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间玩具艺术及其历史渊源研究

2020-03-03 23:10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陈氏泥塑玩具

张 旭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4)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传统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今天的河南省全境。它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淳朴且善良勤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长期以来,质朴纯真的中原人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不仅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而且还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原民间玩具”这一艺术瑰宝。

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各地方,文化艺术积淀深厚,各种质朴的民间玩具种类繁多。这里的本土玩具俗称“小玩活”,具有古拙、纯朴清新、玩味十足之特点,寓有吉祥祝福之美意。其造型千姿百态,独具地方特色,观后令人叫绝。它伴同着民俗传说,其造型、风格似乎向我们传颂着一个个源远流长的民间经典故事。因此,新时代应对其深处的文化魅力进行挖掘,并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传承保护。

一、浚县泥咕咕玩具艺术

浚县,地处中原西北部,古称黎阳仓。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传说众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这里传统的古庙会。它是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至二月初二结束,庙会中各个售卖的展摊上大都出售一种名叫“泥咕咕”的泥玩具,这就是当地名扬全国、具有独特地域风俗的民间文化代表——泥咕咕泥塑艺术品。浚县民间把它俗称为“泥咕咕小玩意”或“小玩活”,它的形体小而秀,大的也就20 cm左右,小的只有4 cm,因其尾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小孔,吹时双手托起,口对其尾上大孔,鼓起两腮,用匀气侧对孔吹起,气从小孔挤压流出便发出悦耳动听的咕咕叫的声音,故称“泥咕咕”。

据《资治通鉴》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各地方拉秆聚众造反的民众很多,其中一支队伍首领叫李密,在他领导下的瓦岗寨起义军与隋军在当时的黎阳仓(浚县),为争夺县城而战,在此驻扎领兵的是一位名叫杨圯的大将,所以这个村子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杨圯屯”。当时这支队伍中有一些会捏泥人技术的士兵,闲时随手就地取材用黄胶泥捏塑泥人、泥马等玩具以供消遣解闷,打发时光。战争过后,军中的一部分士兵便留在此地安家生存,才使得这门手艺在这里生根开花得以传承。

浚县泥咕咕所表现的内容主要以水浒、三国和瓦岗军人物为主,另外还有斑鸠、小燕子、鸡、猪、虎、象、猴等形象的飞禽走兽百十余个品种。其制作工具就是随手用手削尖的木签、大小不等的竹筒、木刀等器具和黄胶泥、水,按比例相混,再用木棒槌锤打数遍,直到泥质变软、黏性度变高方可停止,接下来用这些成泥塑造各种形状的泥玩具泥坯,然后蘸上松香,用自己调制并碾磨成粉状的矿物质颜料涂以黑色作底色,挑选红、黄、蓝、绿等较鲜艳的颜色,用毛笔在黑底色上精心绘制出各种图案和纹饰,再用蛋黄或清漆罩上一层,以保持色彩鲜艳感及光泽度,等泥坯在通风阴凉处风干后,放入特制的小土窑中用柴火慢慢匀烧即成。

据当地艺人讲,制作泥咕咕玩具不外乎四种形式。一是模具制作,有扁头狮、小燕子等;二是纯手工捏制,这指的是小巧玲珑的各种飞禽走兽类;三是模具和手工捏制相互配合,大形用模具制出,小细节用手技加工;四是分别塑造出泥玩具能活动的形体和关节部位,然后用弹簧、钢丝贯通整体连接成形,如活头马、活头狮子等等。这些作品都是艺人们凭借充满智慧奇想的大脑和富有创造力的双手,在继承、发扬、创新的基础上随意捏制而成的。

随着泥咕咕玩具所独有的地方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它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原地区民间美术的代表,并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独具地方色彩的泥咕咕玩具,以其造型古朴拙雅、用色独到、民俗文化符号信息感强的艺术魅力,在中原民间艺术之林中独占鳌头,被当代人所推崇。

二、沈丘陈氏泥塑猴玩具艺术

陈氏泥塑猴玩具艺术品在豫东沈丘县乃至周边地区知名度很高,尤其受到孩童们的喜爱。陈氏泥塑猴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相传当地有个叫陈振甲的艺人吹糖人技艺很高,他能用黏稠的糖稀吹出100多种人物、花鸟,既能当艺术品来观赏,又能当点心来食用。精湛的手工艺技术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传到当时的嘉庆皇帝耳中,嘉庆皇帝患病期间招他进宫专做糖人以贡御膳,皇帝死后,他被冷落并监管了起来,后来他伺机在监管放松之际偷跑回了家。为防官兵的追杀,他带领全家老小抛弃手艺隐姓埋名,在当地一个偏僻之地躲藏了下来,怕引来杀身之祸不再做吹糖人手艺的他断了生活的来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昼思夜想寻找“活路”。陈振甲毕竟是聪明智慧之人,当他看到村里的孩童就地取材用黄胶泥捏制各种玩具时突发灵感,便用黄胶泥为原料试捏泥猴。为了把泥猴捏制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他经常去山里观察猴子的习性和动态规律,并进行揣摩研究。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已然能在猴子跳跃的瞬间抓住其动作变化,他创作的泥塑猴玩具惟妙惟肖、千姿百态、人见人爱,尤其是小孩,皆以拥有泥塑猴玩具为豪。

