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自觉①

2020-03-03 23:17刘雪莲
关键词:高校学生战略思政

刘雪莲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建设中城乡的不同步发展成为了最重要的问题。由此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希望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的经济和文化落后的问题。2017年,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 “乡村振兴战略”,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当前出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三农”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具体的实施中,不仅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的相关扶持,更是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的配合才能真正地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才能使乡村的文化和教育得到质的提高。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为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真正的实现发挥其功能和价值。

一、高校思政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内在作用

(一)增强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认同感

一般来说,由于受传统旧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愿意下到基层或者是留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地区。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走出乡镇是他们读书时最大的期望,他们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摆脱贫穷的帽子,真正地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在毕业之后,他们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首先考虑的是留在城市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乡村振兴中人才资源相对比较缺乏。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旧的传统观念进行转变,加强他们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改变对农村文化振兴的认知,让学生懂得乡村振兴的价值,只有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乡村振兴才会拥有相对良好的人才实施环境。

教师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了解农村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建设发展农村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农村落后是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的。西方国家的发展是依靠工业革命最终实现了城市化的发展,而中国的发展,是农业经济拯救了当时匮乏的中国,是农业输血式的牺牲才换来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因此农村的落后是有历史原因的。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生活在当代的青年人必须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中去才能实现农业工业的和谐发展。高校学生在社会和民族建设中肩负着使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强盛是每一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责任和义务。针对当前存在的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的现状,高校的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投身到农村的建设中去,促进现代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培养高校学生对乡村振兴的情怀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和中国国情的分析。从历史中,我们看到农村作为革命的根据地,当地老百姓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从历史中,我们了解到农民身上有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中,他们甘于、敢于付出自己的生命去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让学生通过历史了解农村作为老革命根据地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以此来加强高校学生对乡村和民族的情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只有让生活在第一线的劳动人民真正地摆脱贫穷的帽子,真正地富起来才能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重新梳理学生对乡村的印象,培养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情怀,并树立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相信一定会帮助农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三)促进人才资源向乡村流动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人才资源缺乏是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的是掌握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技术型人才,而高校的思政教育就要将这种思想和当下的现状向学生分析,不仅针对当前的现状分析,还对未来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进行剖析,让高校的学生意识到当前乡村建设中他们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希望立足当下,能够为乡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才资源缺乏的问题。

二、思政教育和乡村振兴的外在联系

(一)思政教育提升了教育质量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的教育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受到地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乡村教育落后,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群众关系比较复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增加了难度。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乡村的情感,投入到乡村建设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帮助乡村居民提升政治素养,加深对党和国家的认知,通过思政教育能够增强村民的民族自豪感,这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更加的便捷,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思政教育促进了乡村文明

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了村干部或基层干部群体对现在社会的认知和党的政策拥护程度不高,形成了比较严重的本位主义和官僚主义,存在严重的不良作风问题。这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自觉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乡村居民心中对党的认知,让村民了解到当下我党执政的重要性,加深对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在大学生的身上他们能够看到时代的拼搏精神,这对于乡村居民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说在当前阶段无论是扶贫工作的开展还是下乡支教都会对当地的居民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三、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时代自觉的方向

(一)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升高校的培养质量,使之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肩负起时代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下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发生改变和创新。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到多媒体和自媒体的影响,形成了思想的多元化,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将要面临的复杂环境,应当从理论知识回归到社会的实践,从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本质,才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和运行特征。因此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要和当下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社会生活当中不断地提炼和创新教学内容,使之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

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主题,展示的是一种情怀和精神,这也体现了一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乡村振兴是2017年习总书记提出来的战略思想,将“三农”的问题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认知,在2018年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中,又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具体划分,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和文化兴盛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用普遍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部署进行了重点的阐述,这是面对着当前我国发展现状提出的针对性策略和方案,也是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性战略方针,充分地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并召唤了全社会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中,要避免走过场现象的出现,比如说敷衍、形式、讲空话,不做无效率的事情,真正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新时代新主题的优势。尤其是针对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要鼓励青年积极地参与到我国中西部贫困乡村的建设中去,为弥补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积极参与培养时代自觉

乡村振兴是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核心是需要主体的参与,而战略中最大的主体就是政府部门和乡村的居民。从政府相关部门来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如果只是依靠基本的设备设施和硬件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那么就会导致乡村的振兴和建设缺乏内在的驱动力,在乡村振兴中政府只是在唱独角戏。而从乡村居民的角度上进行分析,没有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扶持,在乡村建设中其力度又不能超过城市的吸引力,那么农民对于自己家园的建设就不会付出那么大的精力和心血,也就意味着乡村振兴中主体意识缺乏。

因此,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充分地调动乡村主体的主动意识,以高校的思政教育为指引,通过中华民族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宣扬,提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自觉,这也是结合当前的高校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考虑的。当下的大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史为鉴,在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返乡的形式或者是支农支教、志愿者活动等等参与到乡村的复兴中,打破当前乡村建设中出现的空心化问题,弥补缺乏精英的遗憾,为乡村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要加强对高校学生时代自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使之能够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崇高的信仰,相信他们一定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战略思政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战略
战略