速改善,肝脏合成功能完全恢复,术后30 d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5天登革热PCR呈阴性,血清学DENV检测持续阴性。由于出现轻度急性细胞排斥反应,肝酶恢复出现波动,出院时仍轻度升高。

切除肝脏的病理表现为肝实质30%~40%脂肪变性的基础上出现广泛坏死(肝实质坏死范围>75%),无其他慢性肝病的病理表现。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证实为DENV-3感染。

登革热可引起包括心、肾、肝和大脑等在内的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尽管肝损伤在DF患者中很常见,但ALF少见,在治疗ALF时,肝移植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其应用通常受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限制。各种嗜肝病毒、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和代谢性肝病是引起ALF的常见原因。但是当对于从流行地区返回的旅行者而言,急性肝炎并发肝衰竭的鉴别诊断应包括针对DF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本例报道显示,对于继发于DV感染的ALF,肝移植可迅速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并减轻肝性脑病,消除DV感染,是有效的治疗选择。目前,肾移植在登革热患者中的应用已有较多报道,随着移植技术的成熟和人们理念的改变,继发于DV感染的ALF报道也将逐渐增加。

猜你喜欢
登革热肝性泼尼松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
甲基泼尼松龙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标准·方案·指南
——2014肝性脑病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