陈氏泥塑猴历经200多年的风雨,凝结了几代泥塑猴艺人的智慧,技艺精湛的泥塑猴艺术实为当代人所惊叹。目前陈氏泥塑猴经历了四代传人,制作技艺水平非常高超,捏制泥猴的速度也很快,不出一会儿,动态各异的猴子便随着制猴人手指翻飞而迅速成型。陈氏泥猴造型分“爬山猴”“怒猴”“笑猴”“上树猴”“舞蹈猴”等几大种,大的与真猴相差无几,小的如红枣一般大,或小巧精致,或憨态可掬,或庄重如人,让人爱不释手。陈氏泥塑猴除了造型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具之外,还独具观赏价值及文化寓意,如:大小猴的双耳都有小孔相通,从右耳吹气左耳出,寓示该听的话听,不该听的话从耳中冒出之意。制作泥塑猴工具很简单,一根两头削尖的竹签、磨制的锥形小木刀即可,但制作流程较繁杂些,材料是当地盛产的无杂质的黄胶泥,晒干后用石滚碾碎过筛,再加入等量的棉花和水搅拌均匀,然后用特制的木槌多次锤砸直至胶泥变得柔软细腻、黏性十足方可停止,经过捏、搓、拉、掐等工序后,醒泥便成了捏制泥猴的主原料。为了防止捏制成型的泥猴因太阳暴晒而开裂,应放置于阴处待其自然晾干,干透之后以黑色或赭石色颜料作底色,再在底色的基础上描绘出各种色彩鲜艳的图案,最后是入窑阶段,在窑温达到一千多度时进行高温烧制,烧制时间要经半月有余才可出窑。出窑后的泥猴纹理清晰,坚如磐石,不开裂、不褪色、不溶水,釉光十足。现在的陈氏泥塑猴艺术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猴”类品种的制作,还开发出带有故事情节和群猴打斗的民间泥塑艺术品,深受老人和儿童青睐。

传承了200多年的陈氏泥塑猴,它的主要贡献是把传统的捏泥猴技术上升到民间泥塑艺术层面,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现在又经过艺人们的多次探索改进,用独创的青三彩炉窑烧制,使陈氏泥塑猴达到了又一个艺术巅峰。现在的陈氏泥塑猴儿童玩具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还具有文物性,它是几代制猴人的聪明智慧和心血体现,颇具收藏价值。

三、淮滨泥斑鸠玩具艺术

豫东南部的淮滨县,淮河从中间穿流而过,形成了沿岸的冲积平原,这里有中原地区三大泥彩塑(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之一,具有淮河文明之称的“沙冢遗址”。在对其发掘中,出土了一对泥叫吹红陶鸟及制作石模具,因此专家推论淮滨泥斑鸠玩具的历史至少要追溯到五千年以前,是人类崇拜鸟图腾的实物见证。淮滨泥斑鸠是该地区泥玩具的总称。制作泥斑鸠的原材料是淮河沿岸冲积平原独有的黄泥土,它胶质强、黏度高、质地细腻,干后不变形、不开裂。它的制作工序很简单,就是用一种质地较为松软、细腻的石头刻制成石模,然后把经过多次锤打加工好的黄胶泥放入石模中,双模相扣挤压成形后解开,泥斑鸠造型便出来了。接下来把其放入柴烧灶锅中进行烧制,趁热拿出用沥青柏油涂刷黑底色,再用毛笔蘸上碾碎的粉笔末画上简单的图案,这是老艺人们原始粗糙的做法。从当地村民保留下来的古石模的造型背面都刻有篆字符号,如:背面刻上“鸡”“狗”字样,它们即是制作鸡、狗的泥斑鸠模子。流传下来的造型种类很多、名目繁杂,大概有几百种之多,如:常见的有八仙过海、戏曲人物、十二生肖等样式。老艺人们在摸索制作泥鸠斑玩具的过程中,还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并编成顺口溜:“兔子耳朵尖、狗儿耳朵扁”“老虎张大嘴、龙要瞪大眼”“雄鸡伸脖叫、猴要跳得欢”“站着尾巴长、坐着尾巴短”等,以传后人。

随着人们审美眼光的提高,现在的艺人们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新技法的探索创新。他们采用较为现代的鲜艳夺目的色彩颜料绘制各种精细图案,待晾干后,再用清漆罩染一层,使其油光发亮,光泽鲜艳度极强且不易褪色。他们还在保留传统经典造型品种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开发出造型别致、色彩鲜艳、工艺细致、制作精致且玩味十足的新品种,推向市场后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其中“八仙过海”“西游记”“百鸟朝凤”等品种曾风靡一时,很多孩童以拥有它为傲。随着泥斑鸠玩具名气越来越大,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和省内外有关民俗专家的关注,并认为它的出现填补了淮河流域泥塑作品的历史空白。

淮滨泥斑鸠造型古朴美观、拙味十足,声音韵味悠扬淡雅,既具中原泥塑艺术庄重沉稳、浑厚大气的特征,也有荆楚泥塑灵巧、活泼的特色,可谓是中原民间玩具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

四、淮阳泥泥狗玩具艺术

淮阳区地处豫东南部,是周口市的一个下辖区(2019年12月31日撤县划区),是豫东历史文化古城,古称“宛丘”或“陈”。淮阳老城被城湖环绕,每到春天,湖水碧波荡漾,风景甚是优美。城西北邻湖有“太昊伏羲陵”,当地人称“人祖庙”,这里每年春季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太昊陵”庙会,庙会长达一个月(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庙会期间,每日有数十万之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虔诚地焚香跪拜、祭祀伏羲人祖、女娲娘娘,许愿成就心中的梦想。接着逛一逛热闹非凡的庙会,观一观庙会上举行的各种祭司活动,看一看各种民俗节目,也算是不枉此行。庙会的大小展摊上都售卖有一种名曰“泥泥狗”泥塑玩具,甚受香客们的喜爱和欢迎,它造型奇特、古拙怪诞、虚幻神秘,以黑色作底色,周身饰以神秘的五彩图案,艳丽缤纷,漂亮无比,据说是祛灾避难、赐福的“圣物”,也成为赶庙会的人们用来馈赠孩童及亲朋好友以祝吉祥的必备礼品。因此可以说淮阳泥泥狗玩具艺术,是人类始前图腾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实物见证,其表现形式题材非常多,有九头鸟、猴背猴、猴头燕等各种飞禽走兽多达300多种。独具地方神韵的淮阳“泥泥狗”玩具造型,大多都遗留有远古图腾文化意识崇拜的印迹,如“人头狗”“人面猴”“猴头鸟”“草帽虎”“陶埙”等,都具有图腾文化意识崇拜的鲜明特征,成为展现中华民族图腾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五、方城化石猴玩具艺术

方城县“化石猴”是中原民间石质玩具中的精品代表。解放初期,这里土地贫瘠,民风淳朴,为生计外出逃荒要饭的人很多。此处有一个叫砚山铺的地方出产一种质地绵软的面石,石猴正是当地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地取材以此作为原材料,用刀稍加砍削后随意雕琢而成的玩具艺术品。化石猴造型与人们常用的石质方形条状印章相似,大约高五厘米多,分彩、素两种。彩色化石猴以黄色饰底,用红、绿、黑艳色勾画出鲜艳的各种图案,常见的有独型猴、母子猴,大猴背小猴、八戒背猴等。这种石猴多在当地农历“三月三”黄石山顶的庙会上出售,赶会的人们大都买一些回家,借用“好石猴”的谐音(好时候),或送给孩童玩,或赠予好友赏,以讨取吉祥平安之意。方城石猴在当地老百姓眼里,是吉祥之意,都把它当作祝福的圣物,如是单个猴,则寓“祖师封侯”之意;如是“大猴背小猴”,则是“辈辈封侯”之意。出售石猴的艺人们口中念叨着“石猴(时候)到面前,四季保平安”的祝福套语,以示对购买者福禄吉祥的祝愿,这是赶会的人们非常乐于接受的。方城“化石猴”玩具艺术的地方特色浓郁,其造型独特、概括简约、刀法熟练、古朴淳美、小巧玲珑,以独到的文化寓意和神韵得到了世人推崇和承认。

六、中原各地的布老虎玩具艺术

中原各地除以上经典的玩具之外,还有不同地域风情文化略有差别的布老虎制品,“淮阳布老虎”造型的头部较大且拙味十足,两只怒目圆睁的大眼睛被描绘得童真传神,具有虎气逼人之感。额头特写的“王”字,使素有“百兽之王”的老虎有威武雄壮之势,其前扑后扬的动态造型给人一种强烈的力度美感。黄河以北获嘉县的“布老虎”玩具产品,主要有不同的虎枕造型,有单头虎和双头虎之分,无论是大小老虎,其形状都显得质朴可爱。虎身大都画有牡丹、龙凤等装饰性图案,使其具有吉祥、富贵、喜庆、欢乐之意。豫西灵宝市的“布老虎”,造型雅气大方,憨态可掬,饰色艳而不俗,独具地方情趣感。在其他各地的年节和庙会中也都有千姿百态、地方特色味浓厚的布老虎产品,是中原民间玩具艺术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中原文化,是生于此长于此的古代先民们在艰苦劳作中聪明智慧的结晶。这些具有吉祥祝福寓意的古代玩具,以其独有的古拙淳美、雅趣清新的地方特色,进入人们的视野,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民间经典故事。由此可以想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原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伴同着民俗传说所创造的艺术形式,是如何根置于中华民族的审美心态中,恐已在这些中原民间玩具艺术品身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猜你喜欢
陈氏泥塑玩具
陈氏太极拳:拳小,艺精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董福宁与他的泥塑世界